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立足于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

时间:2022-10-11 10:00:35

浅谈立足于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

山东省烟台市烟台三中

【摘要】文章着眼于分析英语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紧紧围绕四个维度,并结合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在中国语境下如何才能真正扎实有效地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落实好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一、引言

2014年教育部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文件中针对现在学校普遍存在的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的现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中心概念。虽然国内许多研究者根据国外的理论与概念体系,做了大量不同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理论都集中体现出了培养健全个体的重要思想。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关注到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新时代下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线教师,要牢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回归“培养人”的本质。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一直以来,社会上对于英语教学有很大的误解,尤其是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英语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是为了高考和出国的需要,将来的生活、工作中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使用英语。高考改革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很多学生、家长甚至媒体认为英语的地位和权重被弱化。他们没有全面深刻地认识到英语作为一门学科,也与其他学科一样,具有自己的育人价值。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由英语学科的本质所决定的。英语学科教学需要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内容(词汇、语法……),以及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但这并不说明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英语学科教学的意义仅限于此。英语学科教学同样担负着丰富和发展学生生命的使命。

《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同样阐述了语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其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技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显而易见,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同时也与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息息相关[1]。

那么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蔷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2]

三、英语课堂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充分利用情景,培养语言能力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在他的博客中曾引用德国一位学者的精辟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溶入情境之中的知识,才会绽放光彩,拥有活力。

例如,外研版《高中英语》选修七Module 5 “Ethnic Culture”。本模块的英语语法专项是过去分词作状语。传统的语法课堂单向传输,课后题海巩固的方法诟病甚多。与其让学生在一堂枯燥的语法课中睡过去,不如把发现总结规律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Reading And Vocabulary(1)语篇理解学习之后,在第二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过去分词作状语的句子,例如:Spoken by fewer and fewer people these days, the Naxi language may disappear in the future.(because)/Seen from above, the old town is a maze of canals, little bridges and tiny streets(when)/Passed from father to son, the music has not changed for eight centuries(because)...通^分析这些句意和句子结构,学生可以很轻松自己总结出过去分词在句子中作状语的规律以及可以采取的做题方法。借助于课文文化内容的依托,既可以帮助学生在整体的情景中学到语法知识,发现这种语法表达对于文章表达的意义所在,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文本情景中归纳总结表达自己的思考学习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巧活动设计,发展思维品质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作为课堂的引领者,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一些具有开放性的课堂内学习任务的设计,引领学生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能较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新,而不是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认知能力。

例如,我在课前会有一个“Micro-writing for topics”的活动。课前我会向学生展示一段小视频,或者一组图片,或者一则新闻,引出今天写作的主题。学生根据课堂主题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并做好相应的笔记,然后班级内观点搜集,为完成50字的写作积累素材。通过这样的话题讨论,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与伙伴分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了思维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一般来讲就是有效运用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其他素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同样提出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深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网络等现代技术的广泛运用,高中英语教学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英语网络教育平台”“平板授课”“微课自学”等彻底颠覆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固定”教学模式,也赋予了学生学习的时代性与多样性的特点。翻转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很多学校的平板教学其实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例如英语正反观点作文写作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平板推送素材,学生课下观看推送内容自学,并填好自学表格,做好笔记。关于个人的观点表达,例如:I firmly hold the belief that.../ Personally, I fully approve of the latter/ The opinion concerning this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在课前学生自己是可以做到独立解决的,不需要再占用课堂的时间。再配合课内小组成员互动,相互交流沟通,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和解决疑难,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自然水到渠成。

(四)扩展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素养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离开文化渗透的高中英语课程,就好比植物缺少了阳光雨露的滋润,毫无生气。例如在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五的模块四“Carnival”中,课文详细介绍了狂欢节的历史、发展、庆祝方式、饮食、服饰和习俗。在该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查阅网络资料,查看平板推送资料,自己制作有关狂欢节的课件,并可以适当添加精美的图片说明和小视频,向班级展示巴西、德国、古巴、阿根廷等国家的丰富多彩的狂欢节文化,为课文的学习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借助于狂欢节再引入中国的特定节日,深挖其中的背景知识,介绍中国节日的历史和发展,以及人们的活动、饮食等。通过体会不同民族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态度,解文化现象和文化传统,最终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敏感度和文化鉴别能力。

四、结语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英语核心素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要坚持紧紧围绕新课标,以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为指导,真正扎实有效地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落实好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文中观点尚有不成熟之处,但是我坚信,只要全体英语教育者共同努力,一定会让英语课堂发挥实效,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7.

上一篇:论上蔡县抗旱灾减灾问题 下一篇:我是这样抓孩子养成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