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的三字方针

时间:2022-10-11 02:35:19

浅谈学习的三字方针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总结出了学习的三字方针:静、兴、恒。所谓“静”,就是“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学习。所谓“兴”,就是“兴趣”,在学习上培养浓厚的兴趣。所谓“恒”,就是“恒心”,学习贵在恒心。

一.静

学习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先做到“静”,即“静下心来”,这是前提,是学习的最佳精神状态。

静下心来学习,就是一心一意、心无杂念的学习。

佛教中讲的“坐禅”,讲究“六根清净”、“心无杂念”,就是要先“静下心来”,如果心静不下来,谈什么“悟禅”。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静”?

1、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迷失了目标和方向。

2、彻底(其实是暂时的)放弃那些让你分心的东西,如武侠小说、网络游戏、电视剧什么的。

3、减少与外界的不必要的交往,少谈话,多思考。

二.兴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人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想,说的一点也不错,就拿玩电脑游戏来说吧,一开始,你可能不会玩,但是你一旦对其产生兴趣了,你一定会花很多的时间,去研究怎么玩,想尽方法去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使自己成为一个游戏高手。你说,这不是很好地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由此可见,培养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新课标特别提倡用具体的、有趣味性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活动。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应该说,方法有很多。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我们老师可以多带学生去公园、去野外,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自然万物的变化,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开阔眼界,丰富感性认识,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方面的,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都能使学生的认识和各种技能得到提高,只要我们老师多用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多一些鼓励,多一点引导,多和学生共同学习和玩耍,那么学生的多种学习兴趣就会被培养起来。

学生自己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

比如说,有一件事情你本来懒得做,兴趣不高,但是,当你有了竞争对手,受到激励时,你是不是就有兴趣了?就要尝试着做一做?你有时可能会这样激励自己:既然这件事情他能做好,为什么我不能做好呢?他能够把这个难题解决了,我为什么不能解决呢?像这样激将自己,就好比给自己一种动力,可谓是培养兴趣的一种好的方法。

还有,就是对于自己在某一个领域的学习进步了,要学会欣赏;对于自己的某一种聪明才智,要学会欣赏;对于自己的某一次课外活动的发明创造,要学会欣赏。善于欣赏自己的作品,善于欣赏自己的兴趣,善于欣赏自己的劳动,这也是使自己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兴趣的一种好的方法。

总之,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三.恒

荀子《劝学篇》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讲的就是“恒”。

“愚公移山”的故事讲的也是“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讲的更是“恒”。

由此可见,“恒”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只要有了恒心,就是再慵懒的人也会变得出类拔萃,可见恒心是多么重要啊!

恒心好比一座山,你爬的越高就越能欣赏到瑰丽的风光。恒心好似一片海,你游得越远就越能见识到大海的浩瀚。爬山也好,游海也罢,不论怎样,恒心越大,毅力就会越坚定,就会取得越多的成果。学贵有恒!

姜华清,教师,现居江苏宝应。

上一篇:关于幼儿双语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颁奖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