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1 03:29:58

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临床分析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误诊

[中图分类号] R540.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a)-0137-02

2004年6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患者,误诊42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

ERS的诊断标准不一,但目前公认的标准是:至少2个连续导联的J点和(或)ST段抬高≥0.1 mV,其他合并的心电图表现包括P-R间期缩短,QT间期延长,逆钟向转位、U波等[1],ST段抬高以左胸导联(V3~V5)为主,部分患者可发生在侧壁(Ⅰ、avL、V5和V6)或下壁导联(Ⅱ、Ⅲ、avF)。无对应导联ST段压低,T波高耸直立,可达1.0 mV或以上。42例ERS患者中,男40例,女2例,年龄18~65岁,平均(39.0±4.2)岁,胸痛23例,头昏、心悸、胸闷、易疲劳17例,无症状仅体检发现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异常2例。ECG表现:42例均为窦性心律,心率46~98/min,5例偶发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偶发房性期前收缩,23例0.5、1、24 h复查ECG无动态改变。其他辅助检查:20例运动平板ECG试验显示抬高的ST段运动后恢复正常,3例运动后ST段水平型压低≥0.1 mV,为运动平板试验结果阳性。13例下蹲运动试验(记录12导联ECG后床边快速下蹲30次即刻重复描记ECG)抬高的ST段回降至等电位线。3例行阿托品试验后抬高的ST段恢复正常。38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大小及结构正常,室壁运动正常。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39例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T或I均正常。

2 结果

2.1 误诊情况

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5例,变异型心绞痛20例,急性心包炎5例,室壁瘤2例,Brugada综合征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例,高钾血症5例,急性肺栓塞1例。

2.2 治疗及转归

40例有症状的患者给予止痛剂、镇静、静滴硝酸甘油等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猝死或其他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ERS作为心电复极异常现象,由Shipley及Hallarua于1936年首次描述,是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个体,ECG至少两个连续导联上出现QRS波终末部与ST段起始部交界处的J点抬高≥0.1 mV,常伴弓背向下型ST段抬高及T波高尖的现象,可伴有心前区疼痛和心律失常,多见于中青年男性、运动员、黑人。ERS在人群中很常见,检出率高达1%~13%[2],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3]:①心室除极不同步;②部分心肌“提早”复极;③离子流的区域性差异;④其他因素,包括自主神经张力改变、过度运动、脊髓损伤、遗传性基因变异等也与早期复极变异相关。ERS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预后良好的心电图变异,然而近10余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事实可能并非如此,ERS可能与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关系[4-5]。目前尚无有效ERS危险分层策略,根据现有的研究证据具备以下特征的ERS患者可能存在高危险性[6]:下侧壁或全导联J点/J波抬高≥0.2 mV;一过性J波振幅骤然增大;下壁导联水平型/下降型ST段改变;V4~V6导联QRS波终末明显切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与ERS分布部位相同;ECG出现短QT间期或短联律间期的室早及心室晚电位;KCNJ8、SCN5A等基因突变,对有反复晕厥发作史或猝死家族史者也应提高警惕。

ERS多数无任何自觉症状,部分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占优势的表现,如头昏、心悸、气促、胸闷、胸痛等症状,疼痛有时可放射至左肩、臂,口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易被误诊为心脏急症而收入院抢救。ERS的ECG表现易与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变异型心绞痛等的ECG相混淆,应注意与它们鉴别。ERS与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有相似之处,如ST抬高,T波高耸,但QRS波与ST-T的动态演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可靠的指标,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Q波的出现均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而ERS缺乏动态改变,也无对应ST段压低,再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T或I易于鉴别。

ERS与变异型心绞痛等的鉴别为:ERS的ST段抬高与胸痛无关,国内外学者公认运动试验使抬高的ST段降至正常,并在10 min内又恢复运动前状态,有助于ERS的鉴别诊断,而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率较快,ST段抬高,对应导联ST段呈镜像性改变,常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停止后ST段恢复正常。

ERS与急性心包炎的鉴别为:急性心包炎各导联均呈凹面向上型抬高(STavR压低),多窦性心动过速和肢体导联低电压,J波多不明显,而ERS多部分导联ST段抬高,窦性心动过缓,再结合急性心包炎患者心脏听诊可听到心包摩擦音,常有心脏压塞的症状较易鉴别。

ERS与急性肺栓塞的鉴别为:急性肺栓塞ST段抬高一般不超过0.1 mV,同时多有右心室负荷过重的ECG表现,如S1QⅢTⅢ、电轴右偏、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胸前导联T波倒置、顺钟向转位等,ERS弓背向下型ST段抬高>0.1 mV,个别可达0.6 mV,无右心受累的ECG表现。

ERS与Brugada综合征的鉴别为:Brugada综合征的ST段抬高的部位在V1~V3导联,通过药物激发试验(如钠通道阻滞剂阿义马林)可呈现典型的Ⅰ型Brugada波,甚至直接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运动后ST段不恢复正常,而ERS的ST段抬高部位多在V3~V5导联和(或)Ⅱ、Ⅲ、avF、I、avL等导联。

ERS与高钾血症的鉴别为:高尖帐篷状T波为高血钾所特有,再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和血清钾测定不难鉴别。

虽然ERS多数为良性改变,但少数ERS与特发性心室颤动、猝死密切相关,同时ERS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同时存在,因此,对ERS既不能草木皆兵,亦不能掉以轻心,对于有晕厥、胸痛等症状或猝死家族史等的ERS患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为了与其他ST段抬高的病因和诱因鉴别,除了结合临床认真分析ECG特点和动态观察ST演变外,酌情选择血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标志物、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动脉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心脏电生理检查等,是完全必要的[7],对于高危ERS患者,通过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口服奎尼丁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Antzelevitch C,Yan GX.J wave syndromes[J].Heart Rhythm,2010,7(4):549-558.

[2] Klatsky AL,Oehm R,Cooper RA,et al.The early repolarization normal variant electrocardiogram:correlates and Consequences[J].Am J Med,2003,115(3):171-177.

[3] 鲁瑞.早期复极变异与临床[J].心电学杂志,2007,26(4):250-254.

[4] Haissaguerre M,Derval N,Sacher F,et al.Sudden cardiac arrest associated with early repolarization[J].N Engl J Med,2008,358:2016-2023.

[5] Tikkanen JT,Anttonen O,Junttila MJ,et al.Long-term outcome associated with early repolarization on electrocardiography[J].N Engl J Med,2009,361:2529-2537.

[6] 洪葵,马健勇.如何从庞大的早期复极人群中筛查出猝死高危患者[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12):987-990.

[7] 鲁瑞.早期复极变异[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5):336-340.

(收稿日期:2013-04-03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论罚金刑易科制度的正当性和制度构建 下一篇:浅谈高等美术职业教育中玉雕人才的培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