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综合商社制度的思考

时间:2022-10-11 08:26:58

关于日本综合商社制度的思考

[摘要]日本的综合商社制度的出现与发展是“东方型”企业发展的一个典范。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日本出现的综合商社制度给日本对外贸易、总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相当的发展。本文探讨了日本综合商社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原因,认为依托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综合商社;规模贸易理论;企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8-0171-04

[作者简介]任立荣,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董事长、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与管理。(浙江东阳322118)

日本的综合商社制度的出现与发展是“东方型”企业发展的一个典范。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日本出现的综合商社制度,给日本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它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其本身的性质也决定了它存在的可能性。它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机能的贸易组织,在战后日本的高速增长期,一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本“贸易立国”的大背景下,综合商社充分发挥了其经营领域的综合性特征,为日本实现开放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打下了几乎完美的通道基础。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技术进步、金融自由化、信息的膨胀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动荡等因素不断冲击着各国的经济发展,而综合商社这一特殊组织又能够及时地调整战略,显示出勃勃生机。

因综合商社起源于日本,早期的研究也来自于日本学者,小岛清将综合商社总结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场所中起中介作用的类市场合作体系”。他认为,综合商社本质上是形成了一个合作体系,这个合作体系将市场信息的收集、规模化生产、市场开发等功能融于一体,并且由于其开放性特征和中介作用,使得其经营方式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和有序性,连锁运作的体系也能确保商社组织整体优势的发挥,从而提高了企业组织的风险抵抗能力。同时,其全产业链特征又能克服体系自身不足的缺陷,形成规模效益,达成良性循环。

因为所处文化背景相似,日本的综合商社制度的发展对中国企业形式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综合商社的详细研究,对于我国企业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综合商社的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一、综合商社的出现

综合商社这类“东方型”企业经济模式获得很大成功,促进了经济发展。具体来说,这种企业模式,即是在本国建立科工贸一体化的母公司,在本国之外建立专营销售和投资开发的分体机构,亦即子公司。子公司可以不依赖母公司而自主开拓国际市场,树立具有自身形象的品牌,开辟有效的产品销售渠道,进行国际化的经营开发活动;子公司还有权根据东道国的经济变化,自主进行国际市场竞争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其惊人的气魄来实现自己的根本目标,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和经营开发效应。

综合商社与专门商社的历史不长,都与日本的现代工业和产业结构有关。日本引进新生产技术的支付手段形成了综合商社与专门商社的发展模式。综合商社是沿着两条路线发展的:一条是以三井和三菱商社为首,以规模稍小的、经营多种产品和服务的住友贸易商社为起点。另一条是沿着伊藤忠、丸红、东棉、兼松、日商岩井、日棉等发展为主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们从专业贸易公司转变成综合商社。现代的第一个综合商社是三井。该商社建立于1876年,是从三井家族分出的贸易公司。它的出口产品主要是煤,进口产品主要是棉花和纺织机器。后来,日本有能力出口棉布,三井开始向朝鲜、中国出口棉布,与来自英国的印度棉布直接竞争。除了国内外的贸易活动外,三井集团还积极创建各种生产分厂。由于保证了这些工厂产品的销路,三井为幼稚工业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随着联合企业三井财阀的诞生与商品经营的增长,三井也在不断壮大。到1911年,三井的进出口额在日本贸易总额中,生丝占27%,煤炭占96%,棉纱占40%,原棉进口占51%,机械、车辆和其他制成品的进口占38%。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任何一个公司都可以通过进口或出口有限的几种产品的专门商社来发展自己的经营领域。然而,如果它有幸成为一个综合商社,通过选择本国大量进口或出口的产品,它就很有可能进入进出口贸易领域,公司应该继续增加国内外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另外,以发展为导向的贸易公司可以开发新兴产业所需的机械、技术和原材料进口业务,确保幼稚工业产品的销路,从而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商社。

二、综合商社的功能特征

日本的综合商社有着最典型的几个基本特点:1.立足全球,优化要素配置。就日本综合商社在企业家看来,任何国家和地区,仅有地域上的间隔和资源禀赋的区别,日本的综合商社从它诞生之日起,它既是作为本国企业,也是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因此,日本商社的企业家们善于把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放在国际大市场上考虑,在最便宜的地方生产,在价格最高的地方销售,以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重视技术,及时推出新产品。日本综合商社企业把能否迅速、准确地反映国际市场的需求动态、开发和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作为商社企业国际化经营成功与否的标志。3.投资海外,以资代货。针对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精明的日本综合商社企业采取以资代货的策略,以合资、独资等方式在海外还原为日货,越过了贸易障碍,而且变隔洋竞争为隔街竞争,门对门竞争,扩大了国际化经营。4.不图近利,谋求长远。在国际化经营中,日本综合商社企业始终把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列为最优先的目标,以追求长远利益为目标,提高市场占有率。5.入乡随俗,产品当地化。产品本地化策略,是日本综合商社企业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重要措施。日本商社企业能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目标市场,开发具有强烈地方化色彩,适应该市场需求特点的产品,从而塑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具魅力的优势。

日本综合商社有着特殊的组织形式,它散布在国内国外的雇员数量越多,寻找和获得商业交易的机会就越大。发展需要对办公空间、通信硬件、文秘人员以及建立新的办事处和维持与总部的联系的必要人员进行初期投资。但是,这种初期投资完成后,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和交易协定的费用的增长与商业交易的规模相比却很小。因此,现有的网点数越多,商业交易潜在的可能性就越大。综合商社的网点越多,商业关系指数性增加所产生的资金流入就越大。因此,大的越变越大,小的无法追赶。

由于其特殊的组织形式,综合商社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介作用

日本的综合商社以贸易为主,广泛介入多种产业的经营服务,进行综合经营。这些产业包括:钢铁和有色金属业、机械工业、纤维业、能源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虽然所涉及的行业纷繁复杂,但其本身以贸易为主的特征还是很明显的。以贸易为主的特点体现了日本综合商社的中介作用。小岛清作为第一个系统研究综合商社的学者,首先强调的就是中介作用。它具备了从生产参与到贸易、运输服务、金融服务、商务信息搜集与咨询服务到科技开发的全产业链职能,并且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体系,发展到成熟阶段,还具备多元化特征。由此可见,综合商社的市场定位是起源于贸易中介服务,只不过在从事贸易中介服务的过程中,它将触角伸入与之相关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综合体。

(二)经营功能

日本综合商社能在市场流通中起主导作用,很重要的一点,是将内外贸结合起来,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日益增强在内贸市场中的地位。按照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这也是合理的。日本的综合商社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虽然起步都从进出口开始,但在发展过程中都紧紧将内外贸结合起来,使商社在外贸和内贸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前文所述,虽然综合商社具备生产参与的职能,但其核心目的在于取得稳定的产品贸易权,而非生产本身。一般来说,综合商社很少直接进行生产活动,其参与的方式往往是股权参与,提供综合的服务等形式,因为就综合商社本身条件来讲,受资金和管理人才诸多因素的制约,要取代生产企业直接进行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是相当困难的。

增强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综合商社以贸易为中心,发挥本身在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上的优势,广泛发展多种服务形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如贸易、融资服务、仓储运输服务、商业情报与信息咨询服务等。

(三)组织人事制度

综合商社的组织管理采取分工负责与交叉运行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商社的第一个本部均设有业务部门(相当我国的职能部门),负责对本部营业部门的管理和协调,从各自专业角度向营业部门提供咨询服务,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合商社内部均有明确的业务分工,规定各组织单位应以完成自己的业务、圆满地达到目标为首要任务。但随着公司机能的多样化、企业环境的变化及技术革新的发展,商社以最高效率、最大效果为追求,允许部门间相互渗透、相互配合、主动灵活地开发新业务及经营其他部门的业务。

三、对综合商社制度的理论解释

综合商社的出现有两种形式,即以三井和三菱商社为首,以规模稍小的,经营多种产品和服务的住友贸易商社为起点和沿着伊藤忠、丸红、东棉、兼松、日商岩井、日棉等从专业贸易公司转变成综合商社。无论是哪一种发展形式,它们所用的共同特征都是国内国际贸易相结合、多种产品结合经营。更具体一点说就是综合商社像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通过这个大系统的中心枢纽在国际、国内传输。综合商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与其巨大的规模是分不开的。

从理论上来说,日本综合商社制度的发展正是根据Paul Krugman的规模收益递增理论,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专业化生产、出口该产品的状况必然形成。从一个方面讲,日本综合商社通过广泛分布的网点,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了更多的业务。从另一个方面讲,由于规模的扩大,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交通运输、通讯设施、金融机构、自然资源等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益。

为了积累市场区域的专门知识,他们加强动态和静态规模经济的发展。综合商社的静态规模经济来自于国内国际的市场关系网。在对大规模的信息网络做一次性投资后,处理区域信息成本的增长不论对商社还是对客户都是有限的。因此,在财力和管理上薄弱的,无法建立自己的市场网络的日本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只需付少量的费用就可以与综合商社的庞大信息网络连接。这个费用只包括成本和综合商社的间接管理费用的增长部分,甚至最大的生产企业也经常选择利用综合商社的信息和经销网络,培育不稳定的市场,向自己经销网络之外的国际国内市场提供服务。

综合商社的动态规模经济来自组织和个人不断积累的各种能力。对发生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政治、经济、社会事件,以及气候变化,经过辨别、筛选、加工后,转变成商业机会。这种把市场信息转化为客户的商业机会的能力是在综合商社内部边学边干而形成的。商社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传给了新雇员,他们又通过个人努力,不断扩大贸易公司的“信息储存”。因此,长期的经验被压缩成成套的相关区域信息,在新老员工中传播。

综合商社信息贸易的静态和动态规模经济在减少客户运输成本方面得到最佳运用。由于商社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更重要的是,涉及的地区复杂,它们可以租赁车辆、货船、飞机、火牛、驳船和其他交通工具,运载众多客户供应的货物。有了信息网络,客户不必为货物的按时装卸支付保险费用。即使综合商社不租赁全套交通工具,或使用别的运输方式,它们也可经常为大批量装运争取到可观的折扣。由于能保证车辆进运输公司,综合商社还可以得到那些急于填补运载舱位的运输公司给予的运费优惠待遇。

四、从综合商社制度得到的启示

综合商社的作用的最大体现就在于它这个系统的中心枢纽的强大功能,它在相对成本较低的前提下完成了贸易、融资服务、仓储运输服务、商业情报与信息咨询服务等相关业务的协调。这里,我们再次强调,综合商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中心枢纽的强大功能。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日本综合商社的出现是有历史原因的。不可否认,它的出现与日本本身的家族性企业经营机制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家族性的企业经营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综合商社的形成与发展。但是,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在当时的国际竞争形势下,世界各地的厂商都越来越发现了国际竞争力不足和国际贸易非协调性的威胁。在综合商社出现以前,要素的全球有效配置、技术开发、海外投资的有效性、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以及产品本土化竞争问题都困扰着世界各地的厂商。全世界厂商都希望使自己的资源配置更合理化,但在当时的机制下,他们无法实现这一点;他们也希望更注重长期利益的发展,但当时的市场对短期利益的要求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一定的长期利益。在这样的形势下,由于日本的情况更适应于转变(日本本身的家族性企业距离综合商社的形式比较接近),所以,综合商社便在日本产生了,而且在韩国、中国都有一定的发展。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当今的国际贸易形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导致世界总产值的不断上升。中国于2001年11月份加入WTO。这些发展形势对国际贸易,尤其是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另外,世界物质财富、生产要素的广泛流通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中国具有良好的规模化经营条件,国有企业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要利用这些强大的力量来形成一种中心枢纽的功能。以规模经济为基础,以低成本为竞争手段,加强各行业内部的流通与合作,共同发展民族产业。

上一篇:适应新常态 实现新发展 下一篇:“权利为本”视角下的“五失”青少年关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