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评改,提质减负

时间:2022-10-11 07:12:51

冯巍,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小学教育专业,高级教师职称,2007年取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学校年级组、教研组组长。天津市教育学会会员,河西区中心组成员。获得区优秀中队辅导员标兵、“最具魅力阳光教师”、“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所带班多次被评为区级三好班集体。获得全国名师名校教学课评比一等奖、天津市“双优课”评比一等奖、区创优课一等奖,连续三届参加天津市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一、二等奖。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聘为国培计划带教导师。曾获得国家级课题实验先进个人称号,独立承担区立项课题研究,有多篇论文获奖并发表。

一、模式的提出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许多学生将作文看成语文学习的第一负担。所以,教学中我开展深入调研,在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许多学生都能侃侃而谈,甚至妙语连珠,但一提到习作就摇头摆手。在对这一现象进行透彻分析后,我发现造成学生习作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的心理,学生对习作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程度,真乃是“提笔蹙蛾眉,不知心恨谁!”

经过反思,我认为教师的评改语言存在问题。以往的习作评价中,经常使用“选材不典型,过程不具体,语言欠生动”等评语,这样以批判为主的,空洞、无指导性的语言,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形成学生的写作障碍。久之,使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造成了心理障碍。

为了减轻学生习作时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的作文品质,我在作文教学中,构建了欣赏型作文评改模式。我把该模式概括为“欣赏评改,提升文质”。

二、模式的环节

1.师生商讨,赏析评导。

首先,我针对学生习作太简单、直白,作文缺少描述性语言的状况,采用商讨式的评价方式,避免批评,在欣赏、肯定的同时,和学生讨论需改进的问题,确立修改的方向和方法。用充满热情的话语,让学生不自觉地唤起原生活中的记忆,在感情上使学生易于接受。

如,四年级一次习作是描写一个季节的景物。这次习作有一个学生写夏天的桃子,但只用了一两句话,就把妈妈带他去蓟县采桃的过程写出来了。在文末,我是这样评价的:“真羡慕你有如此丰富的经历!妈妈带你采了那么多甜甜的桃子。你能告诉老师,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吗?你爱吃吗?为什么?你是不是还应该感谢你的妈妈?”学生拿到作文本,看到这样的评语,露出了微笑,随后在作文本上从容、流利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看着他改后的文章,不仅写出了桃子的特点,还流露出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比原来的内容丰富了许多。

商讨式评价像朋友谈话般自然、随和,又似引路明灯,让学生明确习作的修改方向。逐渐地,有些学生可通过给自己提问题的方式,把文章写具体了。

2.师创意境,生赏续言。

还有学生虽然有内容可写,但语言平淡如水,就像写一篇“流水账”,而以往的评语多是“语言平淡或欠生动”,学生看后也无所适从。其实,大部分学生在日常语言习得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只是不会善时运用。针对这种状况,我设法帮助学生在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中架起一座桥梁,将习作的评语具体化、情感化,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意境,引导学生在欣赏教师评语的同时,模仿、借鉴,再创作。

如,五年级一次习作中,有个学生描写春天时语言较为平淡,于是我在他的作文旁写道:春天来临了,大地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舒展着筋骨。小草也不甘落后……学生看了我的评语后逐渐在头脑中绘制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调动已有的语言习得,接着我的评语继续写道:小草也不甘落后,破土而出,伸出嫩嫩的细芽。小花也挺直了腰,含苞待放,像一个小姑娘害羞地捂着脸。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学生优美的语言思维缓缓开启,生动、形象的词句如欢快的小溪缓缓流淌。

另外,我还针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写出赞赏式、启发式、劝慰式、分析式等评语,引导学生习作,增强习作评价的实效性。

3.小组互赏,借鉴共进。

传统的习作评改,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往往只针对于习作水平较高或较差的学生,不能面向全体。而中等水平的学生,容易被教师忽略,久之,这部分学生逐渐丧失了写作热情。为了使每个学生的习作都能有赏识者,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我在教学中开展了小组互赏评价。我将学生按照习作水平异质分组,保证每组内至少有一至两名水平较高的学生。让学生互赏美文,借鉴吸收,提升文质。

如,五年级一个单元要求学生写一件难忘的事。有个学生写了自己第一次骑马的经历,在小组内交流后,学生好评如潮。

学生甲:你的习作有血有肉,读起来真是一大享受。学生乙:字迹清秀,如此整洁的习作本,使你的每篇佳作“锦上添花”,向你学习。学生丙:好惊险的一幕,你把骑马时的紧张、害怕的心理、神态、动作描绘得惟妙惟肖,真佩服你!

第二天收上改后的习作,我发现甲、乙、丙三个学生的习作有不少仿照那个学生的佳作的地方,并有创新。互评互赏创造了平等展现才华的机会,而且营造了浓郁的相互鼓励、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40分钟的作文讲评课上,“识不足,善修改”,让习作评价更加高效。

4.互提建议,再提文质。

我在开展小组互评活动中发现,仅是小组成员的相互赏析还有局限性,如何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开口大胆讲话呢?我采取的措施是让组内的每个学生在相互赏析后,要提出修改建议,让文章更优美。这时,我就听到了学生“一提问,一回答”的应对声,也正是在这种互动中,学生摒弃了作文的畏难情绪,语言表达越来越流畅、越来越生动。

如,一个学生在习作的结尾只写了一句话:那件事真让我难忘呀!组内同学就提出了建议:到底那件事对你的影响有多大呢?要写清楚。经过提示,结尾改成了:“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了,现在想起仍像昨晚发生的一般。”接着又有同学提出建议:是什么使你难忘呢?这个学生又添加上:“我永远忘不了妈妈铁青的脸,发抖的手,爸爸那忧心如焚的神情,尘封的日子不会是一片云烟。我将努力学习,报答爸爸妈妈的深情。”改后习作的结尾,让小组内的其他同学拍手称赞。结果,那个小组每一个学生的习作结尾各有特色,异彩纷呈。

此外,我还通过故事会、习作沙龙、编写班级文集等活动,为学生的互助评价搭设舞台,收效颇多。

三、模式的成效

欣赏评价,让学生感到写作就如话家常一般轻松、自然。学生在欣赏、互赏习作中自觉悦纳,积极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减轻了习作的心理负担,逐渐解决了“耗时过长,无话可说,写不具体”这三个问题。由原来的怕写、厌写,变成如今的乐写、善写,提高了40分钟习作讲评课的效率。学生的习作水平逐渐提高,一年中有十余篇文章发表。更可喜的是,我发现学生在生活中也变得善于观察、乐于思考、互助互爱、真诚相待。

上一篇:用精致的物理实验提升物理课教学效果 下一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