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学语文

时间:2022-10-12 06:09:12

用“思维导图”学语文

摘 要: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不仅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从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出发,挖掘学生潜力,即:学习能力。结合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对思维导图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图,它是有效展示放射性思维的图形工具,不仅简单有效,同时也是一项思维性革命工具,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在教学、教育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与指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帮助其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培养与提高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学习。

一、利用思维导图分析篇章

从本质来看:思维导图就是在立体思考的基础上,做好整体与局部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交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使用各种绘图策略与时机,运用思维导图对文中提到的材料信息进行整顿,并且利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图示,这样才能让各种概念形成层次与体系,使相对复杂、困难的内容更加系统、清晰地展示出来。

1.做好课前绘制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必须注重学生整体把握和语感的培养。整体把握既有的单篇课文,也有主题单元。运用思维导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辨识与概括能力,极大地提升整体把握能力。“单元整组”作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革新的主要方向,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整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进而提高预习能力。在阅读每篇课文前,引导学生浏览整组课文,这样才能将不同文章的结构内容联系起来;然后再让学生将单元主题描绘在纸上,并且发散中央图,理清思维导图。

为了更好地感知课文,除了要做好课前预习浏览工作,还要捕捉课文基本信息,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知道哪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在确立目标时,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在思维图上填充内容,如标明课文目标等,这样才能让学习过程有的放矢。

在课前预习时,可运用思维导图明确文章结构和主题内容。该环节在操作上和整组思维导图绘制过程类似,只是关注对象较少。例如,在学习《燕子》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整体浏览,然后画出“燕子”中央图,快读课文,理出文章主干,即:歇息美、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再由此画出羽毛、尾巴、翅膀等词语,这样一篇文章的思维导图也就明确了。

2.突破重难点

为了确保思维导图式的教学效果,上述所说的绘图必须是在学生有过预习的基础上,然后才能为突出文章重难点服务。例如:《少年闰土》着重描写了相识、回忆、分别与交谈四个层面,交谈是文中的重难点。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老师必须整合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进行思维导图透析,并且以框架或者绘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导图中准确地勾勒出文章的整体框架。从导图中,学生一眼就能看出“交谈”的重要性,然后再结合捡贝壳、雪中捕鸟、看瓜刺渣、看鱼潮汛等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在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因此,在绘图前,要求学生必须通读文章,这样在思维图绘制出后才能抓住重难点和关键词。在这期间,实质上也是学生深化阅读的过程,它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3.巩固理解

在思维导图教学中,它能够将多个知识点通过连线与节点将其连接起来,由点变块,由块成网,从而避免杂乱无章的知识堆扎。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特征,从各个层面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以达到巩固内容与知识点的要求。例如,在《空城计》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课文内容与基本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并且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最后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力的教学要求。

二、利用思维导图辅助习作,促进思维发展

思维导图不仅能作用于一般的思维过程,对作文教学也有很大作用,从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它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发散思维、优选材料,在明确作文规律的情况下,进行有条理的写作。

1.优化选材

思维导图作为外在的放射性图形,它能从一个中心出发,让各个图像与词语成为子中心,从而构成分支。在每次习作中,都会有不同的核心内容,所以在接到写作任务时,必须明确中心点,并且整合中心点,派生子中心,也就是具体内容。如此得出的导图材料、结构清晰,有助于学生及时排除重复性材料。

2.优化构思

在明确写作整体结构后,为了达到内容丰富的要求,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出现空洞的原因,并且利用心理与修辞描写等方式,完善写作内容。思维导图是根据一个中心将大脑中的网状图形以及思想记录下来,在写作教学中具体可以分成五个步骤,给学生选定话题,让学生思考,并且围绕话题进行想象;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学生试着用思维导图进行连接,以确立陈述流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不至于空洞无味,同时这也是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增强逻辑结构的有效方式。

三、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复习中

在某个单元或者某个专题学习告一段落后,为了将知识串联成完整、系统的框架,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储存的知识点快速复习。思维导图作为创设知识框架的渠道,它能将各个散乱的知识点连接成块,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另外,思维导图还具有很强的伸缩性,不仅满足大脑思维模式,还可以让我们从主观意愿上将其自然地展现出来。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结构性思维导图如一颗知识树,不仅展现了语文教学的序列性与整体性,同时对帮助学生领会知识,创建知识框架也有很大作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项新兴的学习方法,它对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提高学习进度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结合大脑思维的直观化、具体化方式,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增强思维技能,这样才能让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建霞.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5):148-149.

[2]俞渊.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6):123-124.

[3]夏绮云,王蕾.思维导图导思维.例谈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4):38-40.

上一篇: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型趋向 下一篇:作文评语――联络师生情感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