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班主任积极性,缓解职业倦怠

时间:2022-10-12 05:10:53

调动班主任积极性,缓解职业倦怠

摘 要 班主任职级制的成功实施,让每一个老师都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每个教师可以把班主任当成一项事业,终身发展和受益。班主任职级制让班主任们体会到了成就和荣誉,让班主任有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让班主任能在“传帮带”中体会成长和快乐。职级制让每个班主任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能够看到自我,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有效缓解了班主任职业倦怠。

关键词 班主任 积极性 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肩负的责任比普高班主任更为繁重:因为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难度大,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开展好工作,另外,职业学校班主任们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外,他们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踏上社会,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中等专业人才。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现状,社会偏见,教育模式及学生个性特点、思想状态等等,决定了中职班主任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有着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证明,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决定了中职教育的成败,我国中职教育中出现的诸多棘手问题已经昭示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也对班主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据调查,在中职学校中有很多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有些教师不会做班主任,经常会耳闻目睹班主任们因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产生的困惑、烦恼、牢骚以及由此带来的情绪低落、心理失调等现象。

中职学校班主任职业倦怠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有:

首先,缺少成就感。在现实生活中,职业学校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普通高中,受关注和受重视程度更是比不上,在我们职业中学,教师很难像普通中学的教师那样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难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然而中职教师却要面临更为复杂的教育对象,教育难度大。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很多学生从一进校门那天起就已经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学生问题又多又复杂,班主任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这样反差,导致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更多的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其次,学生管理难度大。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不只是学习成绩差,很多学生组织纪律性差,思想道德品德后进,他们生性好动,耐不住寂寞,上课安静不下来,不是自己摆弄些什么,就是硬和同学讲话,甚至在课堂上故意和老师捣蛋,中职生比起一般普高学生管理难度大很多。他们中有的学生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和老师关系紧张、拒绝合作,有的不参加班级工作,看问题绝对化、不思后果;有的学生甚至还有明显的攻击他人或教师的行为,教师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加之,当前社会许多不良风气和精神污染,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抵消了教师辛苦建立起来的教育成果。大多数教师长期默默地付出却没有回报,缺少职业成就感、满足感,这一切,使一个富于责任心的教师在经历了多次奋斗之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这样很容易产生了职业厌倦感。

第三,工作负荷较重。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职业学校教师负担重,教学上要求他们既要有理论知识更要具备有实践知识,不能和社会脱节,要求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育人方面压力更大,老师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职业中学教师备课不同于普通中学,普通中学大部分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硬着头皮不得不学,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学的,但在职业中学就不同了,即使老师把课备好了,不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因为学生中能认真学习的同学比例不高,另外,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问题生”又多,对老师教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作为 班主任更是责任重大,在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一个问题的处理就要花费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时时担心学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负责任的班主任每天要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教学和教育学生上,几乎没时间参与其它有益身心健康活动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将其工作付出与回报进行比较时却出现不平衡的结果,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与普高班主任相比缺乏被欣赏、被肯定,尽管很努力很勤奋,却很少被欣赏。

班主任职业倦怠一旦产生,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就会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可想而知,学生教育将存在很大的问题。 所以学校应当给班主任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给班主任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班主任们能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体会到在忙碌工作中的幸福感。因此我校的班主任职级制应运而生,经过两年的实施和摸索,班主任职级制出现成效。

下面是我校班主任职级制实施后在缓解班主任倦怠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首先,促进了班主任之间的团结协作和帮带作用:班主任职级制的实施加强了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引导和发展教师高层次需要;营造组织和谐氛围、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其中最可喜的是:新老班主任出现了和谐的帮带关系。学校班主任职级制的实施让老班主任有了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和辅导新的班主任,使他们快速成长。而对于新班主任来说,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可以学习的榜样,有可以请教的老班主任,自身有明确的目标,努力方向,当碰到教育难题时,新老班主任可以相互探讨和学习,提高教育水平,完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贯彻职级制,我们学校根据实际岗位和班主任个人情况,让新老班主任形成一对一的帮带关系,这更促进了班主任间的团结和相互学习的风气,老班主任经验丰富,稳重成熟,掌握并擅于运用教育规律,他们善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妥善解决各种难题。而新班主任热情有朝气,和学生年龄相近,更容易去了解体会学生的心理需求,容易和学生形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在职高生中很受欢迎,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这几年来,每个专业部的班级大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风貌,新班主任带的班级也能带出很好的成绩,这些跟新老班主任和谐的帮带关系是分不开的。所以班主任职级制的实施让新老班主任能优势互补,使得新老班主任能在相互学习和探讨中提高管理班级的能力,新老班主任在不同职级层次上学习成长,彼此之间的勉励和帮带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班主任之间的团结协作,使得学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其次,班主任职级制为班主任的成长提供了平台:在很多人看来,班主任只有责任和压力,是个苦差事,很多常年奋战在一线班主任的老师,一辈子都是默默无闻的,他们或许是缺少理论提升,或许是缺少机会,还有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很少有搭建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很少有什么光环让班主任有荣誉感,班主任就是老黄牛形象,整天婆婆妈妈,事无巨细。班主任职级制的提出促进社会及学校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一个认可和理解,班主任职级制量化和细化考核,给班主任们指明了专业发展的方向,给班主任们提供了步步提升的平台,班主任工作有据可依,有理可循,班主任对照各个职级的条件和要求去提高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提升自己管理能力,完善自身的职业价值。教师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了施展才华平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会使老师的成就感得以体现,特别是对于成绩突出的,班主任工作年限长的老师,学校授予他们特级或专家级班主任的荣誉,并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给予奖励,这对他们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激励,同时也起到榜样的作用,在今后工作中,他们一定会时时刻刻严格自律,处处带好头,尽善尽美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评价合理,奖赏分明,辛苦付出能得到荣誉和肯定,我想作为班主任也会累并快乐着,毕竟看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是老师最大的安慰。

第三,激发了班主任解决教育难题的信心和决心:中职学生思想较为复杂,很多学生家庭问题多,造成他们个性倔强,父母的管教无能为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较为敏感和叛逆,他们心理问题多,行为散漫,是非观不清,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碰到很多棘手问题,如果没有爱心、责任心和工作经验,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职级制的实施给了班主任压力和动力,专家级班主任们说了:“专家级班主任的称号对我们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动力,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会时时刻刻严格自律,处处带好头,思考教育规律,攻克教育难题,尽善尽美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我校班主任职级制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体现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欣赏与支持,在心理上对班主任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它有利于增加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班主任“以老带新”,给青年教师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让青年教师成长得更加快速。班主任职级制的建立,让广大班主任们感觉到,班主任并不是当好当坏一个样,也不是当与不当差别不大,这使班主任找到前进的动力,对级别不同的班主任提出的要求也不一样,级别越高的班主任所承担的职责越多,所要完成的要求也越高,这样可以鞭策,引导班主任不断追求,树立专业化的意识。班主任有了前进的动力和目标,自然就缓解了心理上的倦怠。

第四,让班主任享受到更高的待遇,取得物质精神上的双丰收。职级制实施让各级班主任的工作与直接经济利益挂钩,也和个人的职称评定、聘任、晋级等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对于教师来说,职称评定、聘任、晋级等是对一个教师工作的最大肯定,因此竞争十分激烈,在我校,承担班主任工作的老师有一定的优先权,在考核方面,班主任也能加分不少,这就是学校对老师的一种积极引导,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最大肯定,从而使班主任荣誉感得到满足。另外,年限长的老班主任和优秀班主任还可以享受学校提供的如外出参观考察、培训、健康疗养等优惠政策,丰富了生活,放松了自己,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在轻松的环境下拓展自己的眼界及思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总之,职级制的实施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只有通过自身的调节与学校的良好体制一同作用下,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问题,教师才能用自己的活力和爱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学校教育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上一篇:浅析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实习 下一篇:学生干部轮换制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