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功能角度浅析《天净沙.秋思》及其英译本

时间:2022-10-11 06:51:43

从概念功能角度浅析《天净沙.秋思》及其英译本

摘要: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和语篇中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古诗词时选取的角度和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试从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角度出发,对比原作及其三个英译本,简要分析各中的不同之处,尝试为古诗词的翻译提供新的翻译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概念功能;诗词赏析;静态与动态;形式对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010-02

一、引言

小令短小精粹,易懂易记,随时把玩,既能成诵。宋人张炎说:“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数十句,一句一字闲不得。” 小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短篇中多曲折,严谨中多变化。小令贵曲折多变,淡而艳,近而远,方是胜场。尺幅千里之妙,藏于突转兀折之中。

仅凭寥寥几言勾勒丰富而幽深的意境,这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而要把诗词的内容乃至意境传达给英语读者,这就更需要译者从不同的着眼点,采用多元化的翻译方法,尽量达到对等的翻译效果。近几年来,提到古诗词英译的问题时,多数学者都会从音韵、意境或者是文化层面探讨翻译。本文尝试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有关理论,简要分析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探讨其独特的用词、句法结构及其所达到的功效。

二、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简述

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换言之,就是反映客观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因素。” 概念功能包括一个及物性语义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和所做分成若干种“过程”,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及物性系统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2)心理过程;(3)关系过程;(4)行为过程;(5)言语过程;6)存在过程。

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过程本身由动态动词来表示。动作者和目标一般由名词或代词来表示。

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心理过程一般有两个参与者。一个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即感知者,另一个是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

关系过程是指反应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关系过程可分为归属和识别两类。

行为过程指生理活动过程。行为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

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讲话者、受话者和讲话内容构成。讲话者不一定是人,讲话内容可能是要传递给受话者的某个信息,也可能是要受话者做的某件事。

存在过程是表示有某物的存在的过程。在每个存在过程中,都必须有一个存在物。

三、《天净沙・秋思》原文的分析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马致远小令作品中脍炙人口、历代传诵的名篇。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感动了历代的读者,引发深深共鸣。其中主要的艺术成就有:

1.以景托情,寓情于景,景情交融中勾画出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2.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3.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游子深秋远行图。

4.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下面是这首小令的原文: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西风古道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子总共只有二十八个字,从词汇选择和结构的浓缩程度上都达到了精辟的极致,似乎多一字或少一字都不能成就其经典。前三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风、古道和瘦马这九个意象,每个名词都选取了最贴合的修饰词。这些词组并非只是作者随意地摆放组合。三个词一个组合,共同形成更大意义上的一个大意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最后一句人物出现。作者借寂寞旅人之眼,看到寂寥萧瑟的情景,不禁悲从中来。为读者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语法结构上看,前三句均由名词词组构成,而非一个主谓宾完整的句子。读者从看似单调乏味的词组排列中毫不费力地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寂寥之情。

试用概念功能对原作进行逐句分析。前三句都体现了存在过程。三个词组都是存在物,而存在的地点却没有明示,可以说这个存在地被有意隐藏了。第四句,夕阳西下是关系过程,载体是夕阳,属性是西下。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仍是一个存在过程。可以看出,原作基本上句句都是存在过程。而存在过程主要表述某处有某物。作者有意只用寥寥几笔勾画静态景物,但却为读者留出了更大的背景供读者自由想象和任意发挥。这也是中国古诗词一个突出特点,言寡意远。

四、《天净沙・秋思》 英译本的分析

《天净沙・秋思》有多种英译本,在此仅选取三个版本为例作简要分析。

1.丁祖馨,Burton Raffel译:

Tune: Tian Jin Sha

Withered vines hanging on old branches,

Returning crows croaking at dust.

A few houses hidden past a narrow bridge,

And below the bridge quiet creek running.

Down a worn path,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comes plodding.

The sun dips down in the west,

And the lovesick traveler is still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对比中文原作,丁译的版本在句子结构上有了很大的不同。摈弃了原作经典的词汇的组合,采用完整的句子。前两个小句是物质过程,动作者分别是Withered vines和Returning crows。枯藤缠绕在老枝上,归巢的乌鸦在风沙中发出嘶哑的叫声。相比原作,译者没有简单复述表示景物的词组,而是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动感描述出来。景物有联系,动物有活动。整个画面一下子有了动画的效果。A few houses hidden past a narrow bridge, And below the bridge quiet creek running. 这一句虽然也是存在过程,但三者之间的具置关系却被译者按自己的理解描述出来。Down a worn path,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comes plodding.这一句是物质过程。颠簸不平的小路上出现了远行后疲惫不堪的瘦马。第五句是物质过程。最后一句是存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译者有意把三个景物的组合顺序打乱,再按照译者对原作的理解进一步解释和安排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在静态的景物描写中让其中的活物动起来,动静结合。

2.Wayne Schlepp 译:

Tune to "Sand and Sky"

――Autumn Thoughts

Dry vine, old tree, crows at dusk,

Low bridge, stream running, cottages,

Ancient road, west wind, lean nag,

The sun westering ,

And one with breaking heart at the sky's edge.

这个译本和第一个译本有明显的区别,前三句基本上是修饰语加名词词组的组合。相比原文,结构和顺序都没有大的改变。基本上句句都是存在过程的体现,而存在过程本身就隐含了静态的描述。原文就是对存在景物的白描,旨在给读者创设一个意境,由读者自己解构。三组景物究竟是怎样的空间顺序,动物和景物究竟有怎样的联系,动物的情态如何,景物是何种造型都由读者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这正是原文作者开放性设计的体现。因此可以说Wayne Schlepp的译文是对原文是最忠实的译文,从形式上来讲与原文最对等,充分表现了原作的静态之感。

3.翁显良译:

Autumn

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 the day is about done. 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ling stream, and on the far bank, a pretty little village. But the traveler has has to go on down this ancient road, the west wind moaning, his bony horse groaning, 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

翁译本与之前的两个英译版本差别更大。从形式上讲,这里采用的是散文化翻译的处理方法。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 the day is about done. 第一句是物质过程,这显然是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作中景物和动物的关系做进一步描述。破折号之后,又补充一句一天将要过完。原作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也许是译者认为将背景设在黄昏,更能体现出原作寂寥感伤的氛围。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ling stream, and on the far bank, a pretty little village. 这一句是关系过程,以小桥为中心联系其他两个景物。读者可以识别小桥是突显物在画面的近处,而其他景物好像在远处。就绘画方面的透视知识来说,近大远小,有主由次,画面结构更显合理美观。But the traveler has has to go on down this ancient road, the west wind moaning, his bony horse groaning, 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 最后一句是对原作后三句的一个巨大改写。这一句是一个物质过程,对动作者的动作加入生动具体的描写。旅人赶路,西风瑟瑟,马儿疲惫。译者不但改变了原作的景物顺序,也加入了更多的动态的描写,使译文成了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诗。

五、结语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功能角度出发,简要分析原作与其三个英译本。对比原文与三个英译本,主要是对物质过程与存在过程的运用。这其中体现出最大的不同是静态与动态的交替呈现。存在过程的使用频率越高,静态感越强,反之亦然。原作本身是静态描写的极致典范,而译本无论从形式到结构上都对原作加入了更多动作的描写和景物空间位置的定位。译者当然期望详细的动作描写和景物的空间联系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来理解作品本身。但不足之处,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读者的思路,这与原作者开放式的设计有些违背。另外,除了从概念功能角度分析外,我们也很容易注意到三种译本在形式上与原作距离有近有远。这一点值得在翻译的形式对等上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浅析李白诗歌的独特艺术风格 下一篇:浅谈“辞赋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