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让小学体育有声有色

时间:2022-10-12 05:52:26

游戏让小学体育有声有色

游戏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低年级阶段,常常将游戏定位于调整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策略。而到了高年级,游戏切切实实地运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游戏的激趣作用,还对认识自然和社会,提升学生的团结意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关注目标意识,展现游戏本质功效

在体育课堂中进行游戏的开展,一般情况都是以班级整体状况进行,这对于学生在游戏中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通过共同努力与协作才能真正达成游戏的最终目的。在活动中,学生要秉持着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从而形成较强的凝聚力。而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与课标的精神理念,遴选出适宜的游戏,让游戏在本质上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凸显课堂教学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置富于竞争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敢于拼搏和睿智果断的个性。

教师切不可将体育游戏定位于放松放松,让学生在游戏实施过程中玩乐一下。而要以更为专业化的视角提升游戏的运用方式,促进学生内在生命的不断完善。

二、彰显针对意识,让游戏为教学内容奠基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的重要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参与,形成良好适切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体育运用能力的提升。从这个角度审视,游戏内容和项目的设置就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入手,以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入手,让游戏成为学生心灵内在需要的内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科学规范有序地认知以及游戏。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关注了游戏的娱乐功能,而忽略了其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服务功能。根据这一情况,教师要彻底改变自身对游戏功能的认识和定位,强化游戏的针对性。

例如,一位教师即将教学“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并没有直接进行课堂内容的执教,而是让学生在教学之前进行了一个“爬陡坡”的游戏项目。而这个游戏项目中的很多动作与即将教学的立定跳远的动作存在着较强的联系。学生在游戏的玩乐过程,没有任务的压力,但一旦接触教学内容,就形成初步的动作体会,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多样形式,让学生在创编中历练创新能力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乐此不疲,但随着玩的时间长、次数增多,总会变得平淡无味,让人厌倦。哪怕是最具有魅力和乐趣的游戏,只要时间长了、频率多了,都会难以逃脱这样的厄运。一成不变地进行同样的活动,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全方位的视角在游戏的基础上不断创编,发掘出学生感兴趣的,保持游戏娱乐性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变化,无形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都是运用现成的游戏项目或者是教师自己创编的游戏进行活动。而在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此时教师可以顺势而导,让学生参与到游戏的改编和创造的过程中来。如典型游戏“芝麻开门”就是让学生追赶时,运用“芝麻”“开门”两种不同的口令来保护和防止自己被捉住。后来学生将原本奔跑的方式,改成了下蹲或者蛙跳,甚至采用了倒退和爬行的方式进行,既增强了游戏的难度,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四、注重趣味性,让游戏真正融入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运用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一堂有趣的活动课,当教师说完活动的规则后,孩子好奇的天性就会促使他们跃跃欲试,学习起来可谓事半功倍。

例如,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打老鼠”是一项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游戏项目,以外圈的猫用篮球击打圈中的老鼠为内容。开始时,学生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被打的老鼠角色,但时间长了也就出现了倦怠心理。因此,教师及时对老鼠的逃跑线路进行了规定,甚至还进行了结对逃跑的形式,增强了游戏的娱乐性。

五、关注操作性,让游戏能够顺利开展

体育课就是孩子娱乐的课,释放激情的课,我们应有选择性地进行。在正常情况下,适宜在室外进行的游戏,教师事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划好线路,甚至连室外可能出现的地面坑洼不平的道路、小石子等诸多因素都要考虑在内,以充分地考量保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确保游戏实施的可能性。

总之,游戏是小学体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玩乐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预热,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成功。教师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考量,才能真正实现游戏的基本价值,为体育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服务。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审美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构建研究 下一篇: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