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视角的创新方法研究

时间:2022-01-28 08:00:26

基于专利视角的创新方法研究

摘 要:获取专利权作为研发单位对创新成果进行保护的主要途径,使得将专利视角引入整个创新过程尤其是对创新方法的评价成为必要。从专利视角的各个维度对各种创新法进行评价,对实现创新成果和创新方法的研究从单一的“质”评上升到“质”“量”兼顾水平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创新方法 专利视角 评价

1、引言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最具革命性的力量而被国际主体视为提高本国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先进的技术既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后人在前人的技术积累和启发下经历了从想法到实现的过程后才得以产生。笔者认为这种源于技术积累的启发过程就是创新或者再创新的过程,通过创新酝酿出更加先进的技术。而随着现代技术透明度的提高,专利权已经成为对技术方案保护的最主要的工具,专利信息中所承载的技术内容也将并已经与技术创新过程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即从专利视角对技术创新的方法进行分类剖析,以期为科研创新工作提供实质性的借鉴思路。

2、基于专利视角的创新思路

创新会带来技术的进步,产生新的技术方案,基于技术本身的可识别程度或者其他原因,研发者会选择通过申请专利或者以技术秘密的形式持有该新技术。如果以该新技术申请专利,其将以公开的方式为其他的研发者带来技术学习机会,获得技术启示,以此形成“创新―产生专利---启发再创新”的循环效应。而在该循环的是“产生专利”环节,需要经过一个特别的审查程序,即一项技术方案如果要获得专利权,必须能够经得起专利性评价,将专利视角贯彻于整个创新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

2.1、基于专利视角的创新方法评价

从专利三性审查过程看,发明所载的技术方案必须与现有技术存在区别特征,基于该区别特征与现有技术特征的联系和技术关联性,可以将创新的方法分为如下几类。

上表所示各种创新方法,对应着不同的技术成果,其成果进行专利转化的难易程度也都有较大差别。而从专利的角度对具体创新方法的评价,既不能仅仅分析创新过程的难易程度,又不能仅仅考虑该创新方法下创新成果的专利授权前景。为了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笔者根据各种创新方法下创新成果的产生到专利转化过程中所需考虑的因素,笔者将专利视角分解为三个方面的关注点,即法律维度L、经济维度E和技术维度T。对于上述创新方法的评价采用加权求和法。各个维度占据评价结果Z的权重比值为:

法律维度L:经济维度E:技术维度T=30%:40%:30%,即Z=L×30%+E×40%+T×30%。

对于创新方法的法律维度值,主要依据创新方法对应的具体成果的法律风险水平,包括侵权风险、被无效的风险等等来进行打分定值;经济维度值主要依据创新方法的难易程度、科研成本、成果转化成本、市场的可接纳程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打分定值;技术维度值主要依据创新方法带来技术启示的难易程度、解决技术难题的针对性以及相应的创新成果的科技含量、技术广度和深度、技术特征的可替代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打分定值。通过对各个维度的分析,能够得出各类创新方法的整体评价值并发现具体创新方法指引下创新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2.1.1、开拓创新法

该创新方法是基于对全新领域的探索,没有任何间接或者直接的技术启示。其创新结果是产生开拓性发明成果,这种成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进步性,而且这种进步是实质性的、显著的。由于其成果的首创性,因此开拓创新法的L值较高;而E值则因开发成本和创新难度较大而较低,加之,一项全新的技术推广往往存在更大难度,因为需要有新的设备、新的技术人员来作为入市的基础,因此成果转化成本也较大,综上,该方法的E值较低;就T值而言,该创新方法带来的技术启示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相对不足,但其所涉及的技术广度往往是非常大的,甚至有可能引发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的突起,因此普遍认为T值属于中等水平。

2.1.2、组合创新法

该创新方法通过对现有技术方案的研究,根据所需解决的客观技术问题将现有技术进行创造性组合,产生新成果。例如:现为了解决技术问题B,根据组合创新法可将该问题B分解为B1和B2,然后找到现有技术中能够独立实现B1的技术方案b1,找到能够独立实现B2 的技术方案b2,最后再将b1与b2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技术方案,以解决技术问题B。组合创新法涉及对两个或者多个既有技术的组合,创新成果将在极大程度上覆盖既有成果的技术特征,根据专利侵权判定的全面覆盖原则不难发现专利侵权风险是较大的,因此,组合创新法的法律维度值较低;此外,组合创新成果如若投入实践,则应事先取得技术方案b1和b2的技术权利人(技术持有人、专利权人或者独占许可的被许可人)的许可同意,这就加大了成果转化的许可费用成本,另一方面,组合创新难度较小,科研成本小,市场的可接纳程度也相对较高,这会使得E值上升,总体上使得组合创新法的E值处于中等水平;组合创新法对原创性要求低,通过对现有技术进行简单叠加组合即可,技术广度和深度都不高,因此T值较低。

2.1.3、选择创新法

该创新方法以提高技术的针对性和精确性为目标,根据技术目的从现有技术中进行创造性选择,找出现有技术中没有提到的技术更优解。例如:现有技术记载了制备硫代路甲酸过程中,催化剂羧酸酰胺相对于原料硫醇的比重为2%~13%(mol),并且指出催化剂用量比从2%(mol)起产率开始提高;而在选择创新法思路引导下,研发人员采用了更小的催化剂用量比(0.02%~0.2%(mol)),提高产率11.6%~35.7%,大大超出了预料的产率范围。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选择创新法得到的创新成果更加具有技术针对性,范围更窄,因此侵权风险低,权利稳定,L值较高;选择创新法的研发思路与现有技术联系紧密,研发成本低,E值较高;但由于是对现有技术的进一步限定,使得技术成果的研发潜力进一步限缩,技术含量也相对有限,因此该方法的T值较低。

2.1.4、转化创新法

是指将现有技术用于新的领域,现有产品用于新的目的,实现创新目的。例如:飞机机翼一般用于平衡机体,根据转化创新方法,将飞机机翼的平衡效果延伸至潜艇,实现创新。转化创新法往往涉及到学科交叉问题,从法律层面分析,其新颖性良好,但创造性评估水平较低,因此其L值处于中等水平;转化创新的实质在于将一项技术从传统领域应用到另一领域,其成果的市场认可度较高,研发成本很低,因此E值较高,而技术维度T值中等。

2.1.5、要素变更创新法

该创新过程主要在于对现有技术的某些关键要素进行替代、添加或者省略性变更,实现更佳的创新效果。根据要素变更的方式可以分为要素关系变更法、要素替代法、要素省略法。例如:在要素变更创新法指引下对一项产品发明省去了一个或者多个零、部件或者一项方法发明省去一步或者多步工序后,依然保持原有的全部功能,或者带来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从专利侵权的角度分析,对现有技术的要素进行变更容易侵犯他人专利权,因此L值较低;由于不需要进行系统性技术调整即可完成创新过程,因此其创新成本小,E值较高;一般情况下,要素变更创新后,成果的进步性比较单一,很难出现全面的技术提升,因此其T值较低。

综上,基于专利视角的创新方法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

2.2、基于专利视角的创新方法适用

从表2不难看出各种创新方法在法律、经济、技术等层面的效果是有区别的,企事业等科研单位在选择具体的创新方法时只有结合自身条件进行优劣互补,并利用自己的优势弥补在各个专利维度的不足,才能取到良好的创新成果并顺利完成成果转化。笔者认为,在选择和运用创新方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当明确自己的创新目标,这往往与企业的技术或者竞争战略紧密相关。开拓创新法需要较强的经济能力,投资者需要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一项全新的技术产生并在市场上得到推广,同时由于开拓创新法不如选择创新法具有技术针对性,因此需要对其创新目标进行限定,即往往涉及到所谓的“概念设计”。

其次,从法律层面看,创新是为了应用,这就决定了创新成果的专利化需求。因此在创新过程中应当用专利法律规范去评估创新成果和创新思路,着重提高开拓创新和转化创新的实用性,减少专利无效风险;提高组合创新、要素变更创新的创造性,降低侵犯他人既有成果权利的可能性。

再次,从技术维度分析,要强化组合创新和转化创新过程中的学科交叉意识,打破传统的技术视野,提高不同领域方法的彼此渗透程度;善于进行技术特征分解,通过不同技术特征的组合实现技术优化效果。应当注重对技术方案的组成要素或基本单元进行拆分、替换、重组,提高要素变更创新效果。

最后,应当系统的看待整个创新过程,不能孤立的作出创新方法选择,而应当根据具体的技术目标选择具体方法,提高整个创新工场的通用化、模块化、体系化。

3、展望

关于创新方法的研究,历时已久但仍然具有很多重大课题有待突破。专利作为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许多技术信息。专利视角对于研究创新方法意义重大,尤其是将专利视角进行维度细分,提高对创新方法和创新成果的评价精度,将成为专利等创新成果的价值评估与创新方法研究的良好契合点。

参考文献:

[1]转引自《专利审查指南》.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第176页.

[2]转引自《专利审查指南》.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第181页.

作者简介:

罗贵斌,武汉大学硕士毕业,现在福建工程学院法学院任教,主要从事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研究。

孙一中,男,汉族,武汉大学法律硕士,现就职于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

上一篇:土豪患者输出机 下一篇:天津地铁交通功能效益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