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与CPI差异性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11 03:47:32

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与CPI差异性问题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储户问卷调查的的基础上,调查了驻马店市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差异情况,并根据影响居民物价满意指数的因素,探讨了城镇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得出这种差异给我们的启示。

Abstract: Based on depositors'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made the investigation on differences between residents price satisfaction index and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of Zhumadian City, and explored their reasons, according to factors of affecting resident prices satisfaction index, finally, obtained the enlightenment brought by this difference.

关键词: 居民物价满意指数;CPI;差异性

Key words: residents' price satisfaction index;CPI;differences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155-02

0 引言

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开展以来,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部门提供了大量而科学的决策依据。笔者依托驻马店市金融机构储蓄网点,采取储户问卷调查方式,设计了下列4个问题:①居民的消费习惯;②居民的收入水平;③居民对当前物价的满意度;④影响居民物价满意指数的因素,对前来办理存取业务的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1 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差

异情况

1.1 城镇居民的物价满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基本情况 驻马店市近10年的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物价满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差异性也较明显。2001-2009年连续的季度调查中,居民满意指数与CP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的有15个调查期,占总调查期数的41.67%;另有21个调查期不一致,占比高达58.33%(见图1)。近10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较大,涨跌幅差最高达到7.8个百分点。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趋势所不同的是,近10年来居民对物价的满意指数一直在下降,由2001年平均满意指数52.85下降到2009年平均满意指数27.75,回落了25.1个百分点;在2001-2009年连续的36个调查季度中,居民满意指数最高时出现在2001年的4季度,指数为55.88,最低时出现在2009年的4季度,指数为22.88,相差33个百分点。

1.2 波动及差异情况 从近10年的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看,从2001年一季度到2003年二季度,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平稳运行,波动较小,进入2003年三季度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快速上涨,2004年二、三季度涨幅均超过6.5%,高位运行一年后,2004年四季度回落至2.8%;此后又经过两年的温和上涨期,涨幅一直在1%-3.5%之间徘徊;2006年四季度开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过两年的持续不断攀升,2008年二、三季度均达6.5%,到2009年一季度开始出现快速回落,2009年后三个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均呈现为负值。9年中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曾出现两次大的波动,但居民对物价的满意指数一直在平稳下滑,似乎并没有受到物价的影响,为何统计部门定期公布的物价指数与储户感受存在如此明显的落差?

2 城镇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2.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构成权重设置与居民对物价的认知存在偏差 现在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将8个大类数百个规格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进行综合比较的结果,反映的是所有商品价格总水平的变化。而消费者往往用每天接触的粮油、蔬菜、肉禽蛋水产品等食品价格的变动,来判断价格的基本走势。在我国的CPI菜篮子中,居住类的权重仅为13%左右,美国居住类权重达到38%,一般国际水平也在25%以上。由此可见,居住类商品价格对CPI的影响较小,但对居民的感受却影响较大。目前,人们无论走到那里,谈论最多的就是房价,住房价格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另外在CPI构成中,教育、医疗支出的权重也较低,而这恰恰是近些年城市居民支出的大项。因此采用目前权重来统计CPI具有一定局限性,并不能真实反映真正的价格变化水平。

2.2 消费心理造成物价感受错位 从消费心理来说,厌涨喜落是人之常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不仅包括价格上涨的商品,还应包括价格不变和下降的商品,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商品涨价比较敏感,印象深刻,而对价格不动和下降的商品却容易忽视,而主要用涨价商品来评价商品价格的基本走势,就必然使统计部门公布的物价指数与居民的感受有差异。

2.3 收入及消费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物价感受

由于每个家庭的收入水平、消费层次和具体需求不同,其购买的商品结构也各不相同,每个家庭对物价变动的感受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收入和消费水平越高,消费面越宽(是指购买的商品种类多、档次高),对价格上涨的承受力越高,相反,收入和消费水平越低,消费面越窄,对价格上涨的承受力越低。低收入家庭的相当部分收入需要用于购买食品,支付房租、水电费等,而这几年食品、水价、电价等上涨比较明显,对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也降低了部分低收入家庭对统计部门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可度。

2.4 居民对商品价格理解存在一定误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同一规格、同等质量的商品价格变化情况,不反映由于商品质量提高,消费水平提高而增加的支出,而部分居民往往将不同规格、不同质量的商品价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2.5 调查程序科学与否是影响二者差异的又一重要原因 储户问卷调查是依托金融机构储蓄网点,对前来办理存取业务的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按理说是比较科学的,但由于前来办理储蓄业务的居民结构与一般城镇居民有区别,同时随机选取的部分储户不愿接受调查,导致问卷调查结果与客观现实出现差异。随着银行电子化、自动化业务的推广与普及,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年轻人在办理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大量使用网络、通讯以及自动存取款机等工具,已很少直接到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柜台办理业务,这本身就导致到网点办理业务的中年以上人员偏多。此外,调查中还有一些人员不愿接受调查,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年以下人员,他们由于工作较忙,时间价值观念强,不愿意接受储户问卷调查,而最终接受调查的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保证,相对不足的是这些人员社会接触面窄,对物价的感受突出反映在柴米油盐等基本生活用品上,对其它商品物价认识较为缺乏,感受较弱。

3 差异后果

居民的物价满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趋势之间的差异给居民消费、宏观政策取向等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

3.1 不利于推动居民消费的健康发展及国民经济结构的改善 长期以来,消费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占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全球再次掀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背景下,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进而也造成了国民经济结构的失衡。我们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总量中的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外需减少后的消费水平不足,是高储蓄、低消费的结构问题。大力发展居民消费,提高消费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重要的发展目标,而居民的物价满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趋势之间的差异无疑给居民消费起到误导作用,不利于推动居民消费的健康发展及国民经济结构的改善。

3.2 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困难 正常情况下,居民的物价满意指数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而波动,如果二者变化趋势产生差异,则对宏观经济部门决策无疑会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居民的物价满意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是宏观经济部门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居民的物价满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趋势不一致,会造成宏观经济部门对经济发展局势判断困难,决策无所适从,进而影响宏观政策取向。

4 城镇居民物价感受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差异给我们的启示

4.1 CPI指标构成权重问题值得重新思考 目前,我国CPI的总体框架是根据1993年国民经济计算体系编制的,虽然CPI权重每年都做一些小调整,每五年做一次较大调整。但由于调整幅度较小,跟不上消费结构的变化形势,从CPI的权重看,它与现在的居民消费模式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CPI构成中,食品价格在CPI权重中最大占了1/3强,食品价格的上涨也是推动CPI上涨的最大动力。而在CPI构成中,教育、医疗、房产支出的权重较低,而这恰恰是近些年城市居民支出的大项。因此采用此权重来统计CPI具有一定局限性,并不能真实反映真正的价格变化水平。

在权重的设置上,改革目标应将食品类权重下调,而居住、医疗、教育等类权重则应进一步提升。随着近几年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居民消费与接受的服务项目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全国温饱型以下的人口逐渐减少,在人们生活中食品消费比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因此,在反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的权重也应有所下调;而居住条件的逐步改善、消费的升级,也使在居住、医疗、教育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上升,在调查居民消费价格时应将居住、医疗、教育方面的权重合理提高,只有这样调查结果才能真实反映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4.2 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方法、程序需进一步改进 目前,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的居民对物价感受与实际物价存在明显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因素尽管有多方面,而调查方法及程序中存在的缺陷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得出客观的结果,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调查方法和程序来保证,否则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将会大打折扣。为此,很有必要改进目前的调查方法和程序。建议采取固定储户调查方法。通过调查网点,从愿意参与调查的储户中筛选出符合调查条件的对象,且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分布要合理,对其按季度进行调查。一年或两年更换一次调查对象。同时,要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需进一步提高调查费用标准,每年分次或一次向调查对象提供一定的调查补贴,增强储户对调查问卷的吸引力,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使调查结果更加客观、科学。

参考文献:

[1]郭艳艳.消费物价指数的正确理解与应用[J].新西部,2010(10):57-58.

[2]傅俊辉,林春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9):45-47.

[3]许永红,曾五一.基于中国城市统计数据的CPI偏差估计[J].统计研究,2009(4):5-10.

上一篇:网络信息检索环境下的语义检索研究 下一篇:EPON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