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云南高职高专院校对东盟教育输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2 01:28:28

有关云南高职高专院校对东盟教育输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日益增强,双方经贸合作取得了巨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对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从而为云南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输出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本文重点分析了云南高职高专院校对东盟教育输出的特点和现状,对东盟教育输出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对东盟教育输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教育输出;教育服务贸易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比邻东南亚、南亚诸国,是中国与东盟及南亚开展合作的重要通道。近些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日益增强,云南与东盟展开了全方位的经贸合作。东盟在发展的过程中对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为云南高职高专院校对东盟的教育输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2006年《关于加快推进高等院校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2008年《关于加快云南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近年来云南省增强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学校的广泛联系,努力提升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合作办学、交流访问、教育培训、项目合作等多领域对外交流正纵向推进。为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提高我省教育服务贸易水平,推进高等院校实施“走出去”战略,给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输出提供了良好平台,引发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云南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结合“桥头堡”建设的浪潮,向比邻的东盟国家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输出。

一、教育输出与教育服务贸易

教育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教育作为商品和一种产业越发清晰。教育服务贸易也分输出和输入,教育输出则是其中组成部分。教育服务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主要由于经济目的而进行的关于教育的输入与输出,它属于国际服务性贸易”。根据WTO相关文件,把世界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教育服务属于12类服务贸易中的第5类。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3条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之外(核定例外领域),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贸易范畴。教育输出是指“基于知识社会前提下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知识的输出。具体指作为知识商品的人力资源及物质资源的交流,也包括信息的交流,不仅是物资的转移,也包括文化的传播。”教育输出的类型一般情况包括在海外设立学校、开发海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

二、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对东盟教育输出的特点和现状

(一)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对东盟教育输出的特点

1.逆差明显。在云南“桥头堡”建设的这几年,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支持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问题,与东盟的留学生输入输出增长很快,但却存在明显的非对称、非均衡和非深入性,存在明显的教育服务贸易逆差。

2.教育输出对象相对集中。从商务部网站上了解到,截止2011年9月,到云南的留学生已有1.5万以上,其中东盟南亚国家占到六成以上,但是在为数不多的高职高专院校的留学生中也基本来自越南、老挝、缅甸等相对经济落后的国家,生源地集中现象突出。

3.结构失衡。相互输入的留学生主要以专科、本科学历性教育为主,专科学历的留学生有所增加,但是专业相对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语言、经贸、工商管理等,对于东盟国家相对紧缺的农林、冶金、资源、工程机械等专业涉及不多。

根据对云南省37所(截至2012年底)高职高专院校的调查,我们可以从表1中得到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对东盟教育输出的现状:

在资料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截至2012年12月,有十一个高职高专院校与东盟国家有教育服务贸易的合作,其中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占绝大多数为72.7%,而占比为27.3%的私立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中与东盟的教育服务贸易仅停留在教育输入的层面,且层次不一。例如,表1中的三所民办院校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均与马来西亚有教育合作交流,但目前为止还都只限于短期交流;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早在2008年底就被教育厅批准允许招收外国留学生,但截至2012年12月为止,还没有东盟国家留学生到该校学习。在表1的8所公办职业院校中涉及对东盟国家教育输出的院校也仅5所,虽然这些学校对东盟国家教育输出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但各有特点。例如,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近几年对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进行技术人员培训与劳务输出,与越南煤炭工业部合作招收了首批矿业类留学生培养建设氧化铝厂急需的高职人才,该校从2008年开始连续8年为泰国伟成发集团公司培训或输送200多名各种层次的冶金类高技能人才。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虽然在2012年才获得招收留学生的资格,但是现已有老挝留学生29名,同时分别与越南、柬埔寨等相关部门和学校签订了合作办学的协议,并且通过凸显学院在国土资源类的特色和优势吸引东盟国家相关院校、企业来学院考察,拓展教育输出的更多路径。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的教育输出主要以培训为主,对泰国、老挝、越南等国家的短期留学生开展旅游专业及中国文化等教育培训,到2011年底已经举办越南中文导游学历教育3期,泰国学生冬夏令营10期,培训外国学生近300人。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于2010年9月开始培养第一批老挝公派留学生。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在2007年6月开始已经在教育厅备案有老挝留学生,2007年为12名。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在教育输出的问题上也积极参与,与东盟国家有多次合作办学意向,并在2013年7月已经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

通过对37所院校的调查,云南省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对东盟国家教育输出的现状可以总结为:(1)教育输出对象相对集中,主要是老挝、越南、柬埔寨等相对落后的国家,对经济比较发达的泰国也有一些特色专业的教育输出;(2)教育输出形式是简单意向性合作办学和培训居多,虽有留学生来滇但是数量较少,对招收东盟留学生缺乏灵活的招生机制;(3)参与教育输出的学校基本是公办高职类院校,输出的形式基本是本校特色类专业教育的输出;(4)各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以及系统协调机制尚未形成。

(一)比较优势突出

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云南高职高专院校有突出的比较优势:首先是地缘优势和交通便利。云南地处边陲,与老挝、越南、缅甸接壤,是东盟国家进入我国的重要门户,与泰国互为近邻为高等院校“走出去”提供了便利条件,且云南通往周边国家的中越、中老泰、中缅、中印公路国内段以及通往邻省的7条干线公路已基本实现高等化,公路发达会促进经贸发展,经贸发展会带来对人才大量需求,那么将促进教育输出的发展。其次是人文优势。云南是中国五大侨乡之一,在缅甸北部、泰国北部、越南和老挝北部都有云南后代的身影。且云南是多民族省份,是中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云南有汉族和壮、傣、布依、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德昂、布朗等17个民族与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跨国而居。上述各民族群体所跨居的国家数量有所差异,且同一民族在不同国家可能有不一样的自称或他称,但每一个单一民族群体在历史上都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在现实中也有较强的民族认同观念。然后是成本优势。云南的37所高职院校中,在昆明的就有23所,从整个国家的消费水平及交通成本来看,在同等学历、同等学费等情况下,来滇的成本要大大低于其他省份。

(二)专业齐全,师资力量相对较强

1.专业齐全。云南37所高职高专学校开设专业齐全,基本全部涵盖整个东盟自由贸易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各类人才,而且各院校特色鲜明,专业根基较深,涉及的专业群也相对庞大,比如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是冶金行业的突出代表,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在国土资源类行业也较为领先,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在旅游方面也颇具特色等。

2.师资力量、技术水平相对较强。随着国家对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支持,近年来,云南职业各院校大量引进高职称的基层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且各院校引进大批高学历人才,“双师型”教师在逐年增加,既有理论又有技能的教师队伍完全可以教育输出的任务。相比东盟大部分国家,我省高职高专的师资力量和许多技术来说依然较先进,且云南也可以依托“桥头堡”建设的契机来大力引进中东部优秀人才来服务云南,增加云南相关领域的技术积累,这也会给教育输出带来一定优势。

1.利用政策导向,促进高职教育输出的发展。由政府组建与国际教育组织接轨的国际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全省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宏观规划与指导作用,政府统筹教育输出的各个环节。同时,应在云发[2006]11号文件、2008年颁发《关于加快云南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桥头堡”战略制定相应的鼓励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输出的规章制度和细则,根据东盟市场发展的需要来解决高职教育输出的合作办学、师资建设、资源共享等问题,促进教育输出的发展。

2.建立或完善留学生招生网站。近年来,我省相关机构和院校虽然在互联网上开设了来滇留学服务页面,面向东盟国家提供留学信息,但是相比而言,我们提供的大多数信息相对比较简单,并不能给希望来华的留学生提供多种类、多层次的信息。应该设计多种语言的宣传页面,提供全省统一标准化格式的入学文件,简化手续并提高办理效率。

3.加大在东盟的推介力度。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跨境高等教育输出国的教育机构竞相到世界各地推介自己的高等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借鉴其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本国留学教育品牌的宝贵经验,克服“守株待兔”观念,通过派出访问、到东盟国家举行教育展览会、开设海外办事机构等方式,联手资质信誉优良中介机构借助当地媒体加强推广,加大我省高职高专院校东盟国家的推介力度,吸引更多留学生来滇学习。

4.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教育输出中的作用。东盟国家有很多华侨组织或经贸组织与云南省政府及民间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组织来加强招生宣传、教育合作。通过大量宣传,增进当地华人对云南高职高专院校的了解,让这些民间组织成为教育输出的桥梁。同时,除了政府奖学金外,可以鼓励民间团体或组织出资设立专项基金或奖学金,多渠道提供资金来资助一些优秀留学生来滇学习生活。

5.进一步提高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的硬件设施水平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人才的基础是硬件,要真正做到了高职教育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就必须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在职业教育大国德国的职业院校中,硬件设备是最先进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企业一线直接工作,各职业院校可以利用国家“桥头堡”战略的契机提高硬件设施水平,并争取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寻求引资渠道不断提升硬件设施水平,使其对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输出逐渐有大幅进展。同时,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完善派遣教师出国学术交流、进修的机制,建立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同时,应积极与资金充裕和人才学科优势突出的企业和院校进行合作,不仅跟紧科技前沿,而且使办学理念保持先进水平。

6.各高职高专院校应注重合作。可以利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作用协调各高职高专院校的联系和合作,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借鉴各自宝贵经验,为整个云南的高职高专院校“走出去”搭建一个更宽广和谐的平台。

总之,云南职业教育作为与地方经济衔接最紧密的类型,必须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教育市场,实现内外联动、优势互补,借助“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向东盟国家输出更多的教育资源,可以在高考人数逐年降低的过程中扩大自身生源,同时可以获得外汇收入来补充学校的办学经费。

参 考 文 献

[1]武华.昆明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战略思考[J].2009~2010昆明市社会科学院成果选集.大家文学杂志社

[2]熊庆年,王修娥.高等教育国际贸易市场的形成与分割[J].教育发展研究.2001(9)

[3]梁荣华,王凌宇.韩国教育输出的现状及促进方案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6(8)

[4]赵兴碧.云南高等职业教育输出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5]乐莉,毛颖,丁世婷,杨照坤,尹冰晶.桥头堡建设助推云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6]王忠昌,梁文捷.利用区域优势实施广西高等职业教育输出的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7]丁世婷,乐莉,李小薇.云南省高校与东盟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09(4)

[8]陈春燕.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概况[J].教育教学论坛.2012(S3)

[9]李志雄.论广西打造”教育出口大省(区)”的意义和可能性——广西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一)[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2(12)

[10]董利民,杨永智,黄丹,刘巧琳.国家”桥头堡”战略下云南高职院校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办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院级课题《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对东盟教育输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YJ012。

上一篇:赣南脐橙产业集群中物流系统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我国高校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