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技术改造助力工业转型升级的烟台实践

时间:2022-10-11 05:35:23

烟台技术改造助力工业转型升级的烟台实践

“按照相关规划,用五年左右时间,烟台将培育出5个过1000亿元的龙头大企业。”4月17日,烟台市经信委规划与技术改造科科长王作平在接受《山东工业技术》杂志采访时说,在不远的将来,烟台也会有5家“海尔级”的企业。

王作平所说的这个规划,系烟台市委、市政府于去年提出的“5510工程”,目前正处在综合调研及政策拟定阶段。从“十五”到“十一五”,再到“十二五”,10余年来,烟台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特别是把“培强做大、集群发展”作为工业发展的核心命题,为此先后启动实施了“2358工程”、“3·50工程”、“8515工程”、“5510工程”,从而推动了烟台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由量到质的飞跃。在他看来,这期间烟台工业始终高举技术改造大旗,锲而不舍地坚持技术改造,在烟台工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层次的提升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字烟台:工业实力与技改贡献

“技术改造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由于具有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突出特点,技术改造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高于非技改投资。”

王作平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12年烟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27亿元,同比增长16%。而与之相对应的是,2012年烟台市完成技改投资1050亿元,同比增长13%,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89%。技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保工业就是保增长、保稳定、保就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对推动烟台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作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据统计资料显示,仅“十一五”以来(截至2012年),烟台市就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5713.6亿元,并连续7年保持全省首位。今年一季度,烟台市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50.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6.1%。技术改造,使烟台一批工业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增强了创新能力,提高了综合竞争实力,在未来激烈的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可以说,技术改造已经成为烟台市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抢抓机遇:谋划思路和产业引领

烟台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端产业聚集区”两个国家战略、“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一个省级战略的综合叠加区域,这是在国内主要地级市中十分少见的,同时也为烟台工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新发展提供了既宝贵又难得的历史机遇。烟台市审时度势、抢抓机遇、超前谋划,提出了事关烟台工业长远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企业发展思路和区域发展思路,从战略层面指明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烟台工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从而为深化技术改造提供了方向引领。

这期间,烟台市坚持每年编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导向计划,并先后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全市工业调整振兴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汽车、电子信息、黄金、船舶、轻工食品、纺织、装备制造、化工和医药”等八个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制定出《关于延伸十大产业链条推动工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出台了《烟台市“十二五”制造业发展规划》,提出了鼓励类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为企业选择技术改造项目提供参考。“十二五”开局之年,烟台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五大支柱产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化工、黄金)、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十大产品集群(汽车、手机、电脑、船舶、黄金、聚氨酯、新型铝材、核电、葡萄酒、特种化纤)。

“十二五”开局之年,烟台市即启动实施了以“培强做大8大领域领军企业、50户重点企业、100户成长性企业方阵,加快发展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内容的“8515工程”。重点扶持的企业范围也由“十一五“期间“3·50工程”的50户企业扩展到了170户企业,而正在研究的“5510工程”扶持企业的数量也将进一步扩容,烟台工业将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为进一步优化市区功能布局,特别是推动工业产业布局调整,烟台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市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工程。目前万华集团、张裕集团、冰轮集团、三环锁业集团、啤酒集团、鹏辉铜业公司等9户纳入范围的工业企业正按照各自规划稳步向前推进,将来这必然会对烟台工业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此外,烟台市注重发挥园区对项目的承载作用和聚集效应,不断加快工业特色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汇集。目前烟台市绝大部分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在园区,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在园区,80%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实施在园区。

由此,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不断向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降耗等烟台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领域集聚,占到全市技术改造投资的95%以上,极大促进了工业转方式、调结构。2012年烟台市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主营业收入8761.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936.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69.4%和39.1%。

培强做大:骨干培育与技术进步相互促进

“培强做大”是烟台市抓工业企业一直坚持的重要理念。“抓企业技术改造就是抓发展后劲,通过技术改造,一批骨干企业增产增效,发展壮大,效益大大提升。同时,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有能力投入,又能促进技术改造。”王作平告诉记者,近些年,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上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外部环境的优化,烟台工业企业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迎来了快速发展与膨胀壮大的黄金期,创新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都显著增强。有资料显示,2012年仅“8515工程”170家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就占到烟台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0%以上;烟台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36家,其中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16家。而这两个数字在2005年只有47家和1家。

在烟台,企业技术改造的特点突出、成色十足。例如大手笔实施产业链技改的南山集团,先后累计投入300多亿元,打造了高水平纺织服饰产业链和世界上最完整的铝产业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因为南山集团决策者们早就意识到“无论做哪一个产业,只有上了产业链上所有项目,在本企业内实现上游为下游提供原料,才能实现最大程度地集约化生产、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目前南山集团投资20亿元、占地200亩的150MN正反向挤压生产线项目已进入正向功能试生产阶段,并有望在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正反向挤压达产,年可“挤压”大型工业型材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依托有效的“产业链”经营策略,去年南山集团实现产值596亿元,纳税33.4亿元,纳税额居烟台市第一。又比如依托自主创新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化的万华集团,经过艰难科技攻关,成功研制开发异氰酸酯(MDI)制造技术,成为全球范围内自主掌握MDI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的五家公司之一,使中国成为继德、英、美、日之后,第五个拥有MDI制造技术的国家。2009年万华“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万华全球产能规模达到130万吨/年,位居全球第一。再比如走产品化技改路线的冰轮集团,10多年来每年技改投资均在1亿元以上,先后完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无氟螺杆制冷压缩机、果蔬保鲜设备、内燃机新型密封垫片生产线、新型高效螺杆制冷压缩机等20余项技术改造项目,扩大了产品种类,提升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已发展成为国内制冷空调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可以看出,烟台工业“培强做大”理念的内涵不仅仅只包含着企业自身规模的膨胀壮大,而且还内藏着提高创新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技术改造的成效既体现在企业创新能力因技术改造而大幅提升上,又体现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企业节能降耗上。”王作平介绍说。据了解,到2012年烟台市已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14家,其中部级16家、省级64家。省行业技术中心8家、工业设计中心7家。目前汽车、机械、电子、黄金、船舶、化工、食品、医药、纺织等行业主要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了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泰和新材的芳纶纤维、玲珑的轿车子午胎、丛林的动车组车体铝型材、龙泵高科柴油机欧Ⅲ泵欧Ⅳ泵等一批科技创新成果通过技术改造形成了产业化。通过技术改造,加快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积极运用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技术与装备,有力地促进了节能降耗,推动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烟台市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42吨标准煤下降到2011年的0.69吨标准煤,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6.6%。烟台成为全省连续七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的市。

政策激励:按技改项目生产性设备有效投资给予贴息补助

王作平向我们介绍说,“‘十五’以来,针对烟台工业所实施的每一个重大战略工程,市政府都研究出台了实施意见,市有关部门主要围绕技改项目补助、优秀企业经营者奖励、提高创新能力、实施名牌战略、推动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文件,政策扶持的范围和力度也不断加强。同时,市里引导鼓励各县(市、区)制定配套政策,放大市级财政资金使用效应,推动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升装备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

据了解,目前烟台市正在深入实施的“8515”工程,其核心政策内容就是对于“8515工程”企业实施的单个技术改造项目,按照项目生产性设备有效投资给予贴息补助,而那些符合条件的项目最高可以获得1000万元的资金补助。同时,烟台绝大部分的县(市、区)也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这无疑对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来说具有高度的吸引力。此举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起各县(市、区)和企业抓技改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装备更新换代、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事实证明,该项政策取得了显著积极的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这项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列入全市扶持计划的项目累计获得的补助资金就超过4000万元,带动实现的投资达到6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38亿元),拉动近140倍。例如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有限公司的“舒适氨纶纤维工程项目”利用获得的831万元补助资金,就带动实现了近3.5亿元的投资。预计今年该项政策扶持资金将超过5000万元。

项目带动:抓住技术改造的“牛鼻子”

“工业企业的培强做大、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项目的带动和支撑。特别是组织实施重点项目是抓好技术改造工作的关键所在。”据了解,烟台市连续多年组织开展“项目推进年”、“项目开工月”、“项目观摩会”等活动,每年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重大工业技改项目进行集中开工、开展重点观摩,形成了市县联动、部门协调、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既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又为烟台长远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

烟台市着力突出“财政资金扶持项目、过亿元项目、重大产业项目”三个重点,强化调度督导和协调服务,帮助解决重难点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实施。一是解决项目建设用地供应紧张问题。通过向上争取土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点供”等方式,保障重点技改项目用地需求;二是解决项目资金短缺问题。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连续四年召开银企合作推进会,集中向金融部门推介项目,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加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建设信用担保机构,为广大中小工业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加快企业规范的股份制改造,推进企业上市融资;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力争项目入选国家、省计划盘子,获得资金扶持;四是解决技改投资环境问题。加大诚信宣传,树立诚信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取消和降低收费的各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重点技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给予倾斜支持。据有关资料,“十一五”期间烟台市累计竣工投产的过亿元技改项目达到176个,总投资685亿元,年均新增销售收入2070亿元、利税235亿元。而去年全市过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就达到60个,年新增销售收入340亿元、利税55亿元。

重大产业项目对烟台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进作用。上海通用东岳基地落户烟台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180多亿元,先后实施了东岳汽车共三期和东岳动力总成共两期扩能改造项目,去年已全部建成投产。目前上海通用东岳烟台基地整车产能达到60万辆、发动机100万台、变速箱60万套,实现总产值680亿元、利税70亿元,成为全国单一工厂产能最大的单体轿车和动力总成生产基地。特别是自落户以来,已吸引总投资约28亿美元的200余家配套企业在周边落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7家。总投资300亿元的万华工业园,是万华集团投资建设的全球战略布局中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研发与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异氰酸酯(MDI)一体化、环氧丙烷及丙烯酸酯(PO/AE)一体化两大产业项目及配套公用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47.9亿元,预计2014年底前建成投产。工业园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石化化工、煤气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于一体,在全球最具特色和竞争优势,产值在千亿元以上的综合性产业示范园区。总投资60亿元的张裕庄园项目,是张裕集团投资建设的集葡萄酒生产研发、生态旅游和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园区。全部建成后,年产葡萄酒及白兰地40万吨,年接待游客能力100万人次。届时张裕葡萄酒生产规模将跻身世界前三强。

此外,总投资60亿元的高端铝合金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的航天高新技术园、总投资15元的核电装备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3亿元的丛林铝材新一代380A动车组车体型材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2.2亿元的正海磁性年产2000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扩产项目、总投资5300万元的泰和新材防护用芳纶织物工程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正在快速推进。

上一篇:“锚网索棚”联合支护在“三软”煤层大断面综... 下一篇:山东桓台:技改项目建设成为“转调”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