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测算的研究

时间:2022-10-11 05:53:55

高等职业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测算的研究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宏观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但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发展重要依据的生均培养成本的测算工作还在起步阶段,这个指标为高等职业学校调整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资源配置、资金分配提供客观、准确的财务数据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高等职业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测算的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做了深入的研究与阐述。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 生均培养成本 测算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316-04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功用越来越重要,政府支持度和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学生、家长和企业的认可度快速增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从1999―2008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逐年上升。1998―2007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由43万增加到284万,比1998年增长了6倍,在校生达到86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命的主力军。在中国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突出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资金筹措方式,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在如此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态势下,高等职业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多方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同时,社会各界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更加关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社会效益主要通过学校的教学水平、培养的学生质量等方面反映,而经济效益则是从学校生均培养成本、经费投入产出效益等方面体现。其中,生均培养成本既是学校管理者办学应考虑的经济因素,也是学校投资者(政府、行业、企业)重点关注的经济指标。因此,做好生均培养成本的测算工作对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高等职业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测算研究的意义

1.进行高职生均培养成本测算研究有利于高职学校的发展。目前高职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同样置身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高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学校除了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工夫外,经济指标也是影响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学费收入是高职学校收入中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或家长是教育服务的购买者。特别是近年来,高职学校学费占高职学校全部教育经费收入比重不断提高,教育支出已成为学生或家长的沉重负担,因此,学生和家长对作为教育收费依据的教育成本非常关心,因此,通过生均培养成本的测算,来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有利于高职学校的长远发展。

2.加强高职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测算的研究,有利于加强高职学校内部管理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生均培养成本测算研究,使各部门、各专业都能够明确了解培养不同专业的学生所付成本的不同,有助于学校各部门树立经营理念,强化成本意识,真正做到勤俭办学,并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使高职学校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可为社会其他资本进入高职学校创造条件。

3.加强高职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测算的研究,也是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当前,预算管理已是高职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方式,而预算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则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依据应该是生均培养成本,只有掌握了准确的生均培养成本,才能确定预算分配标准,才能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对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高职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测算面临的问题

1.高职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测算尚缺乏动力。在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的前提下,很多高职学校在学校经济运作方面处于“等、靠、要”的局面,“年初报预算,年终报决算,经费支出靠拨款,经济效益无人管”的现象不乏其人,缺乏经营学校的理念。因此,对生均培养成本关注度不够,对这方面的工作研究缺乏动力。

2.生均培养成本的概念界定不清。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元性,经费使用的复杂性及按现行会计制度核算的局限性,使生均培养成本的概念界定不清,生均培养成本测算包括的内容不够清晰。

3.生均培养成本测算操作比较复杂。进行生均培养成本的测算涉及数据量大、类别多,没有一个简单、标准的计算公式来测算,测算过程操作比较复杂。

4.学校管理体制不同给生均培养成本测算增加了难度。规模较小的高职学校实行“学校一级”管理体制,学校是一个教学实体,下设教学系(部),这种管理体制下,生均培养成本测算相对简单。但是当前,很多高职学校实行的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每个二级学院都是一个办学实体,所发生的经费开支直接与学生培养相关,是生均培养成本测算的主要数据基础。但作为学校管理部门的职能处室,虽然不是直接工作在教学一线,但其工作内容和目标都是间接的为培养学生而服务,其所发生的费用也应纳入生均培养成本的测算当中,给生均培养成本测算增加了难度。

三、高等职业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测算的研究

(一)生均培养成本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生均培养成本的界定。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一个学生所发生的平均教育成本,是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的基本职能(不包括其他职能),并达到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在一定的会计期间所必须发生的、平均用于每个学生的直接支出和应计费用的总和。

2.进行生均培养成本的测算,还要明确成本计算的内容。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计算成本时需涵盖除固定资产外的所有费用。鉴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暂不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为和国家相关政策保持一致,故在计算生均培养成本时也不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另以“生均占用固定资产”指标显示此数据。

3.生均培养成本的计算。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职业学校的经费支出根据使用方向不同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指学校维持日常运转所必须的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与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项目支出是指上级有关部门下达或学校申报的有着特定用途的经费支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设备购置、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信息化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强教、教育教学等类别。为便于计算生均培养成本,我们将项目支出分为资产购置类项目、非资产购置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除“其他资本性支出”以外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中的“非资产购置类项目支出”及“其他类项目支出”共同构成了教育经费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及“资产购置类项目支出”因其经费支出结果是形成固定资产,另以“生均占用固定资产”指标显示。

(1)基本支出的计算。

1)工资福利支出(即人员支出):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社会保障缴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五部分组成。

a.教学系内部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工资福利按系学生人数分摊(此处的人员包括在职在岗的正式职工、临时职工、兼职教师等:下同)。即,教学系生均工资福利支出=■

b.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按各二级学院学生数平均分摊。即: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生均工资福利支出=

c.总校机关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按全校总学生数分摊。即:总校机关管理人员生均工资福利支出=

d.某系生均工资福利支出=教学系生均工资福利支出+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生均工资福利支出+总校机关管理人员生均工资福利支出

e.某二级学院生均工资福利支出=

■+总校机关管理人员生均工资福利支出

2)商品服务支出:除差旅费、培训费、教学业务费、实践费、实习费、学生活动费等中明确列示由某教学系负担外,其余二级学院费用均应按各二级学院总学生数分摊,总院机关的费用按全校共有学生数分摊。计算方法同工资福利支出。3)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医疗费、奖助学金等。除学生奖助学金等项目可按教学系分别归纳外,本类支出其他款项,二级学院支出应按各二级学院总学生数分摊,总校机关支出按全院共有学生数分摊。计算方法同工资福利支出。

(2)项目支出的计算。1)非资产购置类项目:包括财政性专项(含专业建设、人才强教、科研等)、横向科研课题等。除其中能明确由相关二级学院或教学系负担外,由全校学生共同负担。计算方法同基本支出。2)其他类项目:除以上项目外,还有一些如维修类项目、教学设施租金类项目等,除其中能明确由相关二级学院或教学系负担外,由全校学生共同负担。计算方法同基本支出。

在计算生均培养成本过程中,应注意在有成本支出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时,还需设定各部门支出比例,进行成本归集。

下面是北京地区某高职学校部分二级学院2010年生均培养成本的数据(为简化表格,下页表1已将总校机关各职能处室的支出分摊进各二级学院相关支出科目中了)。

该校组织结构图(见下页图1)。该校的管理体制为“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校级机关由各职能处室组成,下辖二级学院,校级机关和各二级学院在财务处独立建账、独立核算。4.生均培养成本测算方法的分析。(1)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发现该校机械工程学院的“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科目金额远大于其他二级学院,经过分析得知,机械工程学院由于历史沿革,离退休职工较多,相应的离退休费用支出较大,拉高了生均培养成本。但实际上离退休费用对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没有直接的作用,若将此项费用纳入生均培养成本的测算基数,会造成生均成本的变化,而且,由于各高职院校的历史沿革不同,离退休人员数量不尽相同,离退休经费支出总量也有很大差异,从而使生均成本的计算不尽合理,各校之间不可比。在实际计算该校生均培养成本时,会计人员进行了调整,将离退休费用支出进行了剔除。(2)在计算过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固定成本支出及变动成本支出,将相应的支出项目进行细化计算,以得出更加科学准确的成本信息,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提供财务数据支持。以该校为例,基本经费中的工资福利支出相对较为固定,可将其列为固定支出,如何利用好其他变动成本将是该校成本控制中的重点工作。

(二)生均占用固定资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前已述及,鉴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暂不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为和国家相关政策保持一致,故在计算生均培养成本时也不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以“生均占用固定资产”指标显示此数据。

1.生均占用固定资产的概念。即平均每名学生占有学校固定资产的份额。此指标能客观反映学校对各个学院及各专业的投入情况。通过计算此指标对学校合理配置教学硬件资源,优化硬件分配结构提供了数据支持。此处应区分每名学生共用的学校固定资产份额及各教学系、各二级学院学生专用的学校固定资产的份额。因学校共用的固定资产价值往往很大,如学生宿舍、体育场、图书馆,公共教室、后勤服务设施等,如不将这部分价值剥离出来,得出的生均占用固定资产的数额差距相对较小,不足以说明问题,不利于优化资源的配置。

2.生均占用固定资产的计算。此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各教学系生均占用固定资产=■

各二级学院生均占用固定资产=■生均占用学校共用资产=■

如需计算全口径的生均占用固定资产数据时,应注意区分各二级学院或教学系独有的固定资产和与其他二级学院或教学系共用的固定资产。如有共用的情况,应根据使用的人数、时间等因素设定合理的使用比例,加权计算。下面是该校部分二级学院生均占用固定资产价值(不含共用部分)。

3.生均占用固定资产指标的分析。通过生均占用固定资产指标的计算我们发现,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生均占用固定资产指标相对较高,经过分析得知,艺术类学生的培养有独特的规律,所需的教学设施价值也相对较高。所以,这个指标结果是相对合理的,但如何更加合理地分配学校的固定资产投入,还需进行更加细化的分析。

以上指标是在现有会计制度下的计算结果,并不能全面反映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我们认为,学校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应逐步完善基础资料,加入固定资产折旧及设备使用率等相关指标,以期更加全面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综上所述,高职学校生均培养成本的测算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具有较高的专业覆盖性、较高的可操作性的测算方法。还需要各所学校,学校的各个部门,尤其是财务、资产等部门在细化自身的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认真总结,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在遵循会计学、统计学基本规律基础上,得出适合自己学校的生均培养成本测算体系。

参考文献:

[1]唐柳荷.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成就及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戴罗仙,伍海泉.高等教育生均成本:界定、测算与运用[J].教育与经济,2005,(1).

上一篇:法语用法类似介词浅析 下一篇:教师培训之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