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建设

时间:2022-10-11 10:25:07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建设

摘要:目的:肺结核不仅是结核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也是一种身心疾病。了解和剖析结核病人的心理因素,重视心理建设,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系统的水平,从而对控制结核病的反复出现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结2012年8月至10月期间50例单纯肺结核住院患者,评分统计及针对不同心态积极采用相应心理护理,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效果评定。结论:心态问题会影响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与康复,心理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肺结核;心理状态;心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R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81-01

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其心理反应,肺结核患者不良的心理建康状态与生活条件、不良刺激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1]对影响结核病患者焦虑心理产生的因素进行探讨,制定有效的肺结核综合治疗方案及心理建设措施提供基础依据。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调查50例肺结核患者。期中男38例,女12例。青年人占20%,中年人占50%,老年人占30%。SCL-90包括9个因子,其中躯体化大于两个标准差,高常模;人际关系敏感体现自悲、多疑,大于一个标准差,大于常模;抑郁、焦虑也表现明显,均大于标准差,高于常模;偏执、恐怖的症状表现,测量值不具有实际意义。

1.2对于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护理后,实施问卷调查,心理状态得到明显好转,病情得到稳定控制。

2结果与分析

2.1焦虑与恐惧

(1)患者初次诊断为结核肺结核,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时难以接受。

(2)尤其是反复喀血的患者,担心随时有生命危险,久治难愈。

(3)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疗程较长需要疗养,不能人事重体力劳动,比较担优以后的人生。

(4)担心传染给家里人。尤其是哺乳期的妇女,害怕通达母哺传染给孩子。

2.2悲观与抑郁

(1)由于患有传染病,若与亲威、朋友接触会有歧视的。

(2)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家里人照顾,有思想负担。

2.3 多疑

(1)认为自己很健康,不可能得结核,怀疑医生诊断错误,不愿配合治疗。

(2)住院期间,治疗效果不如所愿,怀疑会被别人传染,加重病情。

2.4期望

(1)希望能得到亲人的关爱,他人的理解。

(2)接受最好的治疗与护理。

(3)渴望病情能够完全好转,重返工作岗位。

3重视心理建设与对策

3.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医德、医术,增加信任感。对于各种疑虑给予耐心,另人信服的解答。消除陌生感,对待病人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

3.2针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服药期间密切观察,一但有不良反应,及时采取对症方案,消除过分担忧。增加治疗信心。

3.3消除担心,做好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只要支持治疗,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的化疗原则,就能达到根治的效果。使其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病因明确、防有方法、法有对策,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

3.4及时沟通,排除疑虑。

(1)患者经常忧心忡忡,主要考虑经济负担重,要放弃治疗。针对这样的患者应开导其积极配合治疗,强调治病的必要性,同时动员家里人劝解恢复健康是首位的。

(2)认为自己所患疾病是不治之症,丧失生活的勇气,我们应劝其不要恢心,不要失望,一切都会过去的。应该迎难而上,用平静的心态面对崎岖的人生。学会将快乐带给别人,同样拥有不平凡的心境。

总之,结核病与病人的心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其病因的一部分也是由不良的心境所至,所以打开患者的心锁,让其心态平和,对人对事泰然处之,其免疫能力自然上升,就能更好的抵御或治愈或减轻结核,而打开心锁并非易事,尤其当今社会,人们经受不起半点刺激,动辄就内心汹涌澎湃,没有了平静,而这些不良情绪也同时加重了病人的病情。所以我们应适时、适地的劝患者对一些人、事不要太认真、执着。该放下的就放下,在面对自己的得失不去计较,不奢求太多的物质享受。不要太在意它人对自己的评价,饮食、休息和乎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人的内心恢复清静,作息和乎自然规律,那么其身体建康状况也会渐渐的恢复正常,从而达到不仅少吃药、不吃药能好病,更重要的是患者有了好的心态。

由于该病治疗具有长期性、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于是病人不可避免也会出现许多心理上的问题,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很容易使患者产生丧失治愈的信心,结核病人在心理上会产生各种心态。[2]人的认知行为,来自信息加工的理论模式,人们的情绪行为是由对事物的认识活动所影响和决定的。[3]在心理上结患者安慰、支持、疏导,健全心理建设,达到早日健康恢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桂英、巩糼龙、韩崇礼、孙会芹、卢青山、房俊涌、刘静.肺结核病人心理建康状态,生活事件对疾病发生及疗效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02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北京:人发卫生出版社,2005

[3]徐俊冕.医学心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210-211

上一篇:202月—4月展会 下一篇:从会话分析看因特网聊天室中的网络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