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涵义与特点

时间:2022-10-11 07:43:46

论劳动涵义与特点

摘 要:劳动这个词,意义非常丰富。可以从词源角度探讨劳动的定义,还可以从学科的角度进行剖析,一般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劳动进行定义的。劳动一般是指为社会进步与发展付出了人类体力或脑力,创造了社会财富的一切活动。

关键词:劳动;涵义;特征

中图分类号:C97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069-02

一、涵义

劳动这个词,意义非常丰富。比如在拉丁语里代表“艰辛”之意,在古英语里则是表达成“痛苦”和“悲伤”的意思。在现代英语“Labor”的意思更多,它具有劳动、劳力、劳工、努力、分娩、工作、苦干和费力地前进等若干意思。由上述对劳动辞源意义的探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外国语意义中的“劳动”始终与人类的艰辛与痛苦相联系。下面,我们来看看在我国汉语里,对劳动的含义是怎样行阐述的。我们可以对古代金文中的“劳”字进行剖析,便可得知“劳”的意义。古代金人的劳字是由上边两个“火”字和下面一个“心”字构成,表示火在心头燃烧,用四个字表示即是“忧心如焚”,表示的是一种内心的状态。可见在古人看来,劳动主要是指人的心力或脑力的劳动,而不是指体力劳动。后来,“劳”字的下半部由“心”字被换成“力”字,演变成今天这个形状。我们再来看看劳动的“动”字在古汉语里的意思是什么。在金文中动通“童”字,“童”字最上边是刻刀的形象,下面是一只代表人的眼睛,意为在人的额头上刺字,这在古代是对罪人或奴隶的惩罚,表明了奴隶的劳作情况,以及他们辛酸的身世和卑下的地位。将“劳”与“动”组成一个词,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人的眼中,劳动是“劳心”与“劳力”的结合,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

除了从词源角度探讨劳动的定义,我们还可以从学科的角度进行剖析。不过,“劳动”是一个多学科共同使用的概念,由于不同学科对劳动考察的角度不同,所体现的意义也就不一样。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1]。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指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人类从事的有目的的经济活动。如劳动力的配置、生产工具的革新、生产工艺的改造等”[2]。在这里,马克思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定义的,我国学术界主要使用的也是马克思的这个劳动概念。比如《劳动经济学概论》对劳动的定义为:“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资料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3]该定义就是建立在马克思定义基础之上的。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也是从经济角度理解劳动定义的,他直截了当地把劳动视为财富的原则,鲜明地表达了劳动是财富之源的思想,“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劳动的恩惠”[4]。

还有人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劳动进行定义,社会学意义上的劳动侧重的是人们之间的劳动交往过程,如劳动的合作、产品的交换和成果的共享等,劳动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参加社会劳动方面彼此的关系”[5]。比如万俊人教授认为,劳动是一个价值含义非常丰富的概念,是人类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所提供的有价值的社会服务。劳动的分工使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劳动的同时也在为其他人劳动,正是劳动使人成了社会的人。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察觉出人类劳动区别于动物活动之本质的思想家,他把人类劳动称为“理性劳动”,认为“人的功能就是理性的现实活动,至少不能离开理性”。恩格斯更是一针见血,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著名观点,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劳动基础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劳动构成了人自身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与社会学把人当作劳动者研究不同,经济学重视劳动而轻视人,社会学重视劳动中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轻视劳动者个体。伦理学则把劳动力、劳动者当人加以研究,人是社会的主人,人是世界的主宰者。劳动的经济效益也好,社会效益也罢,都是于人之外的东西,唯有伦理学意义上的劳动才是人最内在的。在劳动的认识史上,真正把劳动当作一个伦理学问题进行研究并卓有成就的,黑格尔是第一人。黑格尔则从人的需要的立场来论证劳动,他把劳动过程分为三个环节:“需求―劳动―享受”,认为劳动是需要和满足需要的中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尊严的思想,谴责资本家不劳而获、残酷剥削劳动者的极端自私自利的不道德行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对劳动的论述更具有人性意义,比如梅叶揭示了劳动在锻炼品格、培养新人中的作用,他说:“谁想成为具有完善品质的人,必须劳动出众,因为流汗是道德之源,而劳动是光荣之本”。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前人的劳动思想,并进一步从人的本质的高度阐述了伦理学意义上的劳动观,“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指出自由的劳动是合乎人性的,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这样,马克思就将人类对劳动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不过,学者苏海南认为:“传统的劳动概念,已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今天劳动的实质,在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新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劳动是人类在自身智能支配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创造社会财富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等面需要的有目的的运动。”这一定义的核心是强调了人类劳动的智能本质、创造本质、运动本质和社会本质。本文倾向于“大劳动”的观点,即凡是为社会进步与发展付出了人类体力或脑力,创造了社会财富的一切活动都是劳动。可以想见的是,人对劳动的理解不会终结,必将随着社会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二、劳动的特征

1、劳动是人类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者创造社会财富分为两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两种财富的产生必须通过人类的不断劳动才能达成。人类劳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是有区别的,人类劳动必须具备两个特征才能成立:一是一定脑力或体力的付出,二是社会财富的创造或增加。只有同时符合这两个要求的人类活动才是劳动,缺一便不成其为劳动。比如动物中最聪明的大猩猩从树上摘果实,也只是动物的本能而已。因为大猩猩摘果实既没有脑力的付出,也没有使社会财富增加。又如小偷盗取财物,虽然也有体力和脑力的付出,但并没有因此创造社会财富,没有给人们带来福利,反而是损毁了他人利益、破坏了社会安定,所以小偷的偷盗行为也不是劳动。

2、劳动是利用劳动工具或其他手段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有目的活动。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人会制造工具,而动物则不能。人类的活动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和明确的的目标。动物只会本能的从大自然界攫取现存的生存资料,而不会创造社会财富,人类却能通过自身的劳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并从中获取自身生存或发展的物质资料。人类还可以按照自己设计的蓝图进行伟大创造,对自然界进行改造。比如我国在1956年时,伟大领袖同志曾有伟大目标,对劳动人民能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自然挥毫描绘了一幅大坝拦腰截断滚滚长江的壮美画卷:“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如今,这个画卷经过几代人的劳动实践已成为现实。人的劳动具有目的性,动物则不具有,动物的活动仅仅是一种本能,比如鸟冷了,就去做巢,这纯属动物的本能。这正像马克思所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鳖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腊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人类可以征服世界,让世界变为己用,而动物只会消极的适应这个世界。人类通过劳动,可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为进一步改造世界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罗财喜(1971.01― ),男,湖南隆回人,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律师,法学博士。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1―20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1页.

[3]转引自郑克中.《解析劳动》.载《东岳论丛》,2003年第5期 巫继学:《自主劳动论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1页.

[4]《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34页.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上一篇: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下一篇:地勘单位“居家养老”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