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研究

时间:2022-10-11 09:30:49

职业学校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研究

【摘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对以就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来说,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职业教育中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死板、教学评价制度极不健全等严重弊病,希望能为探索职业教育口语交际教学的可行性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 口语交际教学 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3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种类的增加和分工的细化,政府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校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将面临求职、应聘等各方面的挑战,口语交际能力是衡量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学生参加面试、实习、上岗工作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我国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中专学校的整合力度不断加大,许多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各职业教育学校大多处于融合理顺阶段,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观念淡薄、教学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口语交际教学流于形式,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教师口语交际教学观念陈旧

《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大多数是在面向普通教育中学的师范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后从事职教工作,习惯性的把语文教学的重点仍放在读写上,而对听和说的训练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呼声的不断高涨、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关注的不断深入,不少教师已经开始重视语文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把口语教学提到教学日程上来,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教学观念的偏差。大多数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观念还处于以前那种“重读写,轻听说”的陈旧状态,急待更新。

职校的语文教师,由于职教的相对封闭性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相对于本校的专业课教师来说,很少有参加教学研讨与进修的机会。而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因其与普通中学不属于一个职能部门管理,所以面对普通中学教师所进行的课程培训也很少参加。

这些情况导致职校教师的教学观念严重滞后。部分语文教师仍运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职校口语教学,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训练;强调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强调基础理论,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强调以教材内容为准,缺少与现实生活和专业知识的结合,严重脱离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需要,极大地影响了口语教学的发展。使口语教学这个实践性极强的教学内容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水平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组织训练不足

(1)教学组织形式呆板

笔者曾对近200名职校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请问你参加过的口语训练形式有哪些?绝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朗读,还有少数同学选择了复述或演讲,除此之外其他如辩论、推销、采访、应聘等训练却几乎没有人填写。由此可见,职校口语交际教学的组织形式十分单调,一些实用性很强的训练项目如应聘、推销等也鲜有出现。

职业学校传统的口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尽管也尝试使用了一些活泼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最基础的朗读和演讲),但却未能面向全体学生,没有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对全体学生给予恰如其分的训练与评价,不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没有使那些微弱的声音在有影响力的声音的感染下也变得自信、响亮,一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口语训练活动常常成了某几个尖子学生的表演、较量,大多数学生只是袖手旁观,失去了本应有的口语训练机会。他们自身没有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也没有给予全面的动员和鼓励。长此以往,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势必产生几个尖子生和大多数学生的两极分化,这将严重影响职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以及职业能力的养成。

(2)训练时间不足

职校每个学期安排给口语课的时间大多只有4到8节课,从总课时来看,远远不足。面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求,这寥寥几节课根本不可能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更不用说系统的教学了。如果从每个学生的训练来看,训练时间更是远远不足。假设一个班级有40-45名学生,平均下来每个学生能得到的练习时间不到10分钟,课时严重不足,无法使每个学生得到针对性训练,而口语训练首要就是个体单独训练,所以口语课的效果比较空泛,大部分的时间是老师讲,很多学生也就缺乏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只能做一些最基本的技巧讲解,正所谓纸上谈兵,学生不能真正获得有效的体验,使口语交际课完全流于形式。

三、口语交际教学缺乏必要的评价制度

评价是关键,是杠杆,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与学。 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评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长期以来,在教育观念上对听话、说话的重要性缺少足够认识,再加上口语考察操作难等方面的因素,语文考试只重视了书面语言的读写,而忽视了口头语言的听、说、朗读考查。

经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大家几乎一致认为口语交际应该列入考试内容,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督促,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主动性的一种激励。由于口语能力不考试,教师和学生就都忽视了口语的教学和训练,阻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即使考卷上会出现一些有关口语交际能力的试题,但仅仅试图以书面形式来考查口语能力,显然远远不能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口语水平。这种现状,使职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陷入了自流状态。这种长期沿用下来的不健全的评价制度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改革尤其是口语交际教学改革的一个障碍。

笔者认为,同“读、写”能力同等重要,甚至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比“读、写”更为重要的口语教学,更应建立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评价制度,否则,就不能把各项口语教学内容最终落到实处,不能激发教师教口语和学生学口语的积极性,也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学生的语言素养。口语教学应该也必须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以此保证并科学地反映口语教学的质量。无论采用什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口语能力考核在语文考核制度中都必须占有一席之地,语文成绩的考核必须加进、加大口试内容与分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才能实现语文教学观念的真正更新,才能顺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探究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下一篇:反思新世纪教育领域“国学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