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

时间:2022-10-11 08:37:36

摘 要 本人简要介绍了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本质,形成,计量等做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 自创商誉 外购商誉 比较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024-01

世界经济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巨大转变。美国管理权威德鲁克说:“在现代经济中,知识经济已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而知识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企业的有形化向无形化发展。在企业中,凝聚着知识和智慧的专利权、商标权、人力资源、商誉等无形资产与日俱增,在企业的总资产中,无形资产的比重逐步超过有形资产。在发达国家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中,企业的无形资产已占到资产总额50%-70%,有的甚至达到有形资产的4-5倍。在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商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自创商誉

(一)自创商誉的定义

自创商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立和积累的、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资源。 根据来源的不同,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外购商誉是指收购企业在收购或兼并其他企业时,支付的价款超过被收买企业各项净资产总额部分。

(二)自创商誉的本质特征

自创商誉的本质的特征是可以带来超额利润,实现超额利润的方式有:

第一是效率。效率原先仅限于生产过程,即个别企业由于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单位时间的产量、降低原料和人工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是垄断。垄断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形:(1)对生产要素的控制。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严格控制某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那么它就可以成为使用该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那个行业的垄断者。(2)规模经济。它是指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其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成本的增长速度,因规模经济引起的垄断称为自然垄断。各企业之间在产品质量、包装、商标、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别而形成的垄断,称为垄断竞争。在垄断竞争下,垄断超额利润吸引更多厂商加入,价格开始下跌,最终获得均衡。但该均衡价格仍高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均衡价格,其正常利润仍大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正常利润,这就是垄断带来的利润。

(三)自创商誉的形成途径

自创商誉就能为企业带来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收益,形成自创商誉,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合理配置人员

从企业的角度看,自创商誉能否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引进、重用具有独到见解和创造性、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才;取决于企业能否对这些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这些人员能否通力合作。

2、重视知识因素,开发特有产品

随着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企业对知识的投入应日益增加,知识应成为企业投资的重点。只有重视知识因素,开发本企业特的有产品,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应,产生自创商誉,创造超额利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合理资产配置,建立最佳资产组合

在实际工作中,资产的取得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但资产组合是不需支付成本的。因此,企业应合理配置资产,建立最佳资产组合,利用无需支付成本的最佳资产组合,创造超额价值,即资产组合是自创商誉形成的又一原因。

二、外购商誉

(一)外购商誉的定义

外购商誉是指由于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誉;是收购企业的购买成本与被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包括正差额和负差额。负差额通常又称负商誉。

(二)外购商誉的确认

商誉的确认,是关于将商誉认定为何种会计要素的何种细目、在何时认定以及这二者如何相互联系的问题。通常我们在会计确认时应考虑如下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在对其进行确认时也要符合以上标准。

针对外购商誉的确认,在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中,第41段规定“交易发生时,购买成本超过购买企业在所购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的部分,应作为商誉并确认为一项资产”;美国第141号准则公告《企业合并》和第142号准则公告《商誉和无形资产》中规定“公司必须将商誉认列为财务报表的资产,并单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并按第16号意见书的要求,以购买成本超过所取得资产和所承担债务金额的净额之差额来计量。”可见,西方会计准则一般将购买成本与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并将其加以系统摊销(或直接冲销股东权益)。

(三)外购商誉的计量

通常有三种基本的计量方法:

一种是割差法。即按照被并购企业总体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各单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的差额来确定购买商誉。

第二种是超额收益本金化价格法。这里的 “超额收益”是指比同行业的平均利润更高的利润。这种方法是以假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将永远持续为基础的。而事实上,这种可能性极小。

第三种是超额收益折现法。即把企业可预测的若干年预期超额收益依次进行折现,并将折现值汇总以确定企业商誉价值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不足在于缺乏可靠性。估计企业未来的赢利能力,赚取超额收益的持续时间以及选择确定恰当的折现率等都是建立在人为假设上的。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中级财务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01):124-148.

[2] 董必荣.自创商誉问题研究―――一种“资源基础竞争优势观”.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3] 邓小洋.自创商誉的几个基本问题.财经研究,2003(01):23-26.

[4] 徐琳抒.浅谈自创商誉的发展及思考.四川会计,2002(06):16-18.

上一篇:关于构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体系的思考 下一篇:高等教育资源的权力和市场配置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