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时间:2022-10-11 10:45:29

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这次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应该看作是一个美国和其他国家要扩大外需,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信号。然而,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只是小试牛刀,运用美元汇率才可能是更深远的战略手段。

2008年11月,英国女王首次访问著名伦敦经济学院时,问了接待的经济学家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何你们没人察觉信用危机的到来?英国皇家学院于今年7月22日给英国女王的回复中至今也没有给出发生危机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因此对于目前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所持的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乐观态度也需要等待观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9月2日了为新的世界经济概览所准备的全球经济分析章节(第3章,第4章)。在第4章里,研究人员主要分析了历史上的一些经济危机后,全球和部分国家中期产出水平(危机后7年)的情况。研究内容包括1970年至2002年间发生的88次银行危机和222次货币危机,涵盖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对于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全球产出水平的影响,该研究的全球数据上溯到19世纪的末期。

该研究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各个国家危机前的产出趋势水平,然后用危机后的产出水平进行比较,所计算的结果是人均GDP。研究结果显示,中期产出水平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平均来看,产出在低于危机前水平下持续下落到第三年,在之后的期间也没有恢复。在危机后七年,产出相对于危机前的水平平均下降10%,而不同国家在产出损失方面显示了较大的变化,有些国家在一些时候产出的损失可能高达26%。这样一个中期分析的结论对于那些过于乐观的情绪有所提醒。

本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区别产出损失和经济增长下降。同时,用人均GDP来测定产出的损失也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一定前提下,人均GDP能够反映人均福利的状态。因此人均GDP的损失,对于社会总体福利和个体福利都是损失。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使有一天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也是低水平上的增长,我们的经济活动水平,更具体地说,我们的收入水平都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如果人均产出低于危机前的水平,则人均收入必然随之减少,在这样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就是十分困难的问题。

这对于美国经济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美国经济增长中70%以上的推动力来自消费。而同样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显示:美国消费者的储蓄率目前已经从2007年的接近零上升到5%,而美国消费者的储蓄率可能在未来也维持现在的水平,因此美国消费对于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可能下降5个百分点,而消费对于GDP的比例可能下降3个百分点。这样美国的总需求要回到危机前的水平就必须有来自其他方面的补偿。该研究的结论是,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的水平要降低,而且美国需要增加净出口,而其他国家要减少净出口,该研究将此描述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从外需转为内需,而美国要从内需转为外需。

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观察近来西方国家对我国不断进行的反倾销,例如最近欧盟对华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反倾销税的原因就十分清楚了。尤其是对于美国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征收新的关税的举措所体现的内在原因也会有进一步的理解。背后的逻辑很明显。美国经济要复苏,国内的消费需求不会回到危机前的水平,如何推动经济,只有在外部需求上想办法。这一次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应该看作是一个美国和其他国家要扩大外需,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信号。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实际是必然的,无论世界各国的领袖如何发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的与这些誓言完全相反。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美国压迫其他国家货币对美元升值的历史还告诉我们,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只是小试牛刀,运用美元汇率才可能是更深远的战略手段。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美国使用汇率手段来调整经济的时候,不同国家则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广场协议”后,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就年平均汇率来看,1988年与1985年相比,德国马克升值70.5%,日元升值86.1%。我们知道日本其后陷入了15年的长期衰退,但德国似乎没有那样受伤。因此可以说,我们无法不让其他国家使用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甚至我们也无法不让他们使用汇率手段,但如何应对却是效果完全不一样的。

上一篇:揭开金融危机的帷幕 下一篇:资为先,品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