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1 10:02:19

关于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精品课程是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的一项重大工程,旨在通过树立和宣传优势院校、优势专业、优势学科的强势地位及成功经验,带动和促进院校的自身发展,同时利用当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形成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成果共享,从而带动全国高校教学质量提高,推动教学改革步伐。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存在问题;新指标体系;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但教学质量却明显下降。为此,教育部在2003年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计划用五年时间建设1500门部级精品课程,从而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带动教学改革。

一、建设精品课程的目标及意义

从建设标准来看,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进一步将精品课程的各项评估指标进行分解,就是将“精”字做以下阐释:师资精强、硬件精坚、设计精妙、结构精严、教材精良、教案精整、教学精心、方法精到、实验精通、作业精当、效果精彩。

二、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到2007年,各大高校都把精品课程建设摆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战略地位。经过四年的探索与应用,精品课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内也取得重大的进展,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精品课程应该是有自己特色与风格的“名牌课程”、“示范课程”,应该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教学实施,积淀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并加以整合打造出来的,首先是精品,其次要有特色。

第二,不顾课程本身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对拟建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或功能的分析,缺乏对将拟建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或更高级别的精品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重网络课件,轻教学质量。不少精品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制作了网页和课件,但也只是书本搬家,没有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变革。

第四,缺乏对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投入,往往是申报前做足功夫,评审后不再理会,使精品课程建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势,缺乏长效机制。

三、结合新指标体系下的精品课程建设

从近几年精品课程评审方案与评审指标的变化来看,精品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和趋势:更侧重专业领域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大分值;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比重稳中有升;教学条件的权重逐渐降低;“政策与支持”观测点的分值有所增加。

高职高专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要围绕新的评审指标体系,更新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素质为基础,以针对企业岗位职业素质教学内容为核心,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实用性、针对性、职业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建设,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提高高职教学的质量。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建设:

(一)将精品课程建设与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从目标层次上看,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统驭课程建设,或者说课程建设只是专业教学改革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从操作上看,要做的具体事情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很多都是一致的,所以可以将两项工作进行沟通,从而实现工作结合、成果共享。

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目标主要有:探索并形成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时代特色、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和形成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培养一支教学水平较高、富有实践经验、结构合理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形成长效机制,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双证书”制度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设备优良、体系完备、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制度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成效显著,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等。这与精品课程中“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建设目标都是相辅相成的。

(二)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就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在新的指标体系中,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分值高达20分,可见高职的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方面要做足功夫。对此,就要从专业的角度考虑精品课程建设,而非简单地从课程的角度考虑精品课程建设。从课程的角度考虑,精品课程建设主要是提升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和课程特色等六个方面;而从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角度考虑,则需要综合考虑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以及“双证沟通”的要求等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在选择精品课程内容及组织安排过程中,从专业发展的全局考虑,而非单纯的“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于专业课程应强调根据企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来确定教学内容;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则应侧重考虑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确定教学内容,使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以此为依据制订课程教学大纲、选定合适教材、编写课程教案等。如湖北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从确定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体系或门类入手,在综合考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和“双证沟通”以及教学改革与建设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了一个会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体系,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职业道德与经济法规》。这四门课程,既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的一个知识框架,也包括了会计操作性技能、规则性技能和现代会计信息处理技能等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另外该专业负责人也提出,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要求来看,还应整合开设专门的会计实训课程,并将其也纳入会计专业精品课程体系中来。

(三)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切实发挥“双师”作用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教师团队与本科院校不同,应突出“双师”、“企业工作经历”的特点。课程主要负责人及主讲教师除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需要强调的是,“双师”建设在操作和落实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停留在教师职称的达标,还应将“双师”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及实践中。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另外考虑到成本因素,也可以将教学任务结合实际工作现场制作成采访录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将被动的理论灌输转向为生动的形象演绎,从而使学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坚持“双师”的职称和使用双达标:一方面强调教师的实践经验达标,即实现真正双师;另一方面强调实践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情况的达标,实现学以致用,知以致用,通过强化教师的职业技能带动和促使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进而实现教育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完美接轨。

(四)精品课程建设也需要创新意识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也正是如此。要推陈出新、形成自家特色,这不仅要求精品课程具备其他课程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同时也要在不同院校的比较中脱颖而出,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有。这就需要深入地理解各级指标的含义以及工作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如湖北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该校不仅开设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职业道德与经济法规》,还把这门课建设成为了该校的院级精品课程,充分实现了与双证考试的接轨;如康定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精品课程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使学生可以在线练习和考试,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在线练习,另一方面能很大程度地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又如上海交通大学部级精品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充分重视该课程网站中的师生互动部分,不仅将查询检索单独作为一个模块放在首页,且每过10秒钟自动刷新一次,及时让用户得到新的资讯,另外通过统计学生在线时间和上机次数,作为考核本课程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促使学生养成课后上课程网站学习和交流的习惯。

综上所述,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是抓重点、出成效的主要手段。同时高校还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完善并提高硬件、软件的各个方面,搭建平台,以点带面,形成共享,带动和促进其他课程的共同发展,这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最重要义。

(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上一篇:建筑节能工程中监理工作的要点 下一篇:论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