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1 11:10:50

绘画艺术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摘要: 文章通过将绘画艺术中的一些表现形式,其中重点阐述了造型艺术中的构图这一表现形式在建筑空间的平面布局设计中的应用并对空间关系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借鉴绘画艺术中这一表现形式完善整个建筑空间的布局,形成一种气韵的内在流动,通过增强建筑空间的韵律感来提升使用者游走于其中的舒适度,强调了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以某工程为案例,应用所得的研究进行实证,针对性的将所得结论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通过对工程项目中实际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平面布局(构图)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艺术与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性,艺术家与设计师需要对话的重要性。

关键词:构图气韵 平面布局韵律

所有的艺术是相通的,设计与绘画一样被认为是艺术的一环。趋于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建筑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设计艺术在原有的仅提供实用功能,满族生活需求及符合大众审美的基础上,越发注重人的生活品位和质量。

本文通过研究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阐述了绘画艺术在展现当代社会群体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使建筑空间环境的文化气质和人文精神得以发扬与沉淀中所起到的作用。提出了绘画艺术是设计师发展的坚强基石。

一、绘画艺术与建筑空间艺术的关系

1、空间艺术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从1919年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建立起,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就有着密切关系。绘画艺术中的色彩理论、综合材料的应用在建筑空间中受到重视并再发展,同样构图这一表现形式也在空间设计中被应用。“空间设计”是人类为生活更加舒适,环境更加和谐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归结于艺术形式和科学理论的完美结合。虽然绘画艺术更多的是表现自我,通过个性的表露形成画风上的创新,但绘画作品本身也需要有可以呼吸的空间,如果没有这种空间那也不能称之为一件优秀的作品。

2、绘画中的表现形式“构图”对作品空间关系的影响

“构图”一词源于西方美术,中国传统技法同样讲究构图,通过这一形式增加作品的流动感,在画面中形成气韵,而建筑空间设计中同样可以通过构图这一手法形成气韵,实现空间的流动递进。 “气韵”一词首见于五世纪画论家谢赫的六法之中,后来便成为绘画中的第一要务[]。尽管气韵的概念模糊笼统,但是却被当做评定画的好坏的标准。画家个人的内在特质会展现在其作品的气韵中。以凝练的水墨线条构造明朗的空间布局,以色块作为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借由色块之间的排比关系,构建出一个赋有秩序和深度的空间,通过空间之间的层次递进形成气韵在画面中贯通。由此可见绘画艺术的技法与建筑空间的表现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之间不可分割。

二、平面布局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

建筑空间设计中平面是基础,如同绘画中的构图,如果没有平面,设计作品就没有缜密的构思和宏伟的表现力,就没有韵律,没有空间,没有齐整协调;如果没有平面,设计过程就会产生混乱、随意的感觉。平面布局不仅需要有活跃的想象力,并且需要严格的规矩,确定了空间的平面布局就是确定了一切,并且平面布局不像绘制一副画来只是为了好看,更注重的是保证空间的使用功能,因而平面是一个朴素实际的概念[2]。

有序的平面布局本身包含着一个基本的韵律,是一种可以察觉的韵律,空间依照它所规定的方向、广度和高度延伸,形成空间关系。这样的延伸从简单到复杂衍变,具有统一性但确又变化无穷。

平面中蕴含着设计师的灵感。空间的韵律如同绘画艺术里的气韵,是在平面布局中形成一种比例关系,一种均衡,通过这种均衡增加空间的流动贯通,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感[3]。尽管每个空间、每处区域使用功能不尽相同,但在各具特点的同时又都融合在一个平面中,形成一种统一,而这种统一就是韵律,就是平衡状态。

通过这样一种井然有序的平衡状态,将功能需求与构图形式融合,应用疏密、大小、比重等表现形式将不同区域分布到空间的平面中,在维持统一性的原则下根据实际的功能需要和设计师特有意识确定空间,这就是平面布局的效果。如果在开始阶段就忽略了对平面的构思,那设计工作就不能进一步发展。建筑空间如同一个肥皂泡,如果内部的气分布均匀,调节得当,那么这个泡就会很完美,和谐,耐久。因而在平面布局里蕴含着建造的程序,确定一个平面就是明确和固定设计想法及深化思路。

平面是整个空间的决定因素,地面是水平的墙,通过光线形成空间递进。它可以确定哪些空间是明亮的,或是半暗的,或者全在阴影之中,从而通过这些空间带给使用者愉快、宁静或愁苦的心境。

三、某工程中的平面布局方案说明

某工程室内空间改造,图1-1 所示为改造前方案,该楼层空间的使用功能为办公区域,建筑面积约为3600平米,交通核西侧为大开间办公室,供普通员工使用,可容纳员工169人,东侧小开间办公室为部门领导使用。可通过一条通道从交通核进入两侧办公区,两侧办公区均有独立会议室,并各有一处公用卫生间。

整个平面布局略显凌乱,既有空间功能单一且重复较多,各空间区域划分不够清晰,交通动线不够顺畅。

针对原先方案进行了平面布局的改造,如图1-2所示。遵循了在空间设计中增强平面的功能意识的原则,将各相似功能区重新整合,集中布置,增加一处通道缓解人员疏散,保证每条通道都能达到各个不同的功能角落,使整个空间产生气韵的流动,确保了各区域之间动线的贯通。

各个功能区域位置明确,西侧普通员工区以柱子为轴,通过调整工位的摆放形式,使工位数量增加到173个,将橱柜沿通道摆放,使得空间整齐划一,并将功能细化,在西侧增加茶歇区及打印区功能,通过人性化设计增加空间舒适度。东侧原布置在中部的会议室取消,改为员工工位,既满足了两侧小开间办公室的通风,同时保证了整个空间的采光,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的舒适需求。整个平面布局力求用有限的素材和手法去创造井然有序的结构,构图虽然紧凑但却不觉得压迫,力求做到每一线条都清晰可辨,犹如绘画的纸面,给人明快简洁,干净利落之感。

建筑空间设计除了解决基本的功能需求外,也需要有艺术性的思想赋予其中,就是给每个空间赋予灵魂,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给到空间氛围更多的艺术创作思想,让每个空间充满智慧。优秀的设计就像是艺术品一样,有很多可以给人思考和想象的元素,像是在描述故事,在表达设计师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经得起长时间的把玩。

通过了解丰富的绘画艺术,对于提升设计师本身的内涵所起到的作用不容置疑,而且所设计的路线会越来越注重通过艺术品提升整个空间的内涵。特别是越是高端的项目,越是需要有这种重量级的元素来点缀。设计与艺术的结合,将会越来越紧密。

正确的认识绘画艺术与当代设计艺术的关系,提升设计师的艺术品位及文化素养,有利于我们能更好的以科学的、客观的态度来看待绘画艺术在设计领域中所处的位置及所应发挥的作用,并且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设计艺术的发展轨迹和成长趋势,为设计艺术的各项研究和实践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从而设计出赋有“艺术性”的上品。

由于本人收集整理资料的时间有限,对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加之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易事,对于一些问题剖析不深,还望前辈同行们指正批评。

参考文献:

[](美)高居翰 《隔江山色:元代绘画 1279-1268》 页28 58 2009.8

[2](法)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页43 44 45 2004.1

[3](日)隈研吾《十宅论》页126 155 2008.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谈混凝土桥梁裂缝成因及施工控制措施 下一篇:浅析某高层商务酒店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