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高职教育提升耦合研究

时间:2022-10-11 10:20:47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高职教育提升耦合研究

摘 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技术进步和教育等多因素的驱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社会服务职能。本文主要以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高职教育提升发展的内涵,剖析其耦合作用机理和互动效应,结合产业结构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为提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高职教育提升耦合发展的思路和路径进行理论研究。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职教育提升;耦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070-01

近几年,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类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和稳定成长的阶段,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普及化的主要力量。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为普通中职学校升格而成,高职教育目前的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并不完善,受到传统办学理念和模式影响,且存在高职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性,以及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发展中我国高职教育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和发展制约,在理论研究中仍有许多方面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耦合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耦合(coupling)作为工程名词术语,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概括的说耦合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其存在多种耦合方式,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维克(K.E.Weick)提出了松散结合系统理论(Loosely Coupled Systems),他认为组织成员之间相互联系却又彼此保持独立。耦合松散理论和耦合形式之一的非直接耦合(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完全是通过主模块的控制和调用来实现)内涵吻合,引用耦合概念和引申耦合相关理论到经济产业和教育领域,是指寻找和探索彼此独立的两者如何能相互影响与紧密配合并产生最优化组合效应[1]。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高职教育提升耦合作用机理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高职教育提升耦合发展,是指高职教育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下,合理规划自身发展战略的同时又能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互动发展态势。虽然彼此之间是独立的,但在耦合理念指引下寻找和探索双方形成相互促进发展之效应,同时也实现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此外,能把影响两者耦合发展的负面因素降低到最小化,从而实现两者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优期望。基于这个层面的关系,高职教育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产生高度耦合作用。它们虽然彼此独立,但却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相互影响和作用,需要协调发展。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可能脱离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地方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不能离开人才培养、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人文素质的地方高职教育。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然要求地方高职教育作出协调发展响应并作为驱动器,不仅高职教育规模需要迅速扩大,而且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同步提升。此外,为了能与地方相关产业组成类型、转型升级以及技术发展需要相适应,高职教育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结构、人才素质结构等内在要素得以提升,使高职教育质量得以提升,学科专业得以拓展,整体得到全面发展[2]。

纵观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并已经建立了多层次、多种类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这些高职院校不仅为美国培养了大批量技术性高技能人才,而且也成为美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加速器[3]。

三、产业结构优化与高职教育提升耦合效应

耦合效应(Coupling Induction),也称互动效应,联动效应,在群体心理学中,人们把群体中两个或以上的个体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从而联合起来产生增力的现象,称之为耦合效应,也称之为互动效应,或联动效应。由此可见,高职教育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只有实现耦合的互动,才能从有效实现高职教育发展与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从而发挥高职教育对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4]。具体而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求高职教育同步协调发展:一是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为其进行人才培养与开发;二是提高产学研结合水平和社会服务质量,加强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技术力量支撑;三是高职教育规模扩大和水平提高同步增长;四是大力开展继续教育,为企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平台,促进人才可持续性发展。最后,高职教育也不可能脱离赖以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孤立存在。因此,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则产生耦合发展效应,而且独立的双方又在此效应下对有力推动自身的发展。

通过高职教育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耦合作用机理和效应剖析,高职教育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方式、以提供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方式、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式、以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等多种驱动机理,促进地方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滁州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地区为实现发展目标,尤其更为迫切实现高职教育提升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迟早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黄家庆广西沿海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耦合发展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10,(8):13-16.

[2]周平,陈俊生.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7,23(10):98-101.

[3]万伟平.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N].中山日报,2007-11-25(B2).

[4]孙立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2):8-10

上一篇:初中物理实验课中的问题意识引导模式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