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地理卷中的图形题

时间:2022-10-11 08:53:04

浅析高考地理卷中的图形题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尘埃落定,各地高考试卷的评析、议论铺天盖地。笔者在做过各地高考地理卷后,有一个很深的体会:试题呈现方式突出地图语言。今年的高考地理试卷囊括了各类图形:太阳光照图(日出时刻表)、等值线图、地质剖面图、气候图、逻辑过程示意图、统计图表、区域空间定位图、景观图,还出现了2种以上要素的叠加图,本文针对高考地理卷中的图形题目试从地理图形的各种类别做横向对比,以其给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一些启示。

一、 太阳光照图

四川卷图4 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此图是变式局部的太阳光照图,把晨昏线、昼夜、昼长变化等内容叠加,考查日期、季节的判断。

江苏卷表1,题目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日出日落时刻,实质是无图考图,仍然是考太阳光照、昼夜长短的内容。

江苏卷 表1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3~4题。

该题需要通过计算把题目数据转化成3个地方昼长长短、变化趋势的信息,然后判断昼长随纬度的变化、季节月份等。

安徽卷图11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该地可能是哪里,问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

笔者觉得此题立意新颖,将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情景的设置中进行能力考查,体现了新课标学以致用的内在要求,为今后高中地理教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考生须从图形中提取出太阳光始终从南侧入射和冬夏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6°52′的信息,转化为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还要将正午太阳高度与室内日照面积变化2个概念联系转化,另外引导学生思考太阳高度与室内能源消耗的关系。设问角度从实际出发富有新意,既考查了核心知识又与节能减排的环境话题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关注地球家园。

二、等值线图

1. 常规等高线、高压线图。江苏卷图2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要求考生根据等压线判断某地风向及天气系统。江苏卷图3是某兴趣小组野外考察的区域地形图,要求考生根据等高线判断河流走向、茶园分布、坡度陡缓、瀑布位置、高度落差等。

2. 另类等值线。

江苏卷图10 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数分布图,福建卷图2是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山东卷图12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豫西部分地区“年干旱旬数等值线”图是考查图形判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观察图形归纳总结图形特征,分析思考干旱这一气候特征的成因;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等值线”图实质考查的是等值线中小范围闭合等值线中心数值的判断,以及气候差异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表形态等原因;山西省长治市“寒潮次数等值线”图要求考生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山东卷此题用综合题论述的题型出现,考查考生地理思维的表述是否具有逻辑性、条理性与流畅性。

高考题作为选拔性质的试题,注重的是考生能力的考查,关键是试题的难度、设问的技巧,很少出常规的等高线的图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名词。地理试卷创造了的新词,考生必须较为迅速地接受并思考这一新名词背后的地理知识。其实新名词背后仍然是图形的判读、图示内容体现的地理原理。

三、空间定位图

四川卷图2 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根据图形中的纬度、海洋、城市的信息,确定南美洲不成问题,但该图形不是常规的沿着某一经线“竖切”,而是西北―东南向。考生须根据图中地表起伏及海拔高度判断地形、工农业,以及南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域东西两岸洋流、海水盐度、陆地自然带等地理事物的分布。

海南卷图3 表示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考生须从图形中提取出经纬度、国界线等有效信息从而空间定位:新疆;从而选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示意图、考虑天山北侧降水多的原因、分析图示区域的典型农业景观。

北京卷图4将经纬网转化成平面直角坐标,要求考生根据经纬度判断图中点可能的地理事物。笔者看到此题,实话说也是凭直觉做选择,图形看多了自然“心中有数”,别无他法。

四、图形的叠加

福建卷图3 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此图是将海陆轮廓图、等压线、太阳光照图3中要素叠加,且该图是极点俯视图,这更加大了题目难度。题目考查根据等压线判断某地风向、地方时,不同季节海陆上的气压中心等内容。笔者所授高一地理班的同学拿着此图问老师“这图是哪里?哪是海洋哪是陆地”,反映学生对于此类要素叠加图形的陌生感,提醒我们教师在上课时辅以图形讲解原理知识时引导学生图形的转换、逆向思考等。

北京卷图5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问该日可能是哪一月的。该图是将天气示意图与经线结合,考查学生不同纬度天气状况分布和季节的关系。

江苏卷图5是某同学骑自行车考查线路地质剖面图,图6是拿GPS(每隔60秒自动记录位置)记录的位置分布图。问符合图6的是哪幅图。此题命题新颖,情境设置很有生活味,又是一道体现“生活中地理知识”的题目。图6很像物理实验课中的“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点的疏密反映的是自行车的快慢,行进快慢是因为地形的坡度。考生须将此2幅图中的地理知识进行联系分析、对比选择。

全国文综卷2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该图将大气垂直剖面和等温线叠加,图形中隐藏了一个很关键却是很隐蔽的信息:乙丙处空中大气逆温现象,据此判断各地大气垂直方向稳定情况以及天气趋势。此题还要求考生根据地形剖面进行空间区域定位。

五、统计图表、景观图

各类统计图表悉数登场:线图、柱状图、地价平面图、表格数据、三角形图、五角形图、玫瑰图等。主要考查考生地图填绘能力、读图计算能力、地理数据读取和分析能力。江苏卷中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全国文综卷1中青藏铁路拉萨北上坡段某处景观、新加坡南部沿海的水坝景观,全国文综卷2中火山喷发景观、高速铁路景观,海南卷中苏通大桥景观图,北京卷中海南南天一柱景观图。主要考察考生对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成因、用途等相关知识的掌握。

六、其它类型图

安徽卷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该图考查学生观察图形(土地变化主要是湖泊变为耕地),推理该土地变化的环境影响,以及判读图示地区合理的农业措施。

安徽卷图12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该图是对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和GDP的综合考查,题中引入了重心移动的概念,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图中给出的是地理事物重心的移动轨迹,与现实某一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不太一致。考生须掌握我国能源生产集中分布状况和西移趋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分布格局的变动趋势及现阶段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等内容作出综合判断。

七、给教学的启示

图表专题不可或缺,教师通过专题训练培养学生图表的判读、计算、分析等能力。地理图表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与技巧:正确判读图形的组成要素及分布特征、数值大小、变化趋势等信息;根据数值反映出来的变化、构成特征等,找出已知与未知间联系,进行定位区域、分析成因和变化规律,最终得出结论。注意适当采用“排除法”、“估算法”、“逆向法”等解决问题,因为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可以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不能仅仅依赖图表专门训练,读图没有止境,日常教学必须着重地理基础内容的夯实。每年的题目总有一些新颖的图形或是新的情境或是新的名词,虽说我们不能“穷尽”所有地理图形,但图表类题目无外乎作为一个切入口考查地理原理知识内容。当我们对于世界各区域有了自然、人文等特征整体把握,碰到新图新词,考生也能“猜”个大概。这个“猜”本质是理解题意后、结合已掌握知识进行判断、归纳、类比、反推等综合分析的思维过程,其实是地理基本功扎实的体现,更是地理素养能力的彰显。学生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这是答题的基础,也是命题者命题的出发点,尤其是因素、成因、原理的知识是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教师还须培养自身以及引导学生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每年每份地理试卷都强调地理知识运用、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表述等能力的考查。为此教师在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的熟练性与地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还要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上一篇:多样化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坐在生活的前排/坐在生活的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