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开展节力训练及延续护理的方法与体会

时间:2022-10-11 12:55:16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开展节力训练及延续护理的方法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48-0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点的疾病,且气流受限逐渐加重。患者的心肺功能下降,运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尤其严重的COPD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洗漱等简单的自理能力均需他人协助2。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OLD)推荐肺功能分级Ⅱ级及以上的COPD患者均应接受肺康复治疗3。但由于各项康复措施收效缓慢,导致患者缺乏信心,往往不能坚持。为了更有效的落实康复教育工作,提高患者贯彻康复措施的依从性。我科开展了对在院的COPD患者先进行日常活动的节力训练,待患者出院后在逐渐加入康复训练的家庭随访活动,以督促、指导患者。从而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1 一般资料

科开设床位60张,现有护理人员40名。2011年6-9月共收治COPD患者80人,经过筛选对其中的50名慢性阻塞性肺病中、重度缓解期间患者进行训练。教育随访小组成员由10名高年资护士组成。

2 方法

2.1 制订训练教育流程、图册与岗位职责

根据台湾黄大仙医院编写的《胸肺康复计划》中有关节省体力的原则,规范、细化我科康复训练中的节省体力的训练教育内容及流程。制订教育随访小组工作制度、职责。其中指定一名护士负责随访时间、人员的安排,资料的收集整理。

2.2 实施

2.2.1 在院患者的教育

患者病情稳定后,由教育小组成员每日对患者进行15分钟的节力技巧的示范、指导。

2.2.2 出院患者的随访

2.2.2.1 随访对象 凡是在住院期间愿意并已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且出院时同意进行随访的患者。

2.2.2.2 建立随访档案 病人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时,由主管护士填写病人信息资料并在病人出院后将此信息卡交给随访小组组长,组长将该患者的资料建立档案。内容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诊断、联系地址、电话、出院时间、康复教育的进度、患者接受程度、家属支持度等。

2.2.2.3 电话随访 病人出院一周后由随访小组分管人员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有关目前身体状况、用药情况、训练计划完成情况及效果、心理状态、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康复训练进行指导、督促。预约下次随访时间。网络视频,对病人进行直观的训练指导、观察患者的训练效果同时详细记录各类资料。

2.2.2.4 网络随访 病人出院后随访小组分管人员定期通过网络视频对患者进行指导、督促及效果的观察。

2.2.2.5 家庭随访 对于电话随访不能解决问题,且不具备通过网络联系的患者,由分管人员定期到患者家中进行训练指导、观察训练效果、收集资料等。

2.2.2.6 召开病友会 定期组织病友会请病情较轻、出行方便的患者参加。会中讲解各类康复知识、解答患者疑问,同时病友间可以互相交流经验,最后填表收集资料。

3 效果

4 体会

4.1 开展康复训练随访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

在随访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反复指导、督促,绝大多数患者均能积极配合训练,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随访小组人员不断改进训练方式,提高训练技巧。结果显示,开展随访工作提高了COPD患者完成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4.2 开展康复训练随访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成就感

通过规范康复训练流程使护士明确了任务,保证每位患者可得到的是全面、系统、针对性强的康复教育,、有效地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不连续性。病人受益后的好评满足了护士的成就感。

4.3 开展康复训练随访融洽了护患关系

随访工作的开展,等于是在医患关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避免了患者从医院到家庭出现的康复训练脱节的问题。

5 结论

在COPD患者康复训练计划中将节力训练做为第一项内容,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训练的信心,家庭随访工作,保证了患者在个体化康复训练过程中得到适时而相应的指导,提高了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2.

[2] 护理管理杂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2009,9(2):34-35

[3] 中华护理杂志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2009,44(5):435-437

[4]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流程表的应用 2009,25(4):48-50

上一篇:浅谈工会经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下一篇:鼻内镜围手术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