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从江河到海洋的时代跨越

时间:2022-10-11 10:25:28

城市:从江河到海洋的时代跨越

引言:从溪流水潭旁起源,在河湾湖泊边兴盛,沿大河大江畔繁荣,这是人类社会过往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

今天,江河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科技已足以支撑人类面向蓝海,越洋已成为跨国交往的必需,城市的生态足迹便从江河蔓延到了海洋。利用海洋,是国家科技进步的标志;驾驭海洋,是社会文明开放的象征;直面海洋,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审视当今世界,沿海的国家也许未必发达,但最发达的国家一定是沿海国家;沿海的城市未必先进,但最先进的城市一定是沿海城市。大海给了人类更大的生存空间、更多的可用资源、更便捷的交往渠道,因此,为了真正快捷、有质量地可持续发展,作为正在城市化道路上迅跑的中国大陆,一定要摆脱黄土文明的思维桎梏,敞开胸怀,去迎接蔚蓝色的现代海洋文明。

一、人类:与时俱进的海洋观念

叶:最近一段时期,因为南海岛礁和的归属争端愈演愈烈,所以“海洋”成了中国大陆社会各界的热点话题。

从历史上看,华夏民族和欧洲人的“海洋观”差异甚大。因为上苍赐予华夏民族大片辽阔且富饶的土地,所以中国人眷恋土地的观念根深蒂固,并因而使华夏民族对海洋的认识既肤浅又狭隘。比如,世界上同一时代的两次远航,哥伦布与郑和在动机、目的和结果上就大相径庭。前者是去探险,是去攫取财富,所以会“发现新大陆”;后者却是去布施,去扬天朝之富,所以结果是“浅尝辄止”(就地理学角度而言)。因为截然不同的思维观念,以至于东西方的两次远航,在历史上的影响和意义也是天壤之别,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你看全世界所有中小学的地理课本都记载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绕过好望角环球航行”的内容,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我臆测大概只出现在我们中国中小学的教科书上。

王:你说到中小学的地理课本,使我想到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地图册上,标明的中国领土面积,大都是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而470万平方千米的领海面积却很少涉及,我想这也从某个侧面佐证了华夏民族对土地的眷恋根深蒂固,而疏于对蓝海价值的重视。

前段时间央视播出了《大国崛起》,其中除了俄罗斯和德国稍逊,英、法、美、西、荷、葡、日七国,无一不是通过海洋发迹。事实证明,只有直面海洋,拥有海洋,才能成为强国。不管是黄土地、黑土地、还是红土地,死守着门前的一亩三分地,最终肯定是要没落的,因为你连直面大海的勇气都没有,怎么可能“守住基业并使之长盛不衰”呢?

实际上,洋山港附近的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有很多史料证明,清朝中期以前,无论是在航行历史还是船舶建造方面,华夏民族一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但由于国人眷恋土地的情结根深蒂固,所以“漂洋过海”的理念就难登历朝历代的庙堂之上,这个后遗症所显现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的海洋科技水平被远远抛在时代的后面。不要说与欧美那些老牌的海上强国难以抗衡,就是和同是亚洲国家的日本也不可争锋。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就已造出了十几条航母和排水量69000吨的超级战列舰。但反观中国,虽然在民用造船业方面因成为世界的吨位大国,某些类型船舶正与世界强国比肩,海上军用舰艇个别领域有不小的进步,但相当多的造船科技,尤其是军舰的研发能力,与世界造船强国、海军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菲律宾、越南、日本等海上邻国之所以敢在岛礁上与我国频频叫板,关键就是我们的海洋科技水平还不给力。

叶:国家之间的岛礁之争,并非中国与邻国之间独有,世界上至少有50个以上的国家间均存在岛礁之争。30年前的今天,英国和阿根廷为了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归属,曾真刀真枪地大干过一场。英国的联合舰队远航13000公里,去攻打12000平方千米、3000人口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付出过死伤1023个将士的代价。真的是为了“领土完整”吗?稍有辨识力的人都不会信这话,说到底还是为了争夺海洋资源。

王:100年前,人们对海洋资源的获取主要是两种,一是以鱼类为主的海产品,二是供民用或工业用的盐。今天,鱼和盐在资源上的地位已大大式微了,因为石油、可燃冰、天然气和各种金属矿藏等资源的价值,已远远高于鱼和盐的战略价值。众所周知,陆地资源正逐渐枯竭,所以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正日渐一日地加剧。海上石油勘探查明,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与陆地大致相当,现今已发现的海洋油气田大约有1600多个,其中有70多个是大型油气田,但目前真正被规模化联片开发的只有亚洲波斯湾、美洲墨西哥湾、欧洲北海等数十个。就是这些油气,也仅局限在近海范围内。随着人类远海、深海勘探技术的进步,我想一定还会有更多、更大的油气田被发现、被开采。

前几天我看到一份材料,说是海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储量巨大,专家们经勘探研究后得出结论,把人类已经用掉的和还没有开发的石油、煤、天然气加在一起,也不到海洋中可燃冰储量的一半(有机碳总量)。所以,人类如果能在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上有所突破,那么石油、煤炭、天然气在能源上的地位同样将大大下滑。据悉,我国南海有储量可观的可燃冰。所以,南海也好、东海也罢,日本海也好、北太平洋也罢,世界任何一地国家之间的岛礁之争,本质上都是海洋资源之争。

叶:国家是地缘政治的产物,但国家在形式和内容上被真正确定,大概也就3000年的历史,而具有国家意义的疆域争端,大概也不过数百年的历史,而且,即便是争端大都也仅限于陆地疆域。比如300年前,清王朝就曾与俄罗斯因边界争端而订有尼布楚条约,但没听说过清王朝与哪个周边国家有过海域或岛礁之争。因为受社会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加之肤浅、狭隘的“海洋观”,所以那些拖着辫子、踱着方步的朝廷大员,绝对不会为了一个远在2000千米之外的黄岩岛劳神费思的,因为他们认为那些个荒礁对我泱泱天朝大国一点价值也没有。

王:这也难以求全责备,因为当时没那么多的飞机和汽车需要加油,也没有那么高的冶炼技术需要挖掘海底矿藏。所以,我觉得也许不只限于中国,在科学技术没到达相应的水准时,整个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不仅仅是狭隘和肤浅,甚至还是心怀恐惧的。这一点从城市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亦可得到佐证。因为,除了希腊、埃及、西班牙、意大利等少数几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沿江沿河的城市历史,大都比沿海城市的历史悠久。

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海洋观”,可视为这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与否的风向标。人们都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这就更说明了海洋对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强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方面的重要性。

二、中国:海洋战略的布局演绎

叶:现代海洋战略的重要性,已成为各国决策层的基本共识,也倍受中国高层的关注。最近,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预示着国家正不断加大“海洋战略”实施的力度。早在去年,国务院连续批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三大规划基本上囊括了我国领海今后“海洋战略”的内容与发展方向。

王:从理念跨越的角度,直面蓝海,有益于放眼全球、接轨世界;从需求跨越的角度,驾驭蓝海,是资源利用、地域扩充、经济一体、跨国贸易、互补交往、全球旅游的需要;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敢于下海,是定位、探测、架桥、航海、油气、风电、渔业等综合技术进步的标志;从能力提升的角度,能够跨海,是卫星飞船、大桥隧道、深海开采、全球航行、能量利用、现代渔业等国力强盛的表现。所有这一切,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近10年已见端倪。

叶:在历史上,中国通常被视为大陆或陆地大国,尽管中国也有海上利益的需求,但总体上还是属于大陆国家。

今天时代不同了,因为经济结构变化等因素,海洋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我曾查阅过海洋发展报告,中国2011年的海洋经济总产值是4.57万亿元,在国民经济比重中占9.7%,而10年前的2001年仅为1万亿元,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海上贸易占中国经济的比重日益增加,目前总量大约在3万亿人民币以上,约有85%的国际贸易需要通过海上通道运输。最为重要的是,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的65%需要进口(目前是一半),而这些石油主要都将通过海上运输。

王:据专家分析,海洋战略主要关注的问题是:1.海上经济利益,包括对全球海上贸易通道依赖的加深;2.国家安全利益,包括海上通道安全、领土纠纷可能引发的潜在军事冲突;3.海洋资源的利用,包括港口和海运,海上油、气、可燃冰和风、光、潮汐,以及渔业;4.沿海及海岛风光。世界各国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叶:业内权威人士总结中国海洋战略未来的重要任务是:1.保护中国在有关海域的海上权威,2.发展中国的海洋经济,3.加强海洋利用和岛屿管理,4.保护海洋环境,5.发展海洋产业和海洋地理科学,6.增加中国对世界海洋地理的贡献。这六大任务基本上体现了我国三大海洋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王: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我国在重视蓝海的同时,海洋科技与驾驭海洋的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依托卫星群的海上全球定位、世界一流的超深海上探测、全球最大最深的海上钻井平台、国际级的大型油轮和集装箱船舶、世界最长的海上大桥和超长的海上隧道、大规模的滨海风力发电等等。而所有这些科技的进步和能力的提升,为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驾驭蓝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舟山:海洋经济的破局拓荒

王:在我国三大海洋经济战略规划中,我觉得最具蓝海特性、发展潜力和腹地支撑条件的,当属《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首先,浙江沿海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其不仅居太平洋西岸中心,与上海毗邻,又背靠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其次,浙江的海洋战略规划重点发展地区是舟山群岛,而舟山群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经济往来还是人脉,都与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腹地支撑作用明显。

叶:舟山是全国两个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之一(另外一个是刚成立的南海三沙市),所以国务院专门批复了《关于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请示》。专家认为,舟山撤市建区是这个海洋战略规划的一部分,也是国家一项做深做强海洋经济的战略决策。舟山群岛新区已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它的目标瞄准新加坡、香港等世界一流港口城市。

王:舟山的区位优势使我想到了临港经济。当今世界上有两个国家因为发展临港经济而创造了后来居上的奇迹。一是日本: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日本在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带新兴建一批钢铁、石化、机械、汽车、造船等工业,仅用短短十年的时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重化工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在1960年前,日本的GDP只有2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6%(1955年)。据资料显示,日本1958年的GDP排名甚至还低于中国和印度。二是韩国:1960年以前,韩国一直跻身贫困国家行列,人均GDP仅可怜的60多美元。1962年,韩国在仁川港、釜山港一带重点发展重化工等十大工业部门。到上世纪末,韩国GDP近5000亿美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其中最显眼的一个业绩是,韩国的造船业在1997年竟然超过了日本,占全球造船总吨位的40%,日本为38%。

日本、韩国都是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度,但都通过发展临港经济,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就跻身于世界富国俱乐部。这样的他山之石,难道不值得我们效仿吗?

叶:你提及韩国,令我十分感慨。我曾两次造访那个国家,并作过深入的社会调研,那种欣欣向荣、健康向上的社会现象令我印象极深。回来之后我还写过一个有关韩国的长篇报道,《报刊文摘》曾转载过。

王: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上海制作了一部电视片,名叫《来自西太平洋的震荡》,里面说到韩国的一段解说词,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位名叫黄望青的新加坡外交官曾任驻日本及南朝鲜(今韩国)的大使。1969年他到南朝鲜(今韩国)的汉城(今首尔)观光,汽车驶过汉江,江边大多是破旧的草屋和泥泞的街巷。

1978年,他第二次来到汉城(今首尔)。旧地重游,只见奔腾汉江已砌起了齐整明亮的岸壁,一排排高达数十层的高楼大厦矗立江岸。

又一个十年后的1988年,投资30亿美元兴建的气势恢宏的汉城(今首尔)奥运会体育场馆又在汉江畔拔地而起……

所以,我个人认为,舟山背靠上海、杭州、宁波三大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的辽阔腹地,又面向太平洋,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从战略角度看,舟山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深入太平洋的海上战略支撑基地。以舟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条件,她理应可以像日、韩两国那样,在临港经济的发展上有一番作为。

叶: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我这已是第六次到舟山采访了,所以对她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以现实的客观条件看,舟山的经济产业链具有三大特色:第一肯定是渔业。舟山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与千岛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齐名。其可开发利用的鱼类有200余种、虾类60多种、蟹类10余种、藻类50多种,还有贝类、海蜇等,所以,舟山一直享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的美称,海洋渔业历来是舟山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二是她是天然良港。整个舟山群岛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水深浪平,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所以,无论是现在的状况还是日后发展的方向,港口经济都应该是舟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该市有关部门领导曾向我透露,争取到2020年,将舟山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长三角南翼国际物流的重要枢纽。三是旅游资源。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对舟山的感知莫过于闻名遐迩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但严格地说,整个舟山旅游资源是由海洋、海岛、海鲜、渔业、渔村、渔民组合而成的,丰富的海洋岛礁自然风光、悠久的海洋岛礁开发历史、浓厚的海洋渔村风情文化,构成了舟山独特的海洋岛礁旅游资源。

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曾多次到舟山考察调研。他说:“舟山要充分发挥港、景、渔等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海洋旅游资源整合,挖掘海洋旅游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海洋旅游业方兴未艾,大有可为,要规划好,搞旅游精品,确保长盛不衰。”

王:我认为,与此同时,舟山还可以考虑在创建海洋文化名城上下一番功夫。因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和象征,它与城市共存共荣,它也是城市赖以名扬天下的一张名片。据我所知,现在全国范围内提出创建海洋文化名城的城市有好几个,如青岛、大连、北海等,但就历史底蕴、人文资源和地理属性而论,舟山更有条件成为中国最富特色的一座海洋文化名城。因为舟山历史上名人大家、现世精英豪杰不胜枚举,所以她的文化遗产不但积淀深厚,而且史学价值极高,鸦片战争最惨烈的一仗就是在舟山定海打的。

叶:这是英国侵略者占领中国领土的第一仗,当时英军占领了定海,并把该城据为南下和北上的战略要点。定海竹山上的那个三忠祠,就是为纪念抗英殉国的三个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而修建的。现在舟山市政府已整缮修葺了一批历史名人故居,如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丁光训,前香港特首董建华的父亲、世界船王董浩云,台湾著名作家陈平(三毛)等。舟山能挖掘和整理的历史文化素材还有很多,要做的事不但量大,而且非常繁复,所以就像这个地区的经济建设一样,人文资源的发掘也有赖于自身的努力和各方的支持。

据悉,舟山还准备花大功夫精心印制一张城市名片,就是打造一座海洋花园城市。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舟山全岛的生态环境良好,自然形成的植被覆盖率也很高,舟山本岛的森林覆盖率有50%以上,可称是天然“氧吧”。

王:我从资料上看到,舟山群岛共有大小岛屿1390多个,分布海域面积达22000平方公里,但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仅58个,最大的舟山本岛,面积也仅为502平方公里(和上海浦东新区差不多)。据说,在这1390多个岛屿中,有人居住的也就百来个左右,而真正具有现代人类社会属性的岛屿,大概仅一二十个而已。严格地说,整个舟山群岛95%的岛屿是荒无人烟的处女岛。所以,我有个想法,政府决策部门能否在观念上有所突破,在这些荒岛上做点文章?这样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气提升都有好处。

叶:国外有钱人买岛的事并不鲜见,据说还有相当部分人拥有此种嗜好。我女儿认识的一位美国医生,就买了一座位于加勒比海上的荒岛,听说已在进行基建。但国内还从没听说过什么有钱人有如此“甩派”的壮举。不过我在舟山采访时,曾对担任过市人大秘书长的王奕良先生戏言过买荒岛的事。王回答说,先撇开一些行政上的条条框框不论,如果有谁真是买了一座荒岛,光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就够你喝一壶的了。即便是与本岛尽在咫尺的一些小荒岛,通一根光缆,排一条水道,要过多少关卡,要费多大精力,想想都令人头疼,所以没人愿意做这冤大头。

王:但我觉得时代是发展的,社会是不断进步的,20年前谁会想到中国能有这么多的私家车,闹得那些旧住宅小区整天为停车位烦心?有人说,欧美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中国的明天,这话不完全精确,但至少体现在的社会的很多领域上。所以我相信,20年后有人买下海上一座荒岛建度假别墅,该不会是什么破天荒的大新闻。

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概况

1.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是由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跨海大桥,起自舟山本岛的国道329线鸭蛋山的环岛公路,经舟山群岛中的里钓岛、富翅岛、册子岛、金塘岛至宁波镇海区,与宁波饶城高速公路和杭州湾大桥相连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跨4座岛屿,翻9个涵谷,穿2个隧道。

2.工程共建“岑港大桥、响礁门大桥、桃夭门大桥、西堠门大桥和金塘大桥”等5座,全长48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千米/小时,路基宽度22.5米,桥涵同路基同宽。其中多座特大桥跨径均进入世界前10名。

3.其中,跨越西堠门水道、连接金塘岛和册子岛的西堠门大桥,是世界上仅次于日本明石海峡大桥的大跨度悬索桥。

四、城市:走向蓝海的瓶颈困局

叶:我第一次到舟山距今已整整30周年。那次我和同学结伴去普陀山游玩,当时交通极为不便,因为没有直达普陀山的船,所以我们在十六铺码头乘一艘名叫“海星”的轮船,航行一整夜到舟山市的首府——定海,再转公交车到沈家门,再转乘船上普陀山,光这点行程就要一夜一天。当时的定海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个比较沉寂的小集镇,尽管它建城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但它远没有沈家门热闹,所以很多上海人只知沈家门,而不晓得定海。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的舟山还处在一个“原始状态”,但现在定海已俨然成为了一座现代小都市,特别是舟山市政府所在地的新城区,那种现代化的程度,几乎可与欧美最先进的城市媲美。

王:现在全国很多城市,包括一些县级市,都已建造、或正在建造政府办公区,而且都很漂亮、很豪华、很现代。有人说这是为了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也有人说是为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对此我难置可否。我只是觉得各级地方政府能否根据本地区特色,在城市文化上下点功夫?像舟山这样一个极具地理特色的城市,可施展的领域肯定不少,所以,更应该把有限的财政用在刀刃上。你在“欧陆城市风情”一文中曾写道,希腊的旅游是该国的第一支柱产业,而爱琴海上的那些岛屿奉献了70%……

叶:我曾去过爱琴海上的爱琴岛,每天上岛的游客是岛上居民的10倍以上,游客的消费总额占全岛消费总额的92%。英国戴安娜王妃常去度假的那个希得拉岛,光是每年上岛的世界级名人就数以千计。

王:爱琴海上的那些岛屿,为什么举世闻名,我想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风光旖旎;二是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一个地区如果掌控这两大资源,那就是聚宝盆了。我想,舟山群岛掌控的地理风光、历史人文资源虽不能与爱琴海比肩,但至少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朝这个方向努力总是应该的。

叶:但从目前直观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地理位置的掣肘(连岛工程前),所以舟山市的各项经济指标在长三角16城市中,除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项列第八位之外,其余皆垫底。我曾查阅过上海社科院的《长三角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舟山的排名位于倒数第二(24+1);而在长三角核心区域城市中(15+1),舟山列倒数第一。尽管舟山现在已完成了连岛工程,尽管舟山的各项经济指标已有明显提升,但要实现较大突破,尚需时日。

另外,舟山虽然与上海在地缘(洋山港)、经济和人脉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终究因为有着行政上的分隔,所以在经济上联动还没有达到一个游刃有余的地步。

很多专家和权威都认为舟山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就目前的情势来看,还是不容乐观。我与一些地方官员和学者交谈后,大致总结出五大问题:

第一是城市的总体竞争力不强。在长三角16核心城市中,舟山综合实力处于倒数第一的位置;即便是在浙江省内,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也仅高于地处山区的衢州和丽水两地。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就受到限制。

第二是经济发展显现不足。因为人口偏少(112万),社会需求量有限,所以舟山的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值在长三角城市和省内地级城市中都居末位,人均GDP等多项指标仍表现出极大的滞后性。

第三是城市的发展潜力有限(这和整个地区的潜力是两个概念)。由于发展空间的局限性,所以舟山城区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定海、普陀、临城三个城区都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域上很难扩张。虽然现在舟山市的城市人口有40万,但在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中,这个人口数量是最小的。

第四是县城经济的辅助效能低下。苏州、无锡、绍兴、宁波、嘉兴等城市之所以成为经济强市,关键原因是因为属下的县市都是位列全国经济百强的“大亨”,而舟山却没有这个福份。嵊泗虽然是“中国县域社会综合实力百强”,但那是通过人均产值计算出来的,而该县生产总值还不到30亿,远不能起到推动舟山中心城区发展的作用。

第五是为地理位置所囿。由于受海岛环境的影响,所以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舟山市的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也处于相对劣势,特别是在技术交流和人才聚集上,更难以和长三角几个发达城市相提并论。当然,随着大陆连岛工程、杭州湾大通道和洋山港东海大桥的建成,这一劣势将很快成为历史。

王:但从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舟山今日的地缘劣势,也许就是明天的地缘优势。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优劣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转化的,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人类源于海洋,人类的发展源于海洋,海洋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现已查明,海洋所蕴涵的资源,绝对不少于地球的陆地资源。所以有理由相信,拥有2.08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的舟山新区,肯定将大有作为。

后记

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他的名著《西方的没落》一书中说: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八种高级文明。

“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巨著《历史研究》一书中说,人类社会曾出现过21种、26种乃至37种文明。

人们都知道,除了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上还有印加文明、玛雅文明等。

但不可否认,这些时间跨度不等、形式地域各异、源于大陆及河流的文明,都因各种不同的客观原因而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式微了。当代史学界一致公认,迄今为止,真正执现代文明社会之牛耳的,是源于希腊蔚蓝色的海洋文明。

21世纪,是一个海洋的世纪,也是一个更为先进的新的文明世纪。蓝色,将是这个世纪文明的新的载体——直面、驾驭、探索海洋;绿色,将是这世纪文明的潜力——生态、低碳、平衡、协调、可持续。

上一篇:城市大型群体活动的安全风险与管控路径 下一篇:地下空间:现代城市的脆弱神经与御灾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