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的生态学应用

时间:2022-10-12 04:26:43

城市绿地的生态学应用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绿地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生态学原理为主线,就城市生态景观的特点做了深入的分析,结合北方园林绿化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生态效益,营造适合人居的户外环境。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学,生态景观,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绿化就不只是生态园林城市达标的问题,而是要求园林城市与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最佳园林绿化景观生态环境,满足现代化城市人们的高水平生活环境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环境的真正作用,我们应该深度研究城市生态,运用生态学原理建设高质量的城市景观。

1 生态景观的特点

生态学概念中的生物是指各种形式的生命有机体,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植物不仅以光合作用能力制造有机物,还发挥着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消减噪声、美化环境的功能,同时又有杀菌的作用,对保障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在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可以用来描述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按照生态学性质,基质是城市的建筑物,绿地生态系统构成斑块、廊道。在城市整体层次上,由斑块和廊道构成的绿地生态系统能够起到掩盖建筑物基质的作用,理想的状况是城市下层的生态性质由绿地生态系统主导,使城市不再成为生态上的孤岛,与周边系统融为一体,构成一个适合人居的户外环境。

2 生态景观的应用

2.1适地适树原则

城市环境大大恶劣于自然条件下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因此,按生态学原理考虑,植物材料应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长寿性与生态功能,针对具体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是十分必要的。

2.1.1以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是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他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对城市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应该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来源,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

2.1.2多选用耐瘠薄耐干旱植物。城市土壤普遍板结、贫瘠,缺乏肥沃的表土和好的结构,而城市街道的高铺装率又使城市雨水的90%以上都经地表或下水道排走,导致城市土壤条件十分恶劣。耐瘠薄耐干旱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和适应干旱的特殊器官结构。成活率高,生长较快、适于作为城市绿化植物,尤其是行道树和街道绿化植物,如悬铃木、垂柳、油松等。

2.1.3不同地段,园林植物的选择应该区别对待。同一城市的不同地段的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在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中应该加以区别对待,以达到改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丰富景观的目的。

对于城市中的大片绿地如公园、游园、植物园、校园绿地等区域,土壤较肥沃,人为破坏也较少,可以根据景观设计要求配置一些肥土植物,引种部分外来植物,形成更丰富的景观特征。

街道绿带和商业区的绿化带主要是要针对灰尘和噪声这两大因素的改善,起到减尘、减噪的效果,要求选用枝叶茂密,分枝低、叶面粗糙,分泌物多的植物,如国槐、红瑞木等,并且尽可能营造宽的绿带,形成松散的多层次结构。

在重污染的工矿区,防治大气污染是这些区域园林绿化的主要目的,选用一些抗污染能力强,能吸收分解有毒物质,净化大气的植物是非常重要的。如可选用毛白杨、白蜡、核桃、女贞等抵抗SO2污染;选用臭椿、栾树、桑树、毛白杨等抵抗HF污染。有些植物可同时抗多种污染物;有些植物可能抗某种污染物而对其他的污染物敏感。因而,必须弄清楚各区域的污染物类型和植物对各种污染物的抗性强弱,才能保证绿化的成功。

另外,城市高大建筑物周围的绿化对选择植物种类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些地段,由于建筑物的阻挡光照减弱,尤其是建筑物北面,可能终年没有阳光直射。因此应尽量选用耐荫观叶植物。如云杉、黄杨、珍珠梅等。对于那些喜光的观花植物,因花量、花期、花色受光照影响强烈,不宜选用,以免影响景观质量,如月季、石榴等。

2.2群落多样性原则

园林绿化不只是简单的植物种类选择,而是根据景观设计的要求来进行多种植物的搭配组合,以植物群落的方式出现在城市空间中的。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类型的多样性,他决定着城市景观的丰富度和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强弱。所以,在适地适树原则基础上,还要尽可能配置一些植物种类,以增加群落的多样性,增强其功能。

2.2.1配置乔—灌—草复层结构群落,增加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可利用乔、灌、草不同层次中植物的季相来丰富群落景观,如国槐—碧桃—大叶黄杨群落。也可以按季节更换下层草本花卉形成季节景观。复层结构中要注意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的搭配,以保证绿带的终年生态效益。

2.2.2利用城市中不同地段自然条件的差异,配置各具特色的人工群落类型。

住宅小区内的植物配置应简洁明快,以块状草坪为主,配以修剪成型的灌丛,如大叶黄杨球、金叶女贞球、紫叶小檗球、卫矛等。为了采光良好一般不采用成行或成片乔木林,可选用少许常绿乔木、落叶乔木,散植、稀植,均要求有良好的冠型,以草皮为背景形成松散的乔—灌—草复层结构。

市内公园、植物园可根据需要划分成不同的群落类型区,如利用温室建成沙生植物群落一仙人掌为主,或建成模拟热带雨林群落等。

园内花坛、花圃以引种花卉为主,如芍药圃、月季圃、牡丹圃、菊圃等;街头花坛以栽植草本花卉为主,配以常绿小灌木,如大叶黄杨配三色堇、、一串红等。

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为另一种风格的群落类型。现代园林绿化中垂直绿化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增加城市绿色空间,还可以在夏季起到降温减尘的良好生态效应,北方地区常用的有爬山虎、五叶地锦等。还有些可用于作为建筑间隔围墙,起到绿化美化间隔的作用,各单位的砖石围墙应逐渐为美观的植物墙体所替代,如金银花、紫藤、迎春、凌霄、蔷薇、藤本月季、葡萄等攀援植物,也可利用大灌木修剪成厚墙。屋顶花园可选用藤本植物借助少许人工支架在屋顶形成绿色长廊,也可以屋顶铺上20cm厚土层,种植草坪和其他草本花卉。

2.3群落稳定性原则

城市植物群落不仅要求有良好的生态功能,还要求能满足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欣赏需求。所以,对于城市植物群落,不论是公园绿地的特殊景观,还是住宅区内的园林小品,这些景观特征能否持久存在,并保护景观质量的恒久型极为重要,而植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演替是必然的,那么要保证原有景观的存在和质量,就要求在设计和配置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群落的稳定性原则,加以合理利用和人为干预,得到较为稳定的群落和景观。

2.3.1多样性是稳定的基础:即在群落内尽可能多配置不同的植物,可提高植物对环境空间的利用程度,同时大大增强群落的抗干扰性,保持其稳定性。

2.3.2避免群落出现激烈竞争是群落稳定的根本:首先,不选用生态习性相近的植物中,尽可能将习性不同的种类组合在一起。另外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组合,高大植物和矮小植物组合都是避免竞争的有效方式。其次,改良城市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也是减少竞争的有效手段。事实证明,在空间和营养充足时,植物间很少或不发生竞争。可以通过松土、施肥等改良土壤条件,增加养分供应,并合理稀植,减少对生存空间和营养的争夺,增强群落的稳定性。

2.4生态经济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是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须遵循生态经济原则,才可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4.1多选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阳性植物最耐粗放管理,易成活,生长快,但寿命短,需人工更新的年限相应缩短,另外生长过快,也会需要更多的修剪,所以,除了某些特殊地段外,少用阳性植物或采用阳性植物和耐荫植物混种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2.4.2充分认识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植株大小,合理控制栽植密度,减少因疏伐带来的管理开支:多种植物组合,配置成复层结构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有时会出现由于栽植密度不当引起其中某些种出现树冠偏冠、畸形、树干扭曲等现象,严重影响景观质量。其实根据各种树成年大树的高度和树冠大小适当稀植,虽然在绿化的最初几年内不能很快得到浓荫蔽日的林荫道,但可得到圆满的冠型和健康的株形,确保景观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2.4.3树种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并不意味着管理也简单易行,相反有时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大面积种类单一的群落,极易造成病虫害蔓延而导致毁灭性的破坏,如山桃易生介壳虫,榆叶梅易生蚜虫。

3.结语

城市化进程已经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城市绿化建设从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精神风貌,绿化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所以在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相关的生态学原则,才能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尽快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城市绿地更好地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化成.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 北京林学院.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发生机理与预防技术实例分析 下一篇:关于控制静压桩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