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内科学教学的内容及模式改革

时间:2022-10-12 01:04:24

兽医内科学教学的内容及模式改革

兽医内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临床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家畜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为主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其目的主要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相应的诊疗手段研究兽医内科疾病的发病规律、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形势下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学会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一名既懂专业知识又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还有现代科技水平的兽医科技工作者。但由于兽医内科学范围的扩大,内容的不断丰富,从普通的畜禽到现在的伴侣动物、观赏动物、实验动物及其他一些野生动物;研究层次也在随着生物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逐渐加深,疾病的发病规律研究更加系统,发病机理更加深入,诊断和防治手段也逐渐多样化、简便快捷且更加准确。基于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兽医内科学也与时俱进,故必须进行兽医内科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及科技的发展要求。以下就是作者综合兽医内科学现状提出的具体改革内容及改革方向。

1调整《兽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动物医学人才的需求,紧扣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框架,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多层次人才。遵循现代教育教学规律及人才成长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适应国家官方兽医体制和制度改革及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兽医基础理论和技能、思维和创新能力、信息管理、管理理念等健全知识结构的动物医学多层次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扎实的动物医学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动物医学学科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潜力以及动物生产等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家畜常见内科病,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动物内科病的发病原因、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及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该领域的有关工作打好基础。

改革教学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重新修订了临床兽医专业《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及实验教学大纲。特别强调实施该课程时,要注重学生实际诊疗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具体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立足于临床实践,防治常见病、研究疑难病、探索新出现的疾病及其他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山西农业大学深入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的改革,把营养代谢与中毒病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分离出来,把遗传性疾病和环境不明的应激性疾病作为内科的新内容加入大纲,将散发性疾病作为了解内容,将群发性和多发性疾病作为重点。在安排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上,根据动物种类、疾病的性质和疾病的群发性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分配教学时数。随着当前反刍动物、猪、禽、宠物和观赏动物等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家畜内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势必需要改革。因此,作者在教学时,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了这些动物常发生的内科疾病上,教学时数也相应增加。

2调整《兽医内科学》的授课计划和课程内容

2·1根据养殖业结构调整,更新授课内容

多年来,山西农业大学在动物医学专业所使用的《家畜内科学》教材中,各系统疾病所涉及的动物种类多为役用型动物,尤其是马属动物,其疾病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而猫、犬、禽、猪的内科疾病述及较少,这与目前猪、禽及宠物养殖发展迅速,而马属动物饲养较少的养殖现状明显地不相适应。同时,其内容虽然包括了消化、呼吸、血液、造血、泌尿和神经等系统疾病,但各系统中所讲述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多年延续下来的罕见疾病,目前养殖业中常发生的群发性新型疾病并未及时地充实进去。要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要求,必须对原有的《家畜内科学》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在教学中补充新的内容,以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

根据目前养殖业以反刍兽、猪、禽、宠物等动物饲养为主的特点,应该在编写《兽医内科学》教材时,更新传统《家畜内科学》教材以马属动物疾病为主的内容,删除原有教材中一些罕见疾病的内容,补以反刍兽及中小动物疾病的诊疗和猫、犬、禽、猪等内科病,丰富牛、羊内科病的内容,增补一些常见多发的新病,同时,删除一些陈旧的治疗方法和过时的或已被淘汰的药物知识,补充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知识。

2·2根据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变化,调整课程内容

在以往的《兽医内科学》教材中,主要是针对以散养方式为主的大家畜疾病,教材内容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随着集约化养殖的迅速发展,动物内科病的发生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主要以一些具有动物种群特征的疾病比较多发,特别是大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后,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以及环境其他因素引起的应激性内科性群发病日益成为兽医及其养殖业中的大敌。同时由于传染病、寄生虫病的预防不当或失败,继发性内科病也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复杂难治。因此,以往的教材以不能与疾病发生发展的新变化相适应。随着动物疾病的发展变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临床实际需要调整教学重点,安排教学内容。为此,把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作为动物医学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来开设,并设有46学时的理论课和18学时的实践教学。应激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加入到《兽医内科学》中,与内科其它内脏器官系统疾病分别讲授,开设理论课46学时、实验18学时。

2·3加强种群疾病观念,强化学生全面兽医知识近年来,随着大家畜饲养数量的逐渐下降,中小动物,比如猪、禽和宠物等养殖业蓬勃发展,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一门鸡病、猪病或宠物疾病的诊疗技术就够了,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作为1名高层次的临床兽医人才,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1种或几种动物的诊疗技术,而应该是系统、全面地学好各种动物可能发生的任何疾病。因此,在《兽医内科学》教学时,特别注重学生全面兽医知识观念的教育,使学生对牛、羊、猪、犬、猫、禽等多种动物的内科疾病都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兽医高级人才,毕业生才能胜任更多的兽医临床岗位。

3《兽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3·1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用板书来讲授知识,每节课讲授的知识信息量相对较少,且知识信息比较模糊,缺乏形象化。板书既浪费了时间,有时又不很规范,而且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现在通过计算机的动画、图片、声音、影像短片等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把学生从抽象思维带到感性认知上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

尤其在《兽医内科学》的教学中,对于初次涉及动物疾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疾病都是非常抽象,难以理解的。而多媒体教学则既形象又具体直观。为此,作者通过课程建设,收集并自拍了大量典型病例的图片和影视短片,且制作了一些非常形象的动画,应用到多媒体课件或购置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用于教学。辅助应用一些挂图、幻灯、投影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大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传授量与吸取量。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局域网上共享,便于学生课后的复习。这既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强度和时间,又让学生学会利用电子信息手段,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由于有些典型症状或病理变化在临床实习中很难碰到,教师描述不准确,从而增加了教学难度。如创伤性网胃炎的敏感区域的划分、肺叩诊音的清音与浊音的区分等,若学生们看到示图、动画或影像,数次后便会产生感性认识,容易理解和记忆。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且有利于左右脑和谐发展,故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3·2形成“反向式的思维教学模式”

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都是由老师主动按顺式思维授课,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传统式教学模式的课件制作及讲解次序为: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讲解知识,结构较为完整,传授速度较快,但是由于单向传输为主,照本宣科,“灌注式”或“填鸭式”的教育思维模式造就了一批理论娴熟、能力欠缺的毕业生。

反向式思维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于常规的讲解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应用已知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取新的知识。反向式教学模式的课件制作及讲解次序为:①临床症状—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引出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的讲解;②检查的异常—提出问题—引出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的讲解;③治疗方案—提出问题(分析原因)—通过对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的认识,分析出治疗的手段及原则;④归纳总结定义、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具体手段。

反向式思维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注重结论,它不仅要同学们知道结论,更重要的是要追寻这个结论是怎样来的。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授课内容令人印象深刻,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3·3加强专题讲座建设,增加课堂讨论

对于《兽医内科学》而言,举行专题讲座讲授一些前沿性的疾病,可以取得较好效果。①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重大疾病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增长新知识;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及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为以后进行科研工作打良好的基础;③可以向学生讲授科技写作的相关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④可以向学生推荐了大量的专业参考书目、资料和论文,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从写文献综述着手,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同时安排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以动物内科疾病选题,将自己在生产实习中的一些病例、试验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写成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所以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为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写出教学提纲,内容主要包括每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思考题,同时还附有相关的参考书目,分发给学生。学生拿到提纲就会在预习课程的时候有据可依,上课过程中也不必忙于记笔记,有时间进行思考,教师的讲授速度可以加快,教授内容相对增多,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讲授到《兽医内科学》各个具体的疾病时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采用以列举实际病例、进行病案分析、鉴别诊断,建立治疗措施和治疗方案为主的教学方法。对一些重点疾病,先写出实际病例,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的教学方式。即将学生分组,课余自己看书查资料,写出病例分析、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然后再由各组选派代表,讲述各自的观点和方法,然后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辩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再讲述正确结论,进行总结。这样,在激烈的课堂争论中活跃了学习气氛,促使了学生自主思考,提高了学习兴趣,牢固掌握了专业知识。

3·4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的考核都是以期末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方法只能考查学生对书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而对当今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查显然是不够的,也是非常片面的。采用综合评定方式,把学生的到课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课程论文、实验或实习的报告、实习操作、期末闭卷考试等考核方法,合理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分别占到一定的比例,既注重了学习过程,又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于现在学生人数相对较多,每堂课进行点名考察到课情况并不现实,所以灵活采用了课前抽检点名、课堂提问、学生班干部协助考勤、随堂测试兼考勤等方法,这样考察效果非常有效,大大促进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进行有效总结。在教学实习课中,都进行一对一的口头测试,检验学习效果。一般情况由教师设计40~50道口试题,学生随机抽题,现场操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

总之,《兽医内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教学内容,提倡教学与社会需要、科研课题、个人发展相结合,紧紧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临床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工作前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系统、全面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兽医内科学》教学工作中,要放眼世界,结合我国对兽医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新思想理念,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动手能力过硬,创新意识超前,能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兽医专业人才。

上一篇:中医内科学的全英语教学思索 下一篇:兽医内科学教学合理运用PBL教学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