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时间:2022-10-12 05:42:38

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摘 要: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复合应用题;基础;思路;道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09-01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令绝大多数学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复合应用题对于部分学生难说简直就是“望题兴叹”。本文就复合应用题一般解题方法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一些看法。

一、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打好基础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一阶段是基础,首先要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提问题、补条件的训练。如给出两个条件,让学生提一个或两个问题;给出问题和一个条件,让学生补充另一个条件;只给出问题,让学生设想知道哪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这个问题……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还可以使学生初步领悟综合法、分析法的思路。因为根据两个条件提问题,这是综合法的思路;根据问题补充一个或两个条件,这是分析法的思路。这种练习,实际上是为两步应用题找“过渡问题”作准备。这一环节学生如果能应付自如,那么解决复合应用题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好由简单向复杂的过渡,使学生明确先求“过渡问题”的道理

一步应用题向两步应用题过渡的常用方法有:

1、组合应用题。 即将两道有联系的一步应用题合并成一道两步应用题。如:“小明有14张邮票,小华有25张邮票,两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小明、小华一共有39张邮票,小强比他们两人邮票的总和少12张,小强有几张邮票?”可将上述两题合并成:“小明有14张邮票,小华有25张邮票,小强比他们两人邮票的总和少12张。小强有多少张邮票?”这样的训练连至少要持续一至两周,方可初见成效。必要时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随时复习巩固。

2、自编应用题。 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可看图编题,结合生活情境自己编题,将两个问题呈递进关系的应用题的第一问去掉,使它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如:“学校买来5盒乒乓球,每盒8只,一共有多少只?借出去了15只,还剩多少只?”可将题中的第一问“一共有多少只”去掉,就成了一道两步应用题。这一环节的训练和贯穿与教学的始终,是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训练,难度和要求可以循序渐进。

3、扩充题目。和编应用题相得益彰,同时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方法进行有效训练。主要方法是:改变一步应用题的一个条件,或者将它的一个条件变成两个条件。使它变为一道两步应用题。如:“红花有12朵,黄花有15朵,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将题中的第二个条件“黄花有15朵”变为“黄花比红花多3朵”或“红花比黄花少3朵”,这样就成了一道两步应用题。同样。如果第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变,将第二个条件变为两个条件,也可以变为两步应用题。学生通过比较。清晰地看到了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在结构上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明确算理。形成找“过渡问题”的补题思路。

三、在复合应用题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找“过渡问题”的思路

在两步应用题教学中,要抓住思路训练这个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具体解法,更要使学生明确这个解题顺序是怎样确定的。例如:“一本《我们爱科学》有98页。冬冬第一天看了35页,第二天看了38页,剩下的第三天看完。第三天看多少页?” 用综合法的思路分析:由“第一天看了35页”和“第二天看了38页”可以求出前两天共看的页数为35+38=73(页),再由“一本书有98页”和“前两天共看了73页”可以求出剩下的页数。即第三天看的页数。其思路图是:

而用分析法的思路分析:要求第三天看的页数,就要知道这本书的总页数和前两天共看的页数。第一个条件已知道,第二个条件不知道,要先求出来。其思路图是:

这两种方法的训练是既可以同时进行,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是学生的思维水平各异,不可搞一刀切,要求学生统统都要掌握。部分学生只要学会一种方法即可。无论是那种方法,短时间内学生要牢固掌握都是有困难的,必须要持之以恒的训练。训练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主动思维,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和指导即可。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牢记常见的数量关系,也是解决常见数量关系复合应用题的必备“武器”,因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问题和条件总是相互关联的,其过渡问题只要对常见的数量关系熟记于心,要找出是比较容易的。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数学教学中复合用题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值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上一篇:对《原电池》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下一篇:对圆面积计算方法的两点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