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国财政监督的探讨

时间:2022-10-11 07:53:42

关于加强我国财政监督的探讨

摘要:财政监督是整个国家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财政监督保证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有助于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也是整顿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的必要手段。当前我国财政监督还存在许多问题,监督方式尚待规范,信息化程度较低。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财政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财政监督;市场经济;监督方式

财政监督历来是我国政府工作重点之一,整顿财经秩序、严肃财经纪律是经济工作坚持的长期方针。对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视,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保证了财政政策法规的落实和实施,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遏制了现象的滋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确立,财政管理工作面对着新的经济和制度环境,原有的财政监督体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是我国当前推行财政改革的重要工作。

一、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意义

1.强化财政监督有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财政监督有助于国家财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维护了正常的财政分配秩序,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通过财政监督,可以促使政府财政活动依法有序运行,对财政活动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地制约、惩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财政监督是构筑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必要保证。财政监督与市场经济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相伴而生,两者是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构成主体。因此,财政监督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财政监督的有力保障。

2.强化财政监督确保了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多元化,由于经济利益不同,使得在政府财政分配资金时,局部和全部的矛盾较为突出。我国实行的传统监督模式中,缺乏财政监督的制约机制,管理滞后,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强,因而出现分配秩序混乱的现象,造成部分国有资产流失。财政监督职能的弱化,破坏了正常的国家经济秩序,不利于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阻碍了改革开放步伐,同时也造成现象滋生。因此,为了避免财政风险,构建坚固稳定的财政体系,惩治行为,创造良好的财政环境,必须加大财政监督力度,保护国有资产,从而保证市场经济良性发展。

3.强化财政监督保证了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

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是实施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运行和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各个环节都产生重要影响,财政活动的全过程即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过程。由于财政影响着市场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资源数量的分配和流向,所以,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必须关注对对财政的影响。财政监督是宏观调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财政监督可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保证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的财政监督活动可以为政府宏观调控及时发现和分析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的新情况,为政府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信息保障,以保证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有效的实施。

二、我国目前财政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市场经济体制是法制经济,政府的活动和行为也应当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部门为了保证正常有效地进行财政分配活动而进行的财政监督活动,显然也必须由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目前我国只是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来规范政府财政监督行为,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财政监督法规体系。同时,长期以来,监督人员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在进行财政监督工作中经常发生权大于法的情况,人治问题严重,造成财政监督很难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不仅导致财政监督丧失权威性,还阻碍了财政监督作用的正常发挥。

2.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监督主体之间应该职责分明,在允许适当交叉的情况下监督内容要各有侧重,逐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监督格局。但目前各个经济监督主体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相互的从属关系也尚未理顺,经常发生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由于没有相互衔接的检查计划,不能相互共享工作信息,不但浪费了人力、财力和时间,提高了监督成本,还使得监督体系混乱,效率低下。

3.监督方式尚待改进

监督工作方式落后,偏重于检查而轻视了管理。在组织开展财政监督检查时,一些地方的财政部门,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效果,把财政监督的主要工作目标放在增加本地区的财政收入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上,对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缺乏有机结合,不去关注如何利用监督手段来改进管理工作,不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来提高经济效益。这种监督方式的缺陷不利于财政监督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有效监控的实施,弱化了其监督力度,导致财政管理部门无法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作出反应,影响了财政监督工作的实施效果。同时,由于往往偏重于事后监督,使财政监督无法尽早发现违法违纪问题,从而造成违法违纪现象在财政、税收等经济领域屡禁不止,使国家蒙受了巨大损失。

4.网络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财政监督的信息网络建设落后,计算机网络手段还没有在财政监督领域广泛应用,造成信息无法及时反馈,沟通渠道不够顺畅。一方面,收入征收单位以及国库部门与财政部门尚末联网,财政管理部门难以及时了解征收执行情况,对收入入库情况也很难完整掌握。而对于资金分配使用情况,财政部门只能把握拨付阶段的信息,由于缺乏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财政部门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各个预算单位掌握的资金具体使用情况。另一方面,财政监督部门缺少与各财政管理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缺少规范化的传递程序,无法真正实现共享财政信息,对预算单位和监督对象的基础资料无法全面掌握,从而对财政监督的及时性、客观性和有效性造成不利影响。

三、加强我国财政监督的策略分析

1.积极推进财政监督法律体系建设

财政监督工作的本质要求实行依法监督,这也是财政监督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依法监督要求尽快制订并颁布实施财政监督的专门法律法规,专项立法要强化财政监督,规范财政监督行为,符合当前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满足强化预算、税收等监督工作的需要。有关财政监督的专项法律或法规的制定,明确了国家赋予财政部门的监督工作职责,以法律或者行政性法规的形式确定了财政监督的法律责任,确定财政监督的地位,从而使得财政监督工作拥有了更充分的法律依据和有力的执行手段,有利于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完善财政监督法律体系的同时,还应该严格执法,加强执法力度,真正体现我国财经法纪的严肃性,维护财政监督的权威。

2.妥善处理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的关系

只有建立完整高效的经济监督体系,才能真正发挥财政的监督作用。一方面,要加强财政监督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合作,密切经济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划分各经济监督部门的监督范围,对其监督职责进行分工,在减少部门之间业务重合的同时,还能促使各监督部门各司其职,防止互相推诿,提高了监督效果。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好财政监督与财政部门内部各职能机构之间的关系,获得其他部门的支持,杜绝和防范财政分配过程中发生违纪、违规行为,保障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3.改进财政监督的工作方式

在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改进现有工作方式,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财政监督体系是完善财政监督机制的核心。因此,要转变我国财政监督的工作方式。转变监督重点,将对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作为财政监督工作的重心,强化宏观经济监督;转变监督方式,将财政经济活动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管和事后的重点检查相结合,并确立财政日常监督的主导地位,重视财政分配的全过程监督;转变监督方向,在收入监督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建立财政收支监督并重的财政监督运行新机制。

4.加强财政监督的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财政监督管理,在降低监督管理成本的同时,还能使财政监督的效率大大提高。我国的财政监督信息化水平较低,财政监督部门要积极构建全国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中心,通过计算机联网及软件开发,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掌握,收集并存储执行财经纪律的资料信息,从而及时发现财政管理中的问题,提高财政监督水平。同时,建立与财政内部职能部门以及其他经济监督部门的数据库联网,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检查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监督”课题组. 财政监督【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2]董云展:财政监督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8/11.

[3]张英才:改进我国财政监督的建议【J】.财会研究,2008/03.

上一篇:浅析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及其税... 下一篇:医院财务管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