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落实高年段课前预习的策略

时间:2022-10-11 01:53:00

摘 要:在近几年担任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发现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课文的学习效率。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对小学高年段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扎实有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成为亟须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高年段;课前预习;学习习惯;有效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在近几年都担任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发现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文的学习效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⒉生重要的影响。如何对小学高年段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扎实有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呢?下面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预习环节具体化和系统化是课前预习的前提

要改变目前高年段小学生课前预习效果不良的现状,需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我想,最佳策略就是对课前预习的环节和要求具体化,把课前预习的问题系统化,并用小组学习与激励的形式进行。

1.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和个性差异,注重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因此,在课前预习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讨论、质疑等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法的适当指导,也会使学生内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增强。

2.在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1)在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设计过程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

以诱发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不平衡,并利用这种不平衡来刺激他们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针对新知识的不同情况进行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2)在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实践中,应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并帮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整理,使学生对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进行整理,从而使认知结构从平衡经过不平衡再到另一个新的平衡。

二、设计导学案是课前预习的关键

教师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补充设计了一些可以使学生思维得以发散的问题,形成一份课前预习导学案,让学生在预习中完成,这是课前预习能否收到实效的关键环节。下面以《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为例。

注:在做题的过程中,不能照抄参考书的答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这份预习导学案,在内容的设计上,兼顾了生字的学习,对新词的理解和学习,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写出在读文后的收获和感想。学生在这份导学案的引导下,很快对课文的生字进行了学习掌握,对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搜集资料等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有逻辑、层层深入的预习方案,使学生的预习更加行之有效,是课前预习的关键环节。

三、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是课前预习的助力

划分学习小组进行课前预习的督促、完成、检查等工作,充分发挥小组长和组员的作用,开展小组学习竞赛,使学生有主人翁的精神,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我班有27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分成小组来学习,比较容易管理,也能教会学生合作。在分组的过程中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小组人数、学生智力与学习基础、学生个性特长、性别构成等。

1.小组人数的确定。全班分12个学习合作小组,每组中的小组成员人数最好控制在4~5人,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

2.考虑了智力与基础因素。在小组成员中,成员中智力因素有差别,有利于互补。因此智力偏高和偏低的,以及学习基础好的和弱的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帮助稍弱的学生。

3.考虑了性别构成因素。我们班男生多,女生少。但小组成员中应包括男生和女生,因为男、女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互补。

4.考虑了个性差异因素。小组中有善于言辞的,也应有不善言辞的学生,他们可以充当不同的角色,如有人负责检查抄预习提纲情况,有人负责组织讨论学习,有人负责电话督促等。另一方面,教师可要求他们转换角色,使大家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课前预习中,明确了每次有新的精读课文的预习导学案,各个小组的小组长就组织本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遇到问题及时询问,并合众人之力解决问题。小组人员的分工明确:小组长:负责组织学习交流;监督员:负责督促完成预习;电话员:负责回到家后打电话提醒和督促一些学习能力稍弱和自觉性不强的同学;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内同学的预习完成情况。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学生在一个小团队里有了学习的欲望,有了合作的意识,有了自己的职责,有了成就感,他们都能认真完成预习,积极参与到讨论中,这样做无疑帮助学生更好地落实课前预习。

四、对学生进行表扬奖励是课前预习的后续

根据预习的评价表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老师作出中肯的评价,对在一段时间里,在预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色,课堂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在班上公开表扬,并发表扬信,在每次的家长会上,也对这些学生进行表扬。对那些表现不够出色的学生,教师注意平时要多鼓励,在课堂上多给发言的机会,在小组里提醒其他孩子多关注和帮助他们,这样的后续工作,会使这些孩子进步得更快!以后在课前预习中形成良性循环,越做越好!

学生在教师讲课前进行预习,先自学新课文的内容,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对课文中生字、词语进行学习,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最能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让高年段学生凭自己已有的综合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理解、识记知识的过程。这是学习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它的本质是独立学习。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它使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中央教科研编,1980.

[2]皮亚杰.心理发生和科学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臧淑梅.新课程视野下中学语文学案设计的探索[M].中学语文,2006(5):35-38.

[4]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金鹰报刊社举行发行研讨会 下一篇:向“筷”乐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