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地图的旅游业专利研究

时间:2022-10-11 11:22:47

基于专利地图的旅游业专利研究

摘要:旅游业专利技术是衡量旅游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专利地图理论和方法,直观展示旅游业专利的总体趋势、技术生命周期、国际专利分类,并深入挖掘旅游业专利信息。

关键词:旅游业;专利;专利地图

一、问题提出

技术和知识的日新月异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产业界正积极探索将技术应用于旅游业,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十年来,我国与旅游业相关的专利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态势。专利作为最先进技术的载体,是衡量旅游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指标。对旅游业专利的剖析,能够揭示旅游业技术应用水平和技术累积的轨迹,为旅游业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依据,也有利于旅游业专利的产业化发展。

国内旅游业专利研究视角大多局限于知识产权法,如刘敢生认为由于旅游产品内容的综合性,决定了其知识产权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并提出旅游产品创意的不可专利性。叶东蕾以旅游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和诉讼案例为根据,提出商务方法将重塑旅游产业链,并呼吁旅游企业抢注商业方法专利。李正华指出由于旅游业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使得旅游经营管理中存在较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和法律漏洞,如旅游业专利的仿冒问题因打假力度不足使得具有专利权的旅游工艺品仿冒较猖狂。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视角,以专利地图理论为依据和方法,深度挖掘旅游业专利中所蕴含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信息。

二、专利地图理论及其分类

专利地图(Patent Map)是一种专利分析方法和表现形式,通过对专利文献中包含的技术信息、经济信息、法律信息以系统化的方法搜索、筛选、分类、归纳,将蕴含在专利数据内的大量错综复杂的管理与技术方面的信息和分析结果以各种直观的图表形式反映出来,具有类似地图的指向功能。专利地图可以分析技术分布态势和发展方向,是一种搜集、整理和利用专利信息的工具,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发明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研发管理提供关键的信息指示作用。

根据分析的重点与目的,目前专利地图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专利管理地图(Management PM)。主要服务于经营管理,通常包括历年专利动向图、技术生命周期图、专利引用组谱表、国际专利分类(IPC)分析图;第二类是专利技术地图(TechnicalPM)。主要服务于技术研发,为研发中的回避设计、技术地雷、技术挖洞等战略提供重要信息依据和参考;第三类是专利权利地图(Claim PM)。主要服务于权利范围的界定,将专利权利要求作为主要的分析指标。对于旅游业专利的分析,采取专利管理地图分析,对专利数量、专利发明人、技术生命周期和IPC进行归纳分析。本文根据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所能获取的信息,借助MicrosoftExcel软件,对旅游业专利分析将采用时间变化趋势分析、技术成熟度分析、IPC分布结构进行分析。

三、旅游业专利地图制作与分析

首先,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为信息源,以“旅游”为关键词,以摘要为检索项进行初次检索,形成初始专利数据库;然后,经过人工筛选去掉不符合主题的数据,最后得到本次专利分析所使用的旅游业专利数据库。统计时间年度为1987年-2007年,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07年12月26日,共检索到277篇专利文献。

1、历年专利数量动向图

(1)旅游业专利申请总量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但增长极不平稳

从图1可以看出,旅游业专利申请总量在1987―2000年间增长缓慢,每年增长量不超过lO件,但从2000年后增速明显加快,2002年出现一个增长峰值,之后又出现下降与停滞趋势,2007年再次出现专利申请量激增,当年达到50件。

(2)旅游业专利以实用新型类和发明类为主,外观设计专利数量偏少

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个维度可以看出旅游业专利申请与授权的基本格局。由图2可知,1987年至2007年,实用新型总数占专利总数的52.71%,发明专利占到44.04%。从1987年至2001年,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每年总量一直未达到10件;从2002年起,总量均保持在10件以上,但增长缓慢,2007年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申请总量才分别达到25件和24件。外观设计数量较少,仅占专利总数的3.25%,除在2001年和2002年产生2件,1992年、2004 2007年各产生1件外,其余年份均为零。

(3)非职务申请占3种专利数量的绝大部分,职务申请数量较少,其中旅游企业更少

旅游业专利以非职务发明专利为主,共267件,占申请总量的85.03%;职务申请共47件,仅占申请总量的14.97%。其中,在发明专利申请中,非职务申请114件,职务22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非职务申请140件,职务24件;外观设计专利中,非职务申请13件,职务申请仅1件。从2001年起,职务申请与非职务申请的差距以两位数速度逐渐拉大,非职务申请增长迅速,而职务申请增长缓慢(见图3)。职务申请中,企业申请36件,其中仅有两家旅游企业――大理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旅游畜力车实用新型专利)和浙江省舟山第一海运公司海山旅行社(旅游纪念用仿石体及其模具实用新型专利);高校申请9件,且多为理工类大学工科专业,尚无旅游管理专业。高校所发明的旅游业专利特点是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旅游业,解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化发展等问题,现实应用性较强;政府部门申请2件,分别是钦州市旅游局(与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共同发明远离海岸的深海乐园发明专利)、宁波市滨海区第二轻工业局(盒式纪念品实用新型)。

2、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1)技术生命周期图

创新技术周期大致可以分为技术引入期、技术发展期、技术成熟期和技术衰退期,从旅游业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图(见图4)可以看出,1987~2000年,处在技术起步期,旅游业领域内专利研究者较少,研究成果较少;从2001年起专利申请数量和申请人数均大幅增长,说明旅游业专利正处于发展期。应加大研发投入,吸引更多力量进入旅游业技术市场,研发产品导向型专利。

(2)技术发展程度计量分析

计量分析专利文献统计参数可以度量技术周期的不同阶段,主要的统计参数如表1。

旅游业专利分析情况表明(见图5),技术生长率ν从1992年~2007年波动较大,1994年达到最大值后连续4年下降,1999年开始缓慢上升,2004年-2006年出现起伏,2007年呈现增长趋势,表现出微弱的生产特性。技术成熟系数α整体上呈上升趋势,1994年达到高峰,1994~1998年略有下降,2005年以后开始增长,表明旅游业专利技术尚未成熟。技术衰老系数卢没有表现出下降趋势,总体上是在起伏中上升,没有体现明显的技术衰老特征。新技术特征系数n的变化规律与α基本相同,表现 出一定的新技术特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专利技术仍处于生产时期,与技术生命周期分析结果相同。

3、IPC分类图

旅游业专利在国际专利分类(IPC)中的分布较广,遍及A(生活需要)、B(作业,运输)、C(化学,冶金)、D(纺织,造纸)、E(固定建筑物)、F(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G(物理)、H(电学)8大类。由于旅游业的关联性较强,所涉及产品类目较多,目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业分类,不利于专利文献的检索和专利情报的搜集和于旅游业研发投入和研发方向的确定。因此对旅游业IPC分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旅游业发明专利IPC分类情况

根据所检索的旅游业专利文献,将旅游业发明专利的IPC分类进行了具体归类。将旅游业划分为旅游产品、旅游设施和设备、旅游服务和旅游管理4类二级指标,其中旅游产品又具体划分为旅游景观、旅游景区、旅游纪念品等9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下面继续进行细分出四级指标,具体的分类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旅游业发明专利以旅游产品类专利为主,共49件占全部发明专利的40.16%,分布在A、B、E、G、H类,其中以旅游工艺品类发明专利居多,主要为仿玉石工艺、雕刻工艺、印刷工艺、仿景点工艺相关的专利;科技含量水平较高的虚拟旅游类发明专利以及单环场镜头影像系统无死角无扭曲全景浏览类发明专利数量较少。

旅游服务类发明专利占全部发明专利总量的21.31%,主要分布在E、G、H类,其中导游服务类发明专利居多,包括GPS导游系统、网络信息导游、智能讲解系统、电子音像导游、导游机,主要分在G、H类,技术含量较高。

旅游管理类发明专利占全部发明专利总量的16.39%,主要分布在G、H类,涉及GPS、GIS旅游团队管理、网络管理系统、数字旅游管理系统、旅游门票;旅游编码、旅游信息查询。

旅游设施与设备类发明专利占全部发明专利的11.48%,集中分布在A、B、E、G类,主要是与游乐设施、登山工具旅行或野营装备、旅游索道、游乐船、娱乐宫、风景区标识、语音翻译机、模拟景观装置相关的发明专利。

(2)旅游业发明类和实用新型类专利IPC分类的主要分布情况

旅游业专利IPC分类雷达图(见图6)显示,旅游业发明专利集中分布在G、E、H、B类,其中G类专利最多,共36件,占122件发明类专利总数的29.51%;24件H类专利,占19.67%;23件B类专利,占18.85%。实用新型类专利主要分布在A、B、G、H三大类,其中B类专利最多,共64件,占43.84%,其次是G类专利,占24.66%,15件H类专利,占10.27%。表明旅游业专利的技术主要是物理、机械类,科技水平较高的电子类数量很少。

旅游业发明专利IPC分类主要集中在B44、E04、G06、H04类(见图7)。E04(建筑物)类发明专利最多,主要是与主题公园、旅游景点建筑及旅游设施设备等旅游业相关的发明专利;其次是H04类专利,有23件,其中有10件H04B(传输)类专利,5件H04M(电话通信)类专利,主要与导游信息系统、导游设备、导游方法等有关;有1件H04N(图像通信)类专利,是与全景浏览相关的专利。G06与H04类专利所涉及的先进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语音技术、射频技术、GPS、GIS技术等,这对于提高旅游业技术水平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旅游业实用新型专利IPC分类主要集中在A45、B44、B63、G09、H04类(见图8)。B63类专利最多,27件,占B类实用新型专利的42.19%,主要与旅游设备(游艇、游船、旅游潜艇)有关;G09类共16件,与导游设备(导游器、导游机)相关的专利;15件H类实用新型专利全部属于H04类专利,其中11件属于H04B(传输)类与导游设备(导游机、讲解设备导游系统)相关的专利,这部分专利所涉及的技术包括电技术、数据传输技术、GPS等。A45类专利有14件,是与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具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B44类专利13件,与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景观相关。

四、结论

1、我国旅游业专利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技术含量增加

从1987-2007年,尽管旅游业专利申请总体上增长不平稳,历年专利申请数量较少,但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来,增长幅度逐年加大。旅游业专利以实用新型为主,近3年来,发明专利增长较快,总量超过了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数量过少,且停滞不前。

2、旅游企业、教研机构申请专利数量少、技术含量低

非职务申请专利占绝大多数,职务申请与非职务申请数量相差悬殊。仅有两家旅游企业各申请了一件实用新型专利,这表现出旅游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发明创造积极性不高,技术水平较低。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及粗放式、劳动密集型的增长方式不利于企业的培养以及旅游业技术进步。

3、职务申请中理科高等院校占优势

主要原因是现行的旅游教育模式、经营模式不利于从业人员和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旅游经营与管理较少地关注旅游供给和旅游生产;其次,高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时间多用于理论学习,缺乏相关的旅游实验室,缺少操作能力的培养。

4、旅游业专利反映了信息时代的大背景

尽管技术含量较高的专利在旅游业专利中的比重较低,但在G06F(电数字处理)和H04(电通信技术)分类中,基本涉及信息技术、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语音技术、射频技术、GPS、GIS技术等相关技术。职务申请中,属于制造业、电子、信息、科技产业的企业占了职务申请数量的绝大多数。与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数字科技相关的公司将本公司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应用于旅游业,充实丰富着旅游业专利技术,这些专利技术的转化必将大大推动旅游业技术发展步伐。

5、旅游业发明专利作用显著

针对导游服务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与导游服务相关的发明专利数量较为可观,解决了导游服务中存在的讲解、游客走失、旅游团队组织等问题。其中,针对导游讲解问题的导游机、智能讲解系统、网络信息导游、电子音像导游和导游系统等发明专利占发明专利相当大的比例。如果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景区、景点,无疑会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品牌价值,与此同时,这些技术也对传统的导游服务发起了挑战。

6、旅游业专利快速发展态势需要得到有力扶持

生命周期分析表明旅游业专利正处于发展阶段,各类专利内容丰富、特色浓厚。在现阶段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还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来鼓励旅游业专利的研发,例如由于大多数专利的可模仿性较强,必须有充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加以保护,否则会挫伤发明积极性。

上一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中国旅游饭店的经营策略 下一篇:试论休闲时展阶段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