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11 09:19:32

【前言】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秦秀白(2003)教授就认为,我国高校的ESP教学不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未进入成熟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未解决好专门用途英语(ESP)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定位问题;(2)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性质和教学原则理解不一;(3)对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早已是大势所趋, 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也已在各地高校广泛开设,但作者发现目前ESP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教学目标、师资、教材、教学质量、教学手段等。通过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作者提出了资质评估、教材竞标等一系列对策,以期拓展新的教学模式,提高ESP课程的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和专业相结合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 ESP教学 现状剖析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缩写为ESP),是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如科技英语、法律英语、财经英语、工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它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至今,其重要性已日渐凸显。外语界专家认为:“将来的英语教学会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刘润清);“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拓展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我们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刘法公)。然而,要让ESP教学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就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每一门ESP课程做起,认真研究ESP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找出对策。

一、国内ESP研究教学现状

和国外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相比,国内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起步晚了近20年。进人21世纪,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那些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直线上升,而探讨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有效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的文章数量也开始激增。不仅发表的研究文章数量较以前有了激增,国内ESP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多元:有评介ESP最新发展的(严明等,2007);有分析ESP性质、范畴的(秦秀白,2003),有讨论ESP与大学英语关系的(蔡基刚),有专门研究ESP教学方法的(曾文雄,2002),有研究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的(刘慧高)。

秦秀白(2003)教授就认为,我国高校的ESP教学不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未进入成熟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未解决好专门用途英语(ESP)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定位问题;(2)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性质和教学原则理解不一;(3)对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方法研究不够深入。ESP教学的评价和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二、国内ESP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ESP认识不统一,不重视。

国内部分高等院校认为ESP课程教学可有可无,因而在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学分计算、考试成绩诸方面不甚重视。这些学校只抓基础英语教学(EGP)和四、六级考试(CET),甚至把四、六级证书和教师的绩效考核、学生的毕业证书挂钩,给教师、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师生根本无暇顾及ESP教学。通过了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在完成两年基础阶段的学习后就彻底地放松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没通过的同学要么彻底放弃英语的学习,要么埋头做四、六级考试模拟试卷,一门心思地准备下一次考试。

2.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课时相对不足。

1999年推出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提出:“专业英语(ESP)课程为必修课,安排在第5—7学期,学时不得少于100课时,第8学期还可继续安排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从而确保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但很多高校并没有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安排ESP的教学活动。开设专业英语课的系部,每周课时为2学时,但往往只安排一个学期的课,总共累计也未超过40个学时,距大纲所规定教学时数应不少于100个学时的要求相差甚远。笔者所在的学校及周边几所高校均是如此。

3.ESP教材使用混乱,质量不高。

教材是教学的手段之一,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国内ESP教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至今,尚无统一的ESP规划教材。各高校在ESP教材的选取上大都各自为政,有原版引进的,也有自编或联合编写的。这种教材没有练习,缺乏明晰的教学目标,课文之间缺少连贯性,学生使用这种教材犹如随意阅读专业文献一般,很难达到提高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

4.ESP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大多采用的是“语法一翻译”教学法,以教师在台上讲解课文为主,分析专门用途英语中某些句子的语法现象,比较单词或短语的用法,再逐句翻译成汉语。任课教师确实很卖力,也很累,但学生成了被动接受者,他们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实践性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难以实现。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自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可以优化教学效果的方法均没有在课堂上得到应用。这种惯性思维和教法对学生帮助甚微,也对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模式和教学评估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5.ESP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师大多属于知识结构单一的“语言型”或“英语和文学相结合”的人才,其基本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胜任《大纲》一、二类课程不成问题,但大多数并不具备相关专业课的基本知识和实践经验。但ESP课程的实践性很高,针对性极强;若教师仅仅是科班出身,仅有理论和所谓的科研成果,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有一定的“双师型”背景。目前,85%的ESP授课者都是在原有的框架内任课的教师。进行ESP相关课程的教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专业知识方面的先天不足并不能通过简短的专业培训而消除。因为新课程已具有了完全不同的内容及难度,具有了时效性、背景知识、教学方法、实践经验、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等诸多因素,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普通英语教师的质量本来已状况堪忧,加上较少或根本没有机会接受培训及教育政策上重科研、轻实践的导向,很多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当中。

6.教学评估的缺失。

学科评估体系的建立的目的在于:证实该课程教育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和条件,反思教学效果及人才对社会的实用价值。遗憾的是,目前的ESP教学评估系统,在教材、师资、结果三个方面都有很多盲点。教育部组织的对各院校的教学评估注重的也多是各种量化和程式化了的形式、数据、项目数、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等等,而对于ESP类的课程、教材、发展方向、成果等,迄今还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各学校及校际也没有建立专家评审/评估机制或组织,对ESP课程建设资质、教材、师资、目标、结果和社会反馈等方面进行评估,缺少横向的、权威的学术认同。学院想开什么课程就开什么课程。

三、出路与对策

要解决目前ESP教学面临的难题,笔者认为,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规范教学资源、资质。

教育部作为国家教育最高权力机构,应全面行使政府部门崇高而又神圣的职能,严厉整顿教育市场。在不具备ESP教学条件和资源的情况下,不允许各类学校在招生广告中滥用一些热门专业进行名不符实的欺骗行为或自行其是设定有关学科发展方向、开设ESP商务类、师范类、法律类等课程。这些课程必须具备相关资质鉴定,它包括学生生源、师资学历、经验、职称、数量、实施教材、教学硬件条件、网络多媒体等内在条件;还包括有无学位授予权和省、市等级考试认证资格等外部条件。

2.建立评估认证机制。

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依靠良好完备的制度,尽快建立相关社会学科/专业学科资质评估/认证委员会,委员会应由社会力量、专业学术团体、民间组织、知名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和机构组成,科学制定学科标准,评审教材,构建和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套质量监控、评估制度。它可以对学习相关方向课程的毕业生进行一年一度的自由性、开放性的考核和认证,即任何人都可申报参加考试。目前,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口译资格证书等都是由社会力量认同相关资质最好的范例,只是这种范例现在还太少。

3.大力推广双学位制。

这一点,目前的部属重点大学做得较好。拿双学位很难,正因为如此,它才可以抑制ESP的滥用。现在还有一种极其肤浅而又有害的观念,就是认为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在三、四年级学了几门商务类的相关课程或法律、金融类课程,法律专业或贸易类专业的学生使用英语教材上课,毕业后,搞贸易的就能直接用英语参加商贸谈判,当律师的就能用英语出庭辩护。这样的想法太过简单,其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任何一门专业,从学习到应用,从认识到熟练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学中急功近利的投机行为必须及时制止。

4.强化ESP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送出去——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派年纪轻,外语基础好,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老师去国内或国外的ESP教学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二是请进来——定期邀请国内外的ESP专家学者来学校作专题讲座和培训;三是推广校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同外语教师的合作尤为重要。这一点,在国外,尤其是英国已有很多收效显著的实践,我们可以积极借鉴。

5.加快ESP教材的开发编写。

从2002年开始推出的由陈教授和陈建平教授任总主编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商务英语系列教材”,是国内第一套全国性的、面向英语专业的、比较系统的教材。今后,还需进一步组织、论证和编辑出版此类权威的、国家级别的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材。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可以采取国际通行的方式运作,即通过招标、竞标、立项完成,也可以在精选的基础上从国外引进适合我国英语学习者使用的原版ESP教材。

四、结语

尽管目前国内高校ESP课程建设中问题多多,但令人欣慰的是专家学者都已认识到ESP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坚信,只要我们认真做好以上5项工作,国内高校差强人意的ESP教学现状一定能得以改善,从而达到其设置的目的,实现其设置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2]阮红缨.我国ESP的教学现状与策略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王恒.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综述[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4).

[4]刘慧莉.试谈ESP的课程设计问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2).

[5]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仁[J].外语教学和研究,1996(2).

[6]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曾文雄.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研究[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2(1).

上一篇:微笑如染 第35期 下一篇:聆听音乐,体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