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措施、成效和建议

时间:2022-10-11 11:08:07

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措施、成效和建议

作者简介:龚志斌,河北经贸大学财税学院财政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实践。

摘要:临西县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个根本目标,以财政奖补政策为契机,抢抓机遇、整合项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分析其成效,探索完善建议,有利于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更好地应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关键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民主决策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是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是解决困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必要方式。临西县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个根本目标,以财政奖补政策为契机,抢抓机遇、整合项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一、临西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情况

临西县是贫困县,收支矛盾突出,县财政千方百计挤出资金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但由于财力不足,效果有限。2008年被确定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后,县财政局将该政策看作推动基层公益事业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新机遇,高度重视,积极运作,加大奖励力度,制定管理办法,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建设村级公益事业的积极性。2008年至今,全县共实施一事一议建设项目634 个,其中,公路项目403个、自来水项目67个、路灯项目90个、健身设施29个,电力设施、排水等其他公益项目45个。建设项目总投资5986.4万元,其中农民筹资筹劳总额2086.8万元,财政奖补3899.6万元。

二、临西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主要措施

(一)注重宣传,强化培训,广泛争取理解支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为了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利用召开会议、印发宣传提纲、刷写标语、悬挂宣传横幅、政务网站信息等形式,多方面、全方位的广泛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试点工作的政策、要求、方案、内容等,使得试点工作家喻户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五年来,全县共召开会议300余场次,刷写标语600余条,制作宣传横幅100余条,办板报40余期,在县政务网上宣传信息10篇,为奖补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建立制度,完善管理,确保奖补工作顺利开展。为确保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制定出台了《临西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方案》、《临西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编制要点》、《临西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程序》、《临西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以及上报项目文本所需的规范文书资料,从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奖补对象、范围、标准、程序、项目文本以及资金管理、项目规划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

(三)加倍补助,大力支持,调动群众建设积极性。县财政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和绩效水平,增加奖补制度的资金投入数额,除按省规定给予补助外,县财政再按村民筹资总额的1:1给予补助,对村小、人少、筹资较少的,县财政适当再提高补助标准。五年来,县财政共安排一事一议县级补助资金1496.3万元,由于奖励力度大,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建设村级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四)专账核算,集中支付,确保建设资金安全。制定了《临西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报账程序。财政局在政府集中支付中心设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户,各乡镇在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设立村民筹资专账,实行专账、专户、专人管理。项目竣工后,经监察、审计、财政部门组成验收小组验收后,到政府集中支付中心及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办理结算手续,资金直接支付到施工单位或垫资人帐户,防止了虚报、冒领、截留等问题发生。五年来,共办理资金结算手续600个,全部兑付了奖补资金,共支付财政奖补资金3200万元。

三、临西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工作成效

(一)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临西县财政局听取民众意愿,解决反映最强烈的急需处理的生活生产问题,不断增加奖补资金的投入数额,结合民众自筹款项,硬化村内道路78.2万平方米;打深井9个,铺设送水管道53.2万米;排水管道1.7万米;增设照明灯4606盏;其他村级公益项目53个。这些项目真正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村民生活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构建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该制度首先让民众自主决策,自筹资金,省级财政和县级财政给予补助,构建了“筹补结合、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弥补了之前各级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不到位和空白,对村间公路、沟渠、桥梁、路灯、公厕、垃圾等小型公益设施做到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覆盖。临西县财政局不断加大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资金投入力度,省级投入县2731万元,县本级安排 1496.3万元,带动全县各村村民自愿筹资2086.8万元,多元化投入共同打造城镇化建设的美好前景。

(三)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在村委会的组织下,由农民按照合理程序民主决策,自主决定建设哪些奖补项目,通过什么方式建设,村里的事情每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增强了广大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激发了农民建设农村公益事业的热情,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议事的积极程度,有利于民主管理、自我服务制度真正渗入村民生活。

(四)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三提五统”和农业税,农民负担减了,基层干部的任务轻了,但与群众的联系少了、关系疏远了。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后,乡村干部积极下乡宣传政策,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了解民情,组织村民议事制定建设项目。确定项目后,乡村干部和村民一起确定项目的建设方式和投资额度,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和呵护送到每一位村民的心间,干群党群鱼水情更加紧密,赢得了底层民众的一致好评和称赞。

四、临西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完善建议

(一)加强民主决策,政府引导。“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重在“议”字上做文章。如果政府拍板决定建设项目,没有事前征求民众意愿,农民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解决不了,群众只管出钱出力,就会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村级公益事业建什么、怎么建、建好后怎样管,要有群众民主决策,共同商议,政府只负责引导,不能越位。这样才能增强农民的参与集体公益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规范项目管理。建立合理工作流程,规范项目审批、实施、验收等环节的操作程序。明确县乡村各级责任,要在规定时间内保证按照“先保证村民基本生活设施建设后提升生活水平”的顺序对项目进行审批,严禁“打招呼照顾”的现象发生。村内公益事业建设实行民主议事机制,所有建设项目都须经过群众代表会或村民会议确定,让群众有充分的发言权、表决权和知情权,项目实施全过程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并参与村务管理。

(三)“一事一议”省级、县级财政补贴资金整合其他财政支农资金,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建议将“一事一议”的财政奖补资金与其它财政支农资金有效整合使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统一安排,统筹管理①,集中资金力量解决村民急需处理的问题,改善农村基本生活设施建设,提升生产水平,营造农村公益事业大发展的良好氛围。(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财税学院)

参考文献:

[1]罗敏. 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以甘肃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为例[J]. 财政研究,2012,03:71-73.

[2]连磊. 淮南市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3.

[3]王安才. 关于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思考[J]. 地方财政研究,2009,05:19-21.

[4]陈晓华. 加强规范管理 全面推开财政奖补――关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的思考[J]. 农村工作通讯,2011,08:6-8.

注解:

①罗敏. 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以甘肃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为例[J]. 财政研究,2012,03:71-73.

上一篇: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及误差修正分... 下一篇:社会管理创新评价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