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水源污染引起的学校细菌性痢疾爆发流行

时间:2022-10-12 09:12:01

一起水源污染引起的学校细菌性痢疾爆发流行

【文献标识码】 B

【中图分类号】 R 516.4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2-0171-01

【关键词】 痢疾;细菌;水污染;疾病爆发流行

【作者简介】 徐兴洪(1964- ),男,浙江丽水人,主管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单位】 1 浙江省景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23500;

2 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5年10月26日上午,浙江省某镇中心小学学生出现发热、头痛、恶心、腹痛、腹泻等 症状,截止11月3日共有报告病例44例。经调查,确认为一起饮用水源污染引起的细菌性痢 疾爆发疫情。

1 一般情况

该校共有学生585人,分6个年级,12个班级,共发生病例44例,罹患率为7.52%,无死亡病 例。教职工无发病。44例病人中,男生27例,女生1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93,P>0.05)。主要症状为发热(≥37.5 ℃),伴有腹痛、腹泻。病人经过抗感染等 对症治疗,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学校的相关卫生情况 学校食堂环境卫生一般,食堂配备冰箱、冰柜等 冷藏设 施及消毒柜1台,从业人员均持有健康证上岗。食堂内备有开水桶2只,为学生供应开水。学 校的供水由该镇自来水厂统一供水,自来水有2条供应途径,一条是新水厂,另一条是原自 来水厂的旧自来水池。因自来水供应不足,该镇10月22日启用旧自来水池,此水池周边 环境差,上游居民生活污水随便排放,自来水未经过混凝、沉淀、消毒就直接进入管网。

2.2 流行时间分布 截止11月3日,共报告病例44例,发病高峰集中在10月2 6日下午,发病34例,27日发病6例。

2.3 年级分布 6 个年级均有病例,各年级学生罹患率见表1。

2.4 饮水史 44例患者中有30人在10月23日至26日有饮用生水史,占68.18% ;对未发病的82名学生进行调查,只有16人在此期间有喝生水史,占19.51%,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37.10,P<0.01)。

2.5 实验室检测 采集该校食堂4份食品,均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致病 性大肠杆菌;病人肛拭40份、粪便2份培养,2份检出宋内志贺菌株。旧自来水池水泵 房内采集的水样细菌总数为4 200 cuf/mL,总大肠菌群140 mpn/100 mL;该校食堂采集的水 样细菌总数为2 110 cuf/mL,总大肠菌群96 mpn/100 mL。所有水样均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 。

3 讨论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采样检测,可以确定此次疫情爆发是由饮用水源污染引起的细菌性痢 疾。主要依据为:(1) 病例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均符合细菌性痢疾的诊断;(2) 实验室检验结 果(包括粪便常规检查、培养结果)支持临床诊断;(3) 病例对照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 组喝生水存在明显差异;(4)实验室特异性检验,40份病人肛拭和2份粪便中有2份检出宋内 志贺菌株;(5) 启用的旧自来水池周围环境差,水源水未经过处理就直接进入管网。

采取的措施为:立即停用旧自来水取水池;加强自来水厂抽查 并要求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出厂饮用水必须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同时加强预防 肠道传染病为主的卫生知识宣传与健康教育活动。11月3日以后无新发病例,疫情得到控制 。

(收稿日期:2006-04-19;修回日期:2006-07-26)

上一篇:武汉市中小学生耐力素质变化趋势分析 下一篇:学龄期儿童弱视集体干预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