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读 以读学文

时间:2022-02-04 06:35:48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学生的朗读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训诫。所以,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积极地读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素质培养

孩子们入学第二个学期了,但我总觉得不如意,没有把学生教好。

这几天我深有感触:课堂上的确让学生读得太少了,以至一篇文章学完了,学生读起来还是如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似的。

贾志敏老师在《还是读得太少》一文中写到:“还是读得太少!文章是白话文,学生一读就懂,何必分析来分析去的?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课文。”“阅读课上要少点繁琐分析,无效提问,需要的恰恰是书声琅琅。”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不外乎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这几项中,“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学生读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扎实的“读”的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多读,不是指读的活动简单重复,读要有质量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所谓“正确”,就是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句子;所谓“流利”,就是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速度接近于说话,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所谓“有感情”,就是读得生动感人,要读出重音,遵守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要有适当的速度和节奏。

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根据我班学生的朗读表现,我把他们的朗读水平分为三个档次:

第一档是识字量较多的学生,读得比较流利。

第二档是中等学生,自己会慢慢地读。

第三档是待进生,拼一个读一个,不拼不读的。

每个档次的学生各约占三分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一开学,我就制定了三步走的朗读步骤:

第一步:让学生初步会读会认,哪怕读一字两停顿也好。

因为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为使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所以要让学生读起来。

这一步要给学生创设大声朗读的舞台,可以是语文课,可以是早自习课。

每次初学一篇课文,我都会在晨读时间里陪学生读课文。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跟老师读几遍,带孩子上路;然后让孩子们自由读,不会读的字看拼音拼一拼,那情景当然是“读”不成声的,没关系,我们别急;接着让学生同桌对读,培养兴趣;最后来几遍齐读,目的是让好生带动差生一起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在教室里巡视,纠正个别学生的发音、坐姿,培养他们良好的朗读习惯。这样练习久了之后,学生的朗读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这点从写作业上就能反映出来,上个学期学习课外短文要“扶”的,不“扶”不走,这个学期很多同学可以“放”了。

第二步:发音正确,读得下去。

在课堂教学的朗读指导中,我经常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集体读,男生读,女生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反复朗读,要求学生认真读,读正确,从而提高朗读水平。给孩子树立大声朗读的信心,可以是一个翘起的大拇指,可以是一声喝彩。

这方面我是经常这样做的,只要学生读得好,我就给他翘起大拇指,或者说:“你读得很好,能得100分,我还要奖你一颗五角星。”我也曾问过学生:“王老师翘起大拇指说你读得好时,你心情怎么样?”

“你说我好,我很高兴了。”

第三步:比较流利、有感情地读。

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如果是老师范读让学生跟读,还能防止学生唱读。如果老师课文读得很好,经常范读,让学生跟读,学生就会从听读、跟读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及停顿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技能,学得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学习《胖乎乎的小手》一课,在导入课文后我作了范读,在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之后让学生给我打分,“你愿意给我打几分?”

向怡函同学说:“我给您打100分,因为你把字音读准了,而且声音很好听。”

孙静同学说:“我也给你打100分,因为你把小节之间的停顿读得很好。”

陈依函同学说:“我也给你打100分,因为你读出了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

听到他们的评价,我乐了,并不是他们给我100分,而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了该怎样才能做好朗读,或者说,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朗读的基本知识,上学期的心血没有白费!

接着我趁热打铁:“太谢谢你们给我的评价了,王老师会继续努力的,那你们也想得100分吗?”

“想――”孩子们拖长了声音。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在学生读了课文之后,我也兴致勃勃地作了鼓励性的评价:“王老师也想给你们100分,因为你们这次读得比以前任何一次都好,就像我读得一样。”他们欢呼雀跃。

读书的过程,正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古人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一篇好文章,不经过反复诵读,就不能领会其深刻含义。读得愈熟,领会愈深;读得滚瓜烂熟,作者的语言就有可能转化为读者的语言,自己在写作、说话时才会得心应手。

一年级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头脑里什么也不懂,反过来,又最容易塑造。在这三步训练的进程中,别忘了时刻给孩子们恰如其分的激励。

我评价他们的朗读时,以鼓励为主。多发现闪光点,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只要读得基本正确、流利,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快乐、伤心、喜欢、讨厌等感情来,就更要给他们鼓励了。

总之,教师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不同的评价方法,去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贾志敏,《还是读得太少》,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增刊第1页

[2]黄正威,《谈自主参与》,小学数学教师2007年第4期第3页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沿江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议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