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地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及研究意义

时间:2022-10-11 11:19:18

浅谈农村地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及研究意义

(镇宁治县六马乡中心民族学校贵州镇宁561200)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及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及教师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共同拥有的资源,研究当代农村贫困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及其意义是当前从教者必须进行的课题。

【关键词】农村校园文化新思路研究意义

学校是传授人类文化及人类文明的基地,发达地区和发达城市,众多成功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经验表明,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意义。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在借鉴成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应如何因地制宜,办出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并规划这项工作的新思路及研究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就上述问题略谈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学校校园文化研究现状。

其实,当前我国国内校园文化研究仍是初步探索阶段,发达地区学校对于这一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效。对于校园文化这一定义尚存争论,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农村贫困地区校园文化研究这个课题应说是一个空白。这也是农村教育发展停滞不前的障碍因素之一。

二、农村贫困地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一)上级教育机构正现驱动力

作为贫困地区的上级教育机构在对这一地区的人的文化心理的培养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责任与义务。有着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有着什么样的理念,也意味着有什么样的建设思路和成果。因为农村地区与发达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别。在发达地区总有着殷实丰厚的文化沃土。并有看支撑其开花结果的雄厚经济基础。因而在贫困地区的上级教育机构应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决不能等待着别人的施舍和救济的。动员辖区内学校的学校教师及学生参与才会赶得及时,抓住机遇,方能办出特色,适时给予一定的经费划拨才是上策,高口号、高政策,不调研是解不通的。

(二)学校管理者的凝聚力、召唤力,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

学校领导的直接凝聚力、召唤力是一门领导管理艺术。因为学校行政领导是管理学校的核心。目前,很多贫困地区的校长及其它行政领导仍是上级任命,缺乏民主管理,唯一的管理法宝是考核手段.,随着时代的改革发展,有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却因委任命的原因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校园文化建设最终的体现形式是个别管理者主观因素的效果图。作为管理者必须认识别校园文化建设的形成及主体是全体师生作为内动力量的。教师与学生应该是这项工作的主要群体,管理者只是起主导作用,是统一指导和协调。只有这样才会形成校园文化的多样化。农村贫困地区因为经济原因,没有像发达城市那样得到专家的科学设计规范和论证,没有亭台楼阁,没有雕塑工艺装饰,但多听取有这方面创造的教师意见建议,多采纳吸收当地特色因素,多借鉴成功范例,让师生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所长,才能办建设出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

三、研究农村贫困地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对农村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有着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等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这一宏伟目标的战略基地。但是农村青少年儿童受打工潮流的影响,思想上的波动特别大,加之近年来国家对中专教育分配收费改革,很多学生家庭无力支付学生进入高一学府的深造学习,不少父母和社会人员从小给他们无形的灌输这一思想,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不健康的影响。学校在丌展文化建设时应考虑这方面因素,多宣传教育。如利用黑板报、班刊等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常进行黑板报评比,办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长廊,绿化带。目前在打造一个亮丽工程校园。

(二)对农村学校教学教育有推动作用

研究农村贫困地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有推动作用体现在:

1、能开阔老师的教育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现代的远程教育能让教师有一种紧迫感,会让他们不断的学习,学生也会看到自己与发达地区的儿童智力差异,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和学生共享知识源泉的丰富多样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查阅资料的方便快捷,老师不会模棱两可的传授知识,学生不会一知半解的接受,他们会互相学习,共同获取,共同享受“传道”与“求知’’的乐趣。

3、校长与教师共同管理学校的“人”。老师教学“包干到人”,管理各自为政罢了。但现在提倡校园文化建设是能体现上传下达和下情上达两种或多种渠道共同管理学校。

总之,发展研究农村贫困地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和意义,研究在必须同时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上一篇:构建“和谐”班级的有效策 下一篇:特岗教师发展之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