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青花瓷纹饰中的节奏和韵律探析

时间:2022-10-12 06:07:18

传统青花瓷纹饰中的节奏和韵律探析

摘要:本文借助于传统青花瓷,从构图布局、纹样的构成形式、线描绘画方法、青白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特别对青花瓷缠枝纹、宝相花纹的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青花瓷纹饰中节奏与韵律的体现方式及其关系,揭示了青花瓷纹饰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缠枝纹 宝相花纹 节奏 韵律 青白 线描

青花瓷以白底蓝花为主要特征,瓷面洁白晶莹,青花幽雅苍翠,色泽清新,其装饰纹样也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有缠枝花纹、卷枝纹、莲瓣纹、回纹等多达几十种,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尽管只有一青一白两种颜色,却将美发挥到极致。

歌德曾说:“美丽属于韵律。”韵律和节奏都是来自音乐的概念,正如沃尔特.佩特所言:“所有的艺术都在向着音乐的境界努力。”

节奏是均衡的重复,是在不断重复中产生频率节奏的变化。与节奏的表面形式性相比,韵律具有内在性,它是由节奏所表示的精神旋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比节奏更高一级的律动。借助于有规律的“反复”与“突变”而加以表现,反映了秩序与协调的美,使人感到轻松和愉快。

在青花瓷纹饰中的节奏表现为图案中的连续。许多青花瓷纹饰的韵律感具体表现为纹饰形状的重复、尺寸的重复以及不同形的重复线的变化等形式。以不同形态、不同方式展现在作品中的最基本节奏元素:轻重、强弱、高低、浓淡、快慢、长短、缓急、起伏、动静、舒顿、疏密、渐变、大小、高低等,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使得青花瓷存在着音乐一般的精神气质和力量。

1、青花瓷纹饰的装饰构图,体现其节奏和韵律

青花瓷纹饰主要分为主体纹饰、主体配合纹饰、辅助纹饰三类。

主体纹饰是整个画面的中心纹饰,也是主题纹饰,是整个器皿纹饰中主要描绘的的对象,占整个画面主要空间的纹饰。主体配合纹饰是辅助主体纹饰完成画面的纹饰,可单独装饰形成装饰条带,或纹饰层。

辅助纹饰是协调各层主体纹饰和配合纹饰之间关系的纹饰,用以增加美感的纹饰。辅助纹饰是各纹饰层之间的分割线、边角、和点缀点。青花瓷纹饰在装饰构图方面追求秩序的美感,按照形式美法则有规律的组织排列图形。不是自然界的真实写照,而是有意识的把物象提炼抽象、秩序化,使造型更加完整、更具有形式美感。这三类纹饰互相配合,有机地成为一个整体。

通常在瓶、罐、盘、碗的装饰上,考虑到脚、肩部与器型主体身部的关系,在这些部位适当地装饰各种辅助纹样,以作主景的衬托,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完整。如姜芽海水、火焰宝珠、佛手、芭蕉、如意、回纹、色子、云头、珍珠、锦纹等。在主体上又以开光、散点、折枝、缠枝、通景、满花等格式加以布局装饰,使整体达到呼应而有节奏。

高安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元代青花龙凤纹带盖梅瓶,器身只绘有三层纹饰。它巧妙的运用了两层不加任何描绘的空白区域层,既一种特殊的“辅助纹饰”,来隔开描绘极为繁密的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带,使得整个纹饰疏朗大方,简单而不单调,丰富而不繁缛,既强调了梅瓶形体的线条美感,主题纹饰又得到了最好的展现,而且画面的节奏感非常强烈,龙凤图案更显得的韵味十足。

2、青花瓷纹饰的构成,体现节奏和韵律美

2.1 连续式构成纹样的运用

青花瓷中的纹样大多通过减弱细节的变化,同时保留或强调具有特征的部分,来突出造型整体的节奏感、秩序感,更具典型性、更有创造性的表现客观事物。通常运用一个单位纹样(由一个或几个装饰元素组成)按照一定的规律循环反复的排列,形成一定的样式。在缠枝纹别能体现这种韵律。

缠枝纹,循环往复,变化多端且婉转流畅,节奏明快。它的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结合,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在切圆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便形成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纹样形式。如“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缠枝四季花”、“缠枝灵芝”等,其中花朵和果实为表现主题,而枝茎和叶片则为陪衬骨骼,舒展、清丽、婉转。

缠枝纹的枝茎大多是以波浪形、回转形或涡旋形等样式进行扭转缠绕,使骨骼呈现出有规律的曲线形或圆形分布形式。在一些边饰中,其枝茎常以波浪形曲线以二方连续形式重复组合,使叶片和花果得以错落有致地分布。这种此起彼伏而又规律的重复特征,使得缠枝纹在边饰这条状的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变化的韵律效果。

缠枝纹的枝茎和叶片的组合形态占到很大的画面比例,也是最能突出表现缠枝纹具有节奏和韵律的特征的构成部分。植物叶片在枝茎上互生、对生或轮生的排列方式、植物叶片间距的有序分布以及枝茎粗细均匀等等。

如图1为青花瓷瓶上所装饰的缠枝花纹,其中叶序呈互生状两两相呼应,叶片在空间上的间距基本一致,花瓣呈均匀的排列结构,这些花朵在自然形态上所具有的秩序性特征都在画面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尽管图1中的花朵叶片和花形都不尽相同,但是花心是相同的,所以从其花朵组合的规律来看,依然是秩序井然的。

2.2 适合式构成纹样的运用

在青花瓷中采用一定的外形轮廓内,根据不同的内容在轮廓内表现形象,使之适合,服从于这个外形的纹样也很常见。适合的外形轮廓有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内容的组织形式分为直立式、放射式、转换式、螺旋式、边缘式、填充式等等。这种纹样在有限的空间内均匀分布、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其中宝相花纹的秩序美在传统的青花瓷中独具魅力,自唐代以来随处可见。

宝相花纹是牡丹、莲花结合的产物,造型丰满、稳定、变化有序。在设色方法上吸收了佛教艺术的退晕方法,以浅套深逐层变化,造型则用多面对称放射状的格式,把盛开、半开、含苞欲放的花和蓓蕾、花叶等组合,形成比自然形象的花更美、更富丽的理想的纹样。如图2所示。

3、青花瓷纹饰中的线描绘画方法

用线来表现事物的形象,是中国画的艺术特征。青花瓷纹饰离不开线,线的变化使画面产生节奏韵律之感。面是线运动的轨迹,大小不一,浓淡不同的面,能使纹饰更加精神饱满,既有强烈的节奏,又有统一的色调与和谐优美的韵律。点是生活里具体形象中抽象出来的又一造型手段,它可以丰富线面变化的装饰美,使作品增添生机。青花瓷作品《秋菊》,就是巧妙的运用点、线、面的构图形式,利用线的变化分割平面,将写意的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器皿上,利用点的变化来点缀空间布局,整个装饰水路均匀,在规整中求变化,使作品产生一种连续,旋转的整体效果和韵律美。

4、青白配置和对比上具有节奏的韵律美

青花瓷注重青花纹样与白地之间的青白对比。青白对比,水路的穿插是青花构图中的重要规律。(水路是指青花纹样上所留下的白地空间,白地空间的疏密大小,也就是相对地由纹样的疏密大小所造成的,这是青花与白地在视觉形象上的辩证统一关系。)青花纹饰和造型是一个整体,它附着于器形这上,是从属于造形的一种装饰。均衡、灵巧的色斑分布,易于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而不致于破坏造型形体。以白划分、能区别形象和层次不同的蓝色,达到鲜明生动地表现对象的目的。

德化窑产品质地洁白,以白见长,以白底青花的数量居多。青花大都质朴洗炼,保留较大的白地空间,显示白瓷的魅力。花纹与白地均衡地彼此穿插,青白虚实配置疏密有致。在少数青地白花的装饰上,则注意花的纹饰轮廓形象的刻画,达到清晰、明朗而不繁杂。通过大小疏密的块面,使青白配置和对比上具有节奏的韵律美,青白相间,辉映成趣。

节奏是艺术的生命,国画中的节奏语言是通过笔墨的深浅、位置的经营、造型的大小、线条的疏密、色彩的浓淡来体现的。“密不透风”“疏能走马”是中国画中表现节奏的传统技法。韵律好比是音乐中的旋律,不但有节奏更有情调,它能增强感染力,开阔艺术的表现力。“美术与音乐虽有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区别,表面上似乎很难说有什么联系,然而由于美术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有相通之处,所以美术家可以从音乐中得到启发,音乐可以用绘画作品为题材……”。

青花瓷纹饰以钴料的蓝色代替水墨在白色素胎上施展水墨技法来表现艺术的节奏、韵律和意境的,它更具一种独特的形式美感。一件件青花瓷器就是一首蓝色的美妙乐曲具有无穷的灵动、跳跃与生机。

参考文献

[1]吴卫,王静.《明代缠枝纹视觉艺术形式特征探析》.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2009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明代缠枝纹视觉艺术形式语言研究》.

[2]赵竟,尹章伟.《版式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

[3]刘莹颖,徐琼,尹燕.《装饰图案设计基础》.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8年9月.

[4]谢天宇.《中国瓷器收藏与鉴赏全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2月.

[5]瓷库.中国.http:///news.

[6]鉴赏与收藏.http://.

上一篇:浅谈基于SOA的企业信息化架构总体规划的意义 下一篇:电视广告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