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时间:2022-08-19 06:09:42

辽宁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 了解辽宁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对辽宁省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4 593人进行调查。结果 有心理问题者占26.3%,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5.0%。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女生的抑郁和恐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偏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父母离异、父亲下岗和校外补习是心理问题增加的相关因素。家庭温暖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结论 辽宁省中学生心理问题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加。家庭环境和校外补课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精神卫生;社会环境;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B 8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2-0129-02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Liaoning/ YU Lian-zheng*, HOU Shu-wen, LIU Qi-nan, et al.* Institute of 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Liaon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enyang(1100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Liaoning,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i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A total of 4 593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CL-90 and a questionnaire about their family condition. ResultsAbout 26.3% of them ha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5.0% of them had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of mental problems was among the students in grade one and grade three. The positive rates of depression and phobic anxiety in gir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boys, but the positive rate of paranoid was higher in boys than in girls. Divorce of parents, unemployment of father and additional study outside school were the risk factors, while family warmth was the protective factor. Conclusion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crease with grade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amily environment and additional study outside school affect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Key words】 Mental health;Social environment;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Students

【作者简介】 于连政(1974- ),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主管医师,主要从事心理卫生的现状研究。

【作者单位】 1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会医学与健康研究所,沈阳 110005;

2 本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丹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辽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 辽河油田卫生防疫站;

7 鞍山钢铁公司卫生防疫站。

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采用SCL-90对辽宁省4 593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测试,同时对家庭和学习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沈阳、鞍山、本溪、丹东、辽阳和辽河油田的城市及郊区24所高、初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 合计调查男生2 407名,女生2 186名。年龄为12~19岁,平均15.5岁。

1.2 工具及方法 采用SCL-90作为心理测试工具。量表采用5级评分,1~5分别代表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除其他因子外的9个因子中的任意一个因子得分≥3分则判定为有心理问题。要求受试者对量表的每个项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评定,同时填写1份自行设计的家庭与学校学习情况调查表。完成后由调查人员检查验收。所得结果与我国中学生常模[1]加以比较。计算量表的10个因子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心理问题检出率。

用EPI 5.0软件2次录入经审核的调查表。数据经清理后采用SAS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辽宁中学生与北京中学生常模比较 总体结果与北京中学生常模比较接近,除强迫、恐怖2项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同年级中学生SCL-90各因子分比较 初一年级学生各因子分值最低,随着年级上升各因子分值显著升高。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最高。在各项心理问题中,以强迫症状为最高,依此为人际敏感、敌对、偏执、焦虑和抑郁。在90个问题(项目)中,分值大于1分者的阳性项目数平均为36.3个。阳性症状的平均分为2.32分。

2.3 心理问题检出率 如以1项及1项以上≥3分为有心理问题,则总体检出率为26.3%,有11.1%的学生有3项以上(包括3项)心理问题。高一和高三年级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可能与面临新的学习压力有关。在10种心理问题中, 以强迫症状最高, 高一年级学生有此症状者达23.5%(表2)。男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学生主要偏重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等项,抑郁和恐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则偏重于强迫、敌对和偏执,但仅偏执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表3)。

2.4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环境因素 表4显示,女生的心理问题比男生多。家庭环境有很大影响,尤以父母离异、父母亲下岗为最,父亲下岗影响大于母亲下岗。双亲早亡和独生子女的影响不大。家庭温暖对儿童心理有很大保护作用,温暖感的程度与心理问题大小有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校外补课显示增加学生心理问题。见表4。

将上述各项因素与心理问题(有无)作逐步回归分析,则仅显示父母离异、父亲下岗和校外补习有增加心理问题的作用。但如果同时引入家庭温暖,则显示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见表5。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有1项及以上心理问题的占26.3%,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任何一项分值≥4)占5.0%。男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等问题检出率较高,其中抑郁和恐怖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则仅偏执一项显著高于女生。家庭和学习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有影响,尤其父母离异、父亲下岗和校外补习是增加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而“家庭温暖”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可以弥补家庭不幸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危害。该调查结果比王丽敏等[2]在哈尔滨的调查结果略高(男女生分别为21.85%和20.65%),可能与他们没有调查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有关,其结果也显示家庭教育对子女心理发育的重要影响。此次调查还发现校外补课在各种模型分析中均显示出对孩子很大的心理危害,应引起教育界及全社会的关注。

4 参考文献

[1] 王极盛,李焰火,赫尔实.中学生SCL-90信度、效度检验与常模建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8-10.

[2] 王丽敏,陈晓慧,刘金芝,等.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关系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3):257-280.

(收稿日期:2006-04-19)

上一篇:某中学“流脑”死亡事件后师生的心理行为反应 下一篇:西南地区大学生教育价值观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