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

时间:2022-10-11 05:20:44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知识劳动者”的质和量已经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已成为培养掌握应用技能“知识劳动者”的主要渠道,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等教育;技术;人才

一、知识经济需要学习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已不再单纯依赖土地、资本、劳动、资源等生产要素,而更依靠于知识与技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知识的贡献。所以,培养知识型人才在知识经济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1.知识型劳动者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稀缺性生产要素资源。知识经济社会是建立在丰富的信息基础上,而生产、处理和传播信息是以现代科技为核心,对人力资源结构要求发生显著变化,需要大量知识型劳动者。上世纪中叶,许多经济学家担心战后世界经济会萧条和衰退,但全球经济反而出现一片繁荣景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科技飞速进步,涌现大量的“知识型人才”。那些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普遍得益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纵深发展,劳动力结构调整将趋向加重知识含量比重,知识劳动者资源的稀缺性矛盾将更为突出。

2.创新型知识劳动者将是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知识经济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并能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有效应用于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在于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在于教育的竞争,教育竞争又在于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优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劳动者,力求在知识经济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3.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知识劳动者。科技和教育对知识经济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信息业发展,知识总量在急剧增长,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使用、创造、更新知识和技术,方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有人将人的一生区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是不科学的,即将青年时期定为知识积累期,完成知识积累后的时代为知识使用期。这一划分导致工作期知识与技能易随科技发展陈旧老化,不符合时代进步趋势的客观要求。

4.综合素质高的知识劳动者将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脊梁。综合素质包含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基础,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探索开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顽强的拼搏精神,善于灵活运用和整合能力,具有浓厚的团体合作意识等方面素质。

二、高等教育要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知识型劳动者

为适应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高等教育大力改进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构架多层次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建设基本形成专科学校、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完整高教体系,培养知识经济对不同层次需求的职业人才。第二,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结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强调宽基础、专技能,针对知识经济的实际岗位需求开发课程,课程内容组合朝定向化、综合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以期达到针对性和适应性相统一。第三,强化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由于知识经济社会大量新职业产生,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要求从业者具备灵活性、自主性。只有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才能胜任知识经济社会职业岗位。

高等教育应培养具有综合性能力,满足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知识劳动者的需求。在知识经济社会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能力有:技术基本知识、知识管理能力、社会定位和合作能力、决策能力。高等教育教学中注意加强对综合性能力培养,重视实验、实训课程比重,采取开放教学,造就复合性人才,使人才培养在掌握适应知识经济必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重视专业技能操作,特别是先进技术领域的技能操作的培养。高等教育应坚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适应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知识型人才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突破性发展和科技的广泛应用,信息和知识化高科技能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主要形式。先进知识和技术的个人成为社会财富的拥有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控制和掌握前沿学识和技术,他们实现社会资本的转移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三、高等教育发展的局限性制约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和层次定位不准,不能适应我国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缺乏切合知识经济发展实际的规划,与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不能很好接轨。专业设置不是盲目追求发展热门专业,就是局限于发展传统经济、传统产业,忽视新兴产业、长线产业对人才的潜在需求,职业人才在行业间出现结构性短缺和过剩。专业层次建设热衷学历教育,轻视培养实际应用的技能教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念不能与时俱进,难以适应我国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体系还相对封闭,教育理念有待更新,思路还有待创新。主要表现在:对培训知识型劳动力资源是提供经济增长的第一资源要素没有长足认识;对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培训开发的认识不到位;对劳动力资源培训和教育须依靠先进的科技没有形成共识;依法治教的意识不浓。

办学体制陈旧影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缺乏统筹和办学体制僵化的弊端制约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创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建立分级管理、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显得非常迫切。

四、高等教育必须全民化、终身化、国际化

1.高等教育必须向全民化方向发展。科技和知识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存在于知识经济社会的每一层面和每一角落,每一生产单位和经济活动场所都需要知识的支撑,要求社会提供大量掌握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高等教育应面向全社会的人。强调接受高等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

2.高等教育必须向终身化教育发展。知识经济社会科技与知识的发展、更新可以说日新月异。接受学校教育无论知识量有多大,都难于适应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终身不断参与学习和接受培训,掌握和积累新知识、新技能,更新社会和科学的认知观念,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

3.高等教育必须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与国际接轨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做出的选择,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一批懂得经济贸易规则和国际惯例,富于开拓精神,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面临首要任务。作为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高等教育做出理性选择,加强与国际高等教育机构交流与合作,把握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虚心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先进办学经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职业人才,推动我国知识经济发展,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需要。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立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关分析[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2):78-79.

[2]胡术光,过国忠.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2006,(4):65-67.

[3]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134-136.

[4]刘娟娟.浅谈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基础作用[J].科协论坛,2007,(4):76-79.

上一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研究 下一篇:交互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