新疆南疆三地州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技术层构建

时间:2022-10-12 09:40:28

新疆南疆三地州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技术层构建

摘 要:本文抓住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智能化和实时交互等特点,从信息技术层面,根据南疆三地州地域特点和少数民族农牧民的信息传播特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构建南疆三地州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为南疆三地州的跨越式发展开创思路。

关键词:南疆三地州 农业信息 技术层 服务模式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也越来越具有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和立体化等特征。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具有开放性、实时性、交互性、多元性以及广泛的参与性,体现了当前农业信息传播渠道从传统封闭到开放交互、信息载体从单一到复杂、信息流动从单向到多向等信息服务新模式。南疆三地州地域辽阔,多为山地或荒漠边缘地区、农村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和农业生产、游牧业生产都比较分散,利用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等)无线上网信息服务方式比较适合当地的地域生产情况,更符合三地州少数民族信息服务更注重二级人际交流方式的特点。

2012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而手机网民数量达到4.2亿,超过整体网民的增长情况,年增长率高达18.1%,手机即时通讯以3.52亿用户数量、83.9%的使用率成为手机中最热的应用。通过2012年8月作者在南疆三地州的问卷调查,38%的农牧民利用网络获得信息,仅次于传统的电视传播渠道。

资料来源:2012年8月本研究问卷。

二、从信息技术层面构建南疆三地州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南疆三地州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技术层构建,是指充分利用手持移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无线上网终端设备,采取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如QQ、微信、微博、blog、bbs、移动数字图书馆)手段来构建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使农牧民能更快、更准、更全、更深和更有效地获取所需农业信息。技术层面建立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对于解决三地州农业信息服务中的“最后一公里”、跨越“数字鸿沟”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一)特色农业QQ群+农业技术推广站信息+地理信息模式GIS

特色农业QQ群(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QQ group)。建立南疆三地州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特色文化等农业信息主题QQ群。QQ群使人的沟通从一对一到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实时交流模式,推动人们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进入一个“沟通的新时代”。在群空间中,用户可以使用群BBS、相册、共享文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特色农业主题QQ跨越三地州地域辽阔、多为山地、荒漠地区、居住生产游牧分散等地理问题,为农牧民提供农蓄牧业产、供、销、农技、政策等即时性、互动性信息。

农业技术推广站(agro-technical station)主要负责本地区农作物栽培、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旱作节水农业、有害生物防治、农药安全使用等重大技术以及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预报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动态、指导病虫防治工作和农田墒情与旱情监测;负责组织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信息咨询、技术讲座培训,发展科技队伍;承担种植业有关重大研究课题项目实施、信息工,等等。总之,农业技术推广站是立足于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技术服务的综合性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特色农业QQ群+农业技术推广站信息+地理信息GIS模式”。以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气象地理站牵头建立本地特色农产品产、供、销、农资信息等多主题农业信息QQ群。农牧民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随时在QQ群中发送、接收农技信息或询问农业技术、政策、天气、地理等所需农业信息。多年来,南疆三地州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早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侵袭,造成农畜牧业、林果业损失严重,这些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新问题,可以通过QQ群及时获得各种地理气象信息,积极应对,做好预防自然灾害的准备。解决对气候变化给农牧业、林果业、农畜牧业发展带来的损失,通过农业产供销QQ群信息服务打开特色农牧、林果产品的销路,避免因滞销所带来的损失等。

(二)智能手机WiFi+微信+微博(Blog)+BBS+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通常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即需要支持GSM网络下的GPRS或者CDMA网络的CDMA 1X或3G(wcdma、cdma-evdo、TD-scdma)网络。

WiFi(Wireless Fidelity)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又叫802.11b标准。WiFi在掌上设备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智能WiFi手机、平板电脑就是其中一份子。用户可以在WiFi覆盖区域内快速浏览网页,随时随地接听拨打电话、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音乐下载、数码照片传递、流媒体、网络游戏等。电信、联通和移动三大运营商不遗余力地对WiFi热点覆盖,几乎任何地方都能搜索到三大运营商的WiFi信号。

微信(Kik)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2013年注册用户过3亿,完全免费,适用于手机网络GPRS/EDGE/3G/WiFi。微信附身于手机,打通了传统电信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界线,以轻盈的新媒体技术重新构建了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

微信特点:1.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包括表情)和文字;2.支持多人群聊;3.支持查看所在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人(LBS功能);4.支持腾讯微博、QQ邮箱、漂流瓶、语音记事本、QQ同步助手等插件功能;5.支持视频聊天;6.微行情:支持及时查询股票行情。利用微信来发展即时的农业信息服务,可及时满足农牧民急需的各种信息需求。

微博(Microblog)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主要特点: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例如你有100万听众,你的信息也会在瞬间传播给100万人。2013年新浪微博目前拥有4.5亿的注册用户。微博的属性是最适合在移动端发展,比较适合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农蓄牧业地域辽阔、分散聚居的地理特点。

农牧民通过微博平台,既可以在微博上浏览所需要的农业信息,也可在微博上各种农业信息内容供别人浏览,并适时发起“今年种植什么作物收益最好”、“特色农作物销售利益最大化的途径”、“今天天气预报”等主题讨论,与人们即时交流各种农业信息,全面盘活农业信息文化资源。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英文缩写BBS)即电子公告牌系统。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服务软件,允许用户使用终端程序通过电话调制解调器拨号或者Internet来进行连接,执行下载数据或程序、上传数据、阅读新闻、与其它用户交换消息等功能。BBS是最经典的聊天室论坛交流方式,是一种非实时交流的电子信息系统。BBS也泛指网络论坛或网络社群,一般情况下每个BBS论坛都有其相应的讨论主题。南疆三地州可以建立多种主题的BBS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智能手机WiFi+微信+微博(Blog)+BBS+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针对南疆三地州农村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和生产都比较分散,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而提出的。用智能手机WIFI短信+微信+微博+Blog+BBS等无线上网手段获得各类特色农业信息,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无线上网运行机制,把农业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送到千家万户、专业组织和龙头企业上来,形成各类专业组织带农户,以产业链、生产链、销售链、旅游链、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链构筑农业科技信息无线传播的主干线,从而建立起三地州别具民族典型特色的新型多元化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三)手机农技短信+地理信息GIS+气象信息模式

手机农技短信(Mobile phon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message)是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或相关部门及时将有关农业的气象、技术、突发自然灾害等信息及时发送给农牧户。这种方式的主要优势是:一是针对性强。手机短信有实用、准确、可读和时效性。二是到位率高。信息技术本身就可以监测到手机漏发并及时补发。三是覆盖范围广。信息服务内容覆盖了水稻、蔬菜、瓜果等主导产业,包括了农业政策、市场信息、突发气候、病虫情报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等实用性强的资讯。四是服务对象反馈效果好。如北疆的手机报服务就很不错。

“手机农技短信+地理信息GIS+气象信息模式”。征对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地处偏远、居信分散和生产方式以游牧放养为主,固定上网不太现实,利用手机短信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农业信息服务效果。在游牧过程中,结合本地的GPS地理信息和气象信息服务,可以为少数民族在游牧中随时了解气象信息、地理信息和所需的农蓄牧技术短信,从而提高畜牧生产力,减少自然灾害、天气、迷路对游牧畜牧及农产品的影响,使农牧民通过农技短信解决急需的生产技术问题,提高游牧民的生产能力,加快了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而提高当地游牧农民的经济效益。

(四)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文献传递+农牧户模式

移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如iphone、ipad、Kindle、PSP)等手持移动终端,实现自由定制咨询问答、新闻、公告、新书推荐、定题信息推送、热门书推荐、预约取书通知等信息交流功能。有四大功能:与OPAC系统的集成,实现纸质馆藏文献的移动检索与自助服务;实现电子资源的一站式检索与阅读;与全国共享云服务体系集成,实现馆外资源联合检索与文献传递服务;构建信息交流互动平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任何知识,是当今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和深层次服务之一。

文献传递(Document Delivery)是将用户所需的文献复制品以有效的方式和合理的费用,直接或间接传递给用户的一种非返还式的文献提供服务,它具有快速、高效、简便的特点。文献传递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从馆际互借发展而来,但又优于馆际互借的一种服务,也是当前各大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文献传递+农牧户模式”。模式促进农业信息服务跟上当前信息服务节拍、向深层次信息服务发展。现在,国内外的信息服务不仅仅是文献查找,更向信息主题服务、知识内容服务等方面转型。南疆三地州也必须充分利用高校数字图书馆核心业务方式来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将当前信息文献检索的创新检索技术切入到南疆三地州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中来,对本地的农牧户进行信息服务技能培训,可以使农牧民获得更多、更新、更快、更深和更全面的农业技术信息,促进三地州的农业技术服务向深层次发展,与内地看齐,从而达到加速三地州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构建以上四种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顺应了少数民族信息服务“二级人际传播作用大”的特征,满足了少数民族农牧民信息服务的人际传播偏好和风俗习惯。将当前计算机、通信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领域是推进三地州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一个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也是破解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数字鸿沟”等难题的有效手段。以上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使农牧民在游牧生产中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种农业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农牧民生产力,为实现南疆三地州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綦群高,赵明亮,谷辈. 新疆南疆三地州农牧民农业信息需求意愿实证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4).

[2]宋建华.新疆南疆三地州农业产业结构及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新疆财经,2010(2).

[3]赵君哲,綦群高.新疆南疆三地州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创新[A].中国老教授协会.《“三农”问题与中部崛起》专家论坛论文集[C].中国老教授协会,2009(8).

[4]孙亚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以南疆三地州为例[D].乌市:新疆财经大学,2010.

[5]居来提·热合买提,李文君,月尔妮莎.喀斯木.南疆三地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2.

[6]胡艳丽.新疆扶贫开发中的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2.

[7]王斌,刘勤朝,韩红芳等.新型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

[8]刘凤莲,刘志安,郑孝礼等.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探讨[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7).

[9]贺占军.5年内国家将补助投资534亿元支持新疆南疆三地州加快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9-01-06001.

[10]宋玉兰,綦群高,陈玉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民培训工作的调查——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

[11]刘维忠.新阶段新疆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D].乌市:新疆农业大学,2010.

上一篇:国内行业工资差距文献综述 下一篇: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