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负研究

时间:2022-10-11 09:56:44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负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实例就同一笔销售额,在不同的销售利润情况下,两种不同资格的增值税纳税人实际缴纳增值税的不同税负进行分析,总结出测算两类纳税人平衡销售利润率的方法,这是从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的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的一个实用方法。

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征收的一个税种。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增值额是指人类通过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额,它相当于从社会产品总值C+V+M中,扣除生产消耗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料C的价值余额,即V+M部分。增值税只对V+M部分的增值额征税。

根据增值税的基本原理,计算应纳增值税原始基本公式为:应纳增值税额VAT=增值额(V+M)×增值税税率(17%,13%)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实际税负与销售利润即增值额(V+M)成正向关系,实际税收负担率因各行业销售利润率不同而不同。在实际增值税的征收管理中,将不同经营规模的纳税人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适用简易征收率(6%,4%)。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对于以上两类纳税人实际计算增值税存在着如下图的数学关系,其中L点为两种纳税人资格增值税纳税平衡点实际增值税率。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相同销售额,增值税不同纳税人资格实际纳税承担的不同税负现举例说明,以便理解以上数学关系在实际纳税管理工作中如何进行筹划。

例如图书批发销售行业。图书行业销售利润率较低,一般为15%-25%左右,目前市场难以达到30%以上,行业经营力求实现规模效益,即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有单位以前为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已超过180万元,但销售实现大多拖后发生在当年12月份纳税调整期,没有积极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实行简易征收方法,适用4%的征收率。后来单位开始重视纳税筹划工作,积极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资格。以下就是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对于相同数额销售在不同的销售利润率情况下不同应纳税额VAT的计算。

对于100万元的图书销售,设行业平均成本85万元,实现增值(V+M)15万元。即销售利润率15%。

先初步测算企业实际应当负担的增值税率=增值额×适用税率=15/1.13×13%=1.73%。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4%的简易低征收率,比实际测算的增值率1.73%高,可见实际负担了较高的增值税,纳税申报应纳增值税额计算如下:

VAT(s)=(100/1.04×0.04)=3.85万元

对于一般纳税人,图书销售增值税率适用13%的低税率,对于100万元的图书销售,应纳增值税额计算如下:

VAT(n)=(100/1.13×0.13-85/1.13×0.13)=1.73万元

套用增值税基本原理公式:

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率,即VAT(n)=15/1.13×0.13=1.73万元

得出结果:例举单位在15%的销售利润率情况下,对于相等的销售额,小规模纳税人实际纳税3.85万元,一般纳税人实际纳税1.73万元,一般纳税人可以套用基本原理公式,体现增值税纳税原理。

测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两类纳税人资格的平衡点销售利润率L:

L=VAT(s)/0.13×1.13%=3.85/0.13×1.13%=33.46%

通过测算得出结论:当销售利润率L小于33.46%的图书销售,一般纳税人企业应纳增值税计算小于小规模企业;这时如果企业销售额达到税法规定180万元销售额就应积极争取一般纳税人资格。相反当销售利润率大于33.46%,一般纳税人企业应纳增值税计算则大于小规模企业。假设有40%的销售利润率:即100万元的图书销售,进项货款60万元,实现增值额40万元,应纳增值税计算,小规模纳税人仍是3.85万元,但一般纳税人应纳税款40/1.13×0.13=4.6万元,可见此时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大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在这种高利润的情况下,企业申报一般纳税人资格,则要纳较高的增值税。但在实际的图书行业经营中,通常行业利润难以达到30%以上,较低的行业利润使企业得以生存的经营法则也就是扩大企业的规模经营,力争实现薄利多销的规模效益。

由上述纳税实例的计算可见,对于行业利润率低的企业,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是纳税筹划的需要。当然对于利润率较高的企业保留小规模纳税资格可以降低实际税负。这也正是税收在调控宏观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体现,与经济规律,企业生存法则相吻合,即行业利润低的企业,得以生存的经济法则就是力求薄利多销,实现规模效益。与其相一致,在税法上规定达到一定规模可以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上例单位经营的图书行业利润率较低,扩大经营规模,完善财务核算,在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后,卓有成效的降低了企业的税负,对于同等的销售,实际大大降低了税负,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税收企业合理合法的避税,与国家税收工作是不矛盾的,企业健康的发展才是税收的不断源泉,这也正是税法导向。

通过上例分析,可见纳税筹划的关键在于分析不同行业能实现的销售利润率,通过测算两类纳税人资格的平衡点销售利润率来测算实际税负。对于销售利润率较高的企业,控制经营规模,保留小规模纳税资格,采用简易征收率,可合理避开对较高增值的纳税,且财务核算相对简捷,使财务工作重点转向资金的有效管理,高效运转。这样的企业虽然没有宏大的规模,但其发展就如经济发展的激流,有较敏锐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实现较高的行业利润,例如房地产企业,高科技电子技术企业。如果行业利润率较高的企业不从这个角度出发考虑发展,却力求扩大规模,成为一般纳税人企业,税负将增加,而且经营管理的环节增加,财务核算的细划,工作人员的增多,势必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能敏锐的对市场变化作出反映,长期发展,难以再实现较高的行业利润。这正是从税务筹划的角度来帮助企业规划发展,体现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把能实现较高利润的企业或是项目分离另设立独立纳税的新单位,控制经营规模,合理纳税筹划,适用小规模纳税企业,可以使较高的利润避开了较高的增值税纳税,实行税法简易征收,使高利润的企业轻松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开拓新型产业。

对于上例较低利润率的企业,积极争取一般纳税人资格,可以实际降低增值税税负。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增值税纳税工作由于具有可控性,可预测性,可以进行更缜密的纳税筹划。例如企业通常可以在经营年度前期购进大量存货,后期实现销售,延缓实现在本企业的增值税纳税,从而有效地使用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纳税人可以采取各种合法手段避重就轻,经过运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税收规定纳税,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健康的纳税筹划与税法导向是一致的,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纳税人企业是国家增值税征收的主要源泉,只有企业稳健长期的发展才能保证税收工作的长远发展。

税收筹划必须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在实际纳税工作中一些纳税人利用法律尚不完善的地方,钻法律空子,背离了税法导向,破坏了经济正常发展,这样的税收手段是不能理解为税收筹划工作的。例如前些年屡屡发生的加油站偷逃税款的案例,就是一些经营人设法利用较低的小规模纳税人简易征收率,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钻税法漏洞,国家为了彻底堵住这个漏洞,加强了对加油站成品油销售的增值税征收管理。2001年12月3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加油站一律按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征收的通知》,从2002年1月1日起,从事成品油销售的加油站,无论年应税销售额是否超过180万元,一律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缴税。可见合理合法是纳税筹划的根本前提。

上一篇: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下一篇: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转换有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