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送礼”那些事儿

时间:2022-10-11 08:11:29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像这样的广告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它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决不是像商家说的那样,让人们“过节不收礼”,其醉翁之意恰恰相反,是煽动人们“礼还得送”,而且还要送商家指定的那个礼品。正是这样一则广告语,折射了中国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送礼现象。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的传统。《礼记·曲礼》说:“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在一般情况下,假设有人给你“送礼”了,你就得找个机会给人家“回礼”,否则就不符合礼的规范和要求,是一种失礼的表现。

中国又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国家。中国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常常要通过送礼的方式联络感情,表达问候和心意,这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的一种习惯。中国人就是这样“送来送去”“有来有往”,增进了亲情和友情。

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送礼是办事不可缺少的内容。因为中国是一个讲究关系的社会,很多事情没有关系就寸步难行,而关系又要靠送礼来联络或打通,“礼”不到事就可能办不成。比如说,有的父母为了给孩子选个好学校,或是找份好工作,就会煞费苦心地四处托人找关系,然后还得把“礼”送到了。

送礼还关乎着一个人的面子问题,所以中国人比较看重礼物本身的价值。也许他们觉得,礼物愈贵重就愈体面,脸上也荣光;反之,礼物若是太轻薄,则会认为是丢了面子,有一种被人看轻的感觉。

中国人在接收礼物时一般爱说客套话,“来就来嘛,怎么那么客气啊,还带礼物干啥?”或是说,“让您破费真不好意思,下不为例啊!”中国人也不会当面把礼物拆开,而是要等客人走了以后才打开,否则会让客人以为主人重物轻人,不太尊重他们呢。

西方人的送礼习俗与中国人有所不同。虽然西方人也有送礼的传统,但一般情况下是不送大礼的,即便像结婚这样的大事,送大礼也仅限于父母辈等极少数关系密切的人。西方人不太注重礼品的贵贱和轻重,他们在选择礼品上比较倾向于礼品的纪念意义,不时兴送贵重的大礼。如向女朋友表达爱情,送上一枝玫瑰;朋友过生日,送上一张贺卡;参加朋友的周末晚会,带上一盒巧克力。这并非意味着西方人小气,而是他们认为,礼物不分贵贱,意思到了就行。西方人在接受别人礼物时,通常会当着送礼人的面将礼物拆开,然后称赞一番表示感谢,否则会被认为礼物不受欢迎或不尊重对方。此外,在职场中,西方人不会随便接收别人的礼物,他们的工作风格是按规则办事。倘若你给他们送礼,他们会认为你是不是有什么企图?还会对你的人格产生怀疑。所以,在西方,求人办事靠送礼是行不通的。

西方人的送礼文化值得中国人学习和借鉴。比如说,西方人不时兴送大礼,也不靠送礼办事,这些方面都是中国当下送礼文化所缺少的。其实,在传统的文化中,中国人就有比较好的送礼习俗。古人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一句话就道出了送礼的根本意义。就说古代的文人,为了表达诚挚的友情,常常写诗相赠。因为他们懂得,礼物不在轻重,而是在于心意。古人的这一思想,应该得到国人的传承和发扬。

鉴于当下中国人送礼中的不良习气,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使之矫正。这固然需要细实的制度来约束,但也离不开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更需要官员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来引领社会。只有社会的风气清正了,送礼的歪风才能得到遏制,送礼的习俗才能回归到它的本意,朴素文明而不失礼。

古人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一句话就道出了送礼的根本意义。

上一篇:当孩子遭遇网络不雅热词 下一篇:名师成长的“专业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