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本教育护照:中学思政课堂的创业教育

时间:2022-10-11 03:35:47

第三本教育护照:中学思政课堂的创业教育

摘 要: 文章从学校德育教育、学生未来的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形势的角度,阐述了中学阶段实施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挖掘资源、注重实践(开展课堂活动、列举典型事例、注重实践环节)等角度阐述了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创业教育。

关键词: 中学思政课堂 创业教育 挖掘资源 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9年就开始支持和倡导创业教育,把它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在西方,创业教育是一门必修课,小学、初高中、大学等阶段,都普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但是,我国现阶段对学生创业教育的关注停留在职教和高教阶段,中学阶段还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如何在中学阶段增加创业教育的内容,搞好创业教育的实施,培养具备一定社会适应能力的青少年?这不仅是教育自身内涵拓展提升的需要,而且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那么,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实施创业教育呢?我就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着眼大局,提高自身思想认识

首先,实施创业教育是加强中学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交、管理技能。由此可知,在中学阶段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学生不等不靠的独立精神,不畏艰难、不怕吃苦、不怕挫折的良好品质,既是学校德育教育之根本,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实施创业教育是促进中学生学会生存、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客观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新课程改革也要求课程由过去强调以学科为中心,转为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发展趋势。当前,我国传统的教育环境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应试教育和升学率,学生一味埋头学习,对社会的了解度和适应性非常低,依赖性强而独立性差,生存能力比较薄弱。这种状况与创业能力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的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而言,恰恰是背道而驰的。最后,实施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积极应对就业压力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只有摒弃传统的就业型教育观念,在中学阶段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育受教育者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才能缓解就业压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挖掘资源,实施创业教育内容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目标是要培养志向高尚、不断进取的人;不畏艰难、敢于创业的人;尊重别人、善于和他人合作的人。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传统教学经常忽视创业方面的教育,为此必须善于整合教育资源,从新教材中挖掘整理创业教育的好素材。例如,《勇于承受挫折,积极开拓进取》、《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艰苦奋斗》、《立志成才》等,都是实施创业教育的现有资源。也可以根据每个课题的教学目标,上网搜索相关案例和信息,有机整合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此外,还可以利用在校生家长有很多都是自主创业成才的私营企业主和校友中有不少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资源优势,请学生家长和成功校友到学校为学生作辅导报告、现身说法,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零距离地介绍创业经历,让学生理解创业意识、坚强意志和人际沟通能力等在创业中的重要性,激发创业意识,提高耐挫能力,增强创业信心,完善创业人格。

2.注重实践,丰富创业教育形式

传统的教学仅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这个层面上,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业教育也难收其效。为此,教师不妨丰富创业教育的形式,增强课堂效果。

(1)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自信、自主、自立、自强,勇于竞争、学会合作的创业意识。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战场,结合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例如,在讲授《积极开拓进取》内容时,我组织了一个“小发明大比拼”活动,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己所能去“发明”一件“小东西”。这使学生积极性很高。先是讨论、策划,同学之间可以“合作”,也可以“单干”,然后把自己的“小发明”带来,介绍交流发明的目的、经过、体会等。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极大地增强了自信、自尊、自强和合作的创业意识。

(2)列举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创业教育意在培养学生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的良好品质。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创业者的心路历程,用创业成功者的典型事例、艰苦奋斗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敢为人先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孕育学生的创业品质,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例如,我在讲授初三《艰苦奋斗》这一内容时,向学生介绍耐克公司创立者比尔・鲍尔曼面对投资7万美元开发马拉松运动鞋而毫无收获的局面,并没有就此停步,而是通过创新升级获得成功;“希望集团”的创立者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四兄弟,在面临营销困境时,永不放弃,坚持产品质量和贴心服务,最终渡过难关成为当年“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通过实例,学生明白创业成功需要有超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难挫折、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必须及早立志、全面发展和完善自我。

(3)注重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怎样做”、“和谁做”的知识。这些知识不在现成的校本里,而在校本外。关键是要靠学生在已有知识体系之上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为了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教师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坚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结合形势介绍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例如:我在讲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时,指出“面对劳动力供求矛盾日趋突出的形势,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的不断升级,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需求日趋旺盛。在北京劳动力市场上,拥有高级技术证书的求职者炙手可热,平均月薪甚至超过硕士研究生的薪金水平”,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形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第二,大力开展演讲、辩论、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业兴趣。例如,在讲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时,我组织学生围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问题进行辩论,事先要求学生走访一些企业,准备好一手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活动后,学生了解了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提高了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第三,进行体验式教学,锻炼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很多家长都是自主创业人士的有利条件,在寒暑假、五一和国庆长假布置实践作业,动员学生深入自家或同学家,企业的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宣传、进料、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情况。学生通过实践,学会了调查市场,提高了分析、捕捉企业发展机遇的能力,亲身体验到了创业的滋味,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父母为他们创造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应该更好地主动学习。不少学生在他们的调查报告上写道:“真没想到管理一个企业需要那么多的知识,耗费那么多的精力,每一件产品都来之不易,想想父母的辛勤劳动,我真该在学校里好好学习来报答父母!”

有人说,没有学生创业就没有美国硅谷。创业不仅应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而且应作为一种文化来塑造。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得好:“在21世纪,上帝已不存在,改变你命运的只有你自己,别企盼有人会帮你,从现在开始,谨记‘学习、改变、创业’,是通往新世纪的唯一道路。”企盼每一位思想政治课老师都能成为自主创业教育的先锋,为祖国和人民培育好接班人,持续创造未来的新希望。

上一篇:在大学新生中系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试论电视类讲坛节目渐趋冷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