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机械工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10-11 04:33:36

浅析机械工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摘要:

机械工业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机械工业,在机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环境,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机械工业要走信息化融合工业化之路,通过信息化的力量,推动行业生产能力的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端转型,进一步提升国内机械行业的整体实力。

关键词:机械信息化

【分类号】:TG333.7

一、我国机械工业信息化的发展。

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凭借劳动力成本低获得竞争优势阶段,通过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实现工业化的阶段,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的阶段。

机械工业是我国最早运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行业。七十年代中期机械工业的自主开发成功,第一个是CAD系统,那个时候的CAD系统是机床联动用的。到了八十年代,进一步围绕CAD组建开发和研究。“七五”期间和“八五”期间,信息技术应用这一块工作重点还是围绕着CAD的开设,围绕部分的自动化市场的开展。

接下来是10年前,也就是说90年代以后到了2000年左右这个时期,我们进入到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在这么一个时代里面行业的发展开始关注管理,从管理要效益这么一个时期,所以ERP、生产过程管理、办公自动化是当时的一个主流。主要围绕机械工业信息化工程在做,制造业的信息化推进工程从原来的研发设计领域进入到研发设计与生产管控以及企业资源管理这么一个环节。

二、机械工业信息化的特征。

机械工业信息化是由信息主导的,并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合理方式的全新的机械工业。机械工业信息化的重要特征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人类不仅要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要从烦琐的计算分析等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经理从事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

机械工业信息化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一)、经济规模化

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二)、结构调整深化

发达国家加大了产业转移的力度,机械产品中附加值低的产品被安排到市场潜在需求发展中国家生产。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各大生产商纷纷采取专业化生产,“单品种,大批量”已成为很多500强企业生产方式的新特色。同时,以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方式逐步向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定制生产方式转变。服务的个性化成为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

(三)、产品高技术化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机械工业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的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更重视发展机械制造业,充分体现了机械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在推动整个社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起到了推动、提升和改造的作用。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型生物、环保装备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成果开始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其高新技术含量已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

三、机械工业信息化现状。

机械工业信息化经过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

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

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还不能满足市场竞争需要,行业和企业防范和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行业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缺乏经费支持的困境。

机械工业信息化与产业、市场脱节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信息化技术成果市场转化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地转化途径。机械工业信息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融资难,风险投资市场发育滞后,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和风险投资结合仍然存在较大困难。

高端领军型的人才缺乏,人才资源分布不平衡。对人才的激励不足,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难以形成创新合力。

实施信息化的效益还不够明显,尽管不少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取得了可观的效益,但总体上,与所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相比,收效不够大。有的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缺乏信息化整体的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与业务流程优化组合,也没有使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相适应,因此企业信息化的综合效果不佳。

第一,制造业的需求特别复杂,不同的生产模式里面的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和管理需求都不同,虽然业务流程可以做得非常标准化,但是制造业需求复杂,要做到非常的标准化是很困难的,是很难做到流程标准化的。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投资不到位。看看金融行业、电信行业,他们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是非常大的。但制造业是一个比较微利的行业,其增长是受到很多因素约束的,不能要求制造业每年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就让它拿出很高比例的收入投入信息化,这是不可能的。很多企业现在都想做信息化,但是企业盈利不够,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因此,按照国外企业信息化投资比例占到整个收入的2%、3%这样的水平,我们中国的企业现在的投资比例连1%都不到。这个比例很低。

上一篇:建筑施工中电气设计探讨 下一篇:积善成德,芬芳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