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1 02:46:40

浅谈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新课标还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当然,除上述能力外,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能力等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在今天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形势下,语文阅读教学却依然笼罩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流行多年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依然占据语文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发展不平衡。教师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阅读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语文课没了语文味儿,文学课没了文学味儿。

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注意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正如学者袁振国所说的:“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重视阅读准备,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提供并鼓励学生检索相关资讯。针对这些问题,应从如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在教学设计上,针对不同作品的特点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学设计

如在设计《白杨礼赞》一课时,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散文阅读,在了解散文中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提高阅读散文的能力和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2.结合《醉翁亭记》,(写作训练)《在那颗星子下》引导学生体验美好的思想感情,去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感受山水之美,感受师生之间纯真的情感。

3.教材注意到整册的特点,在学习枯燥的议论文的同时欣赏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散文,学习语言,熏陶情感。

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开发智力,熏陶情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这几个意图,按照由知识到技能、情感,由浅入深的顺序,循序渐进展开。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进行猜测、想象和假定

通过调动和推动学生进行有兴趣的自主阅读,从而建立他们的阅读自信。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做出即时的反映并通过讨论修正他们的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由教师问问题和等待特定的答案。

如:在《白杨礼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白杨美在何处”发表意见,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来得出白杨树的从内到外、由表及里的“三美”,即景象之美、形神之美、象征之美。再接下来则让学生找出表现“三美”的句段加以三层次练读、悟读、品读,去感悟句式美、用词美、语段层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这样,训练语言、培养情感都落到了实处。“练读”、“悟读”、“品读”实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精读,而且这是精读的深入,它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在“读”法上产生了一些变化,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阅读和感悟能力。

三、在教学小结时,要鼓励学生表达、交流个人的文学阅读感受和经验,重视学生阅读经验的唤起和回顾,引导他们联想、比较正在阅读和曾经阅读的文本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如:在学习了《白杨礼赞》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并做出评价:

1.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白杨树的?

2.找出每一方面最能说明其特点的词语?

3.这些词语总体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可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4.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句与二、三、四、五句是一个什么关系?

5.文章最后两句显然是对这一段的小结,找出最能说明问题的词语?

6.从“倔强挺立”这个词语可以看出,表面上是写白杨树实际上是在写人,那么再回过头来看看,白杨树的枝、丫枝、叶、皮有什么内在的含义,如果是说人的话,那应该是怎样的一种人?

7.由此可以看出文章表面是写树,其实是在写人,树也好,人也罢,总之白杨树的外部特征是什么?内在气质又是什么,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以上问题的设计表面上看是对问题的重新组合,但是它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先解读文本,寻找信息,再概括总结;而且这样顺带把结构也理清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独立评价。还可用与学生分享的方式表达教师个人对作品的阅读体验,关注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方法,运用有实际效果的教学手段,设计不同深度的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并在实践中,调整寻找新策略。从而达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霞岚中学)

上一篇:“做”出来的智慧 下一篇:以评促读 以读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