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对乡村留守儿童品行的影响

时间:2022-10-11 06:59:28

体育对乡村留守儿童品行的影响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池州市部分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250份问卷,有效回收210份问卷。在有效回收的问卷中,男生96人,女生114人;留守儿童117人,非留守儿童有93人;四年级、六年级、初一、初三的人数分别为:20、69、63、58;经常、偶尔或从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分别为:11、122、77人。

2研究方法

品行,即一个人的基本道德操守,它反映一个人对善恶美丑、荣辱名利的看法与做法。品行障碍,指儿童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性、攻击性或对抗。常表现为:说谎、违拗与不服从、偷窃、攻击等,本研究对品行的调查主要以这几个方面为主要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为自编问卷,即儿童品行调查,问卷的信度为0.799。问卷共分为六个维度,分别为:(1)违拗与不服从(5题);(2)说谎(5题);(3)攻击(4题);(4)自卑、逃避(5题);(5)破坏公物等公民道德不良表现(5题);(6)责任感、正义感(5题)。在安徽省池州市选取两所学校发放问卷,随机抽取共四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即四年级、六年级、初一、初三,采用集中取样的形式发放问卷。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统计处理。

3研究结果

3.1t检验结果

3.1.1儿童的性别、年龄、留守状态、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对品行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性别与其品行形成和状态没有显著性差异;表2显示,不同年龄阶段(以年级表示)与品行关系表达为四年级与六年级儿童品行差异不显著,四年级与初一年级儿童品行差异不显著,四年级与初三年级儿童品行差异极其显著,六年级与初一儿童品行差异不显著,六年级与初三年级儿童品行差异极其显著,初一年级与初三年级儿童品行差异极其显著;表3显示,是否处于留守状态及处于不同留守状态的儿童之间品行无显著差异;表4结果可描述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儿童与从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儿童之间品行有显著差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儿童与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儿童品行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儿童与从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儿童品行之间也有着显著性差异。

3.2单因素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留守状态对研究对象品行影响的方差分析P=0.996(>0.05),说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品行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对研究对象品行影响的方差分析P=0.129(>0.05),说明不同性别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品行没有差异;不同年龄阶段对研究对象品行影响的方差分析P=0.000(>0.05),说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之间的品行有很大差异。参加体育活动的不同程度对研究对象品行影响的方差分析P=0.000(>0.05),说明参加体育活动的不同程度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品行有很大差异。

3.3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表5显示,留守状态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对研究对象的品行没有显著性影响;不同年龄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对研究对象品行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性别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对研究对象品行有显著性影响。

4研究的讨论与分析

4.1关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讨论

4.1.1留守状态或性别对研究对象的品行没有影响留守状态对研究对象的品行没有影响,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有很大的差异,这也许是测量过程中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当今社会,由于生存的竞争压力,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增加,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农村人们的社会观念不断地在更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无论男女,在各方的帮助下,他们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自行的提升自我修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因而,他们在品行方面没有表现出很大差异。这个结论也有待其他的学者进一步去研究或论证。

4.1.2年龄或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对研究对象的品行有影响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之间的品行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年龄越小,他们越不懂得自我发展,外在的活动或锻炼对品行的影响就较为明显。而年龄越大,他们会关注社会的发展,同时懂得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体育活动是发泄情绪的良好途径,不论什么年龄的儿童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都能实现更好的自我管理,也更易养成良好的品行。

4.2关于多因素方差分析的讨论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发现留守状态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共同作用时对研究对象的品行没有显著性影响。年龄越大、参加体育活动越频繁,人们的品行越好;反之,年龄越小、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越少,人们的品行越差。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社会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又加之体育活动的辅助作用,更有利于人们良好品行的养成。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社会中的性别角色也越来越明朗,人们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也会更加清晰,所以人们会逐渐养成不同的品行,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5结论及建议

5.1结论

儿童的品行是多方面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品行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较早的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积极影响越深刻。

5.2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为解决儿童不良品行和发展他们的良好品行,现提出如下建议:(1)国家应及时调整或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2)学校要增加合理的体育设施用品,以确保学生正常进行体育活动。(3)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给于孩子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孩子能够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还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4)老师、父母或监护人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帮助他们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是为了增加他们的劳动收入,改善其生活,这有利于社会整体发展,而留守儿童的品行问题关乎他们自己的人生发展趋势,所以社会各界、政府、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理应对留守儿童的品行问题给予积极关注,以促进留守儿童更好的发展。

作者:杨荣单位:池州学院教育系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下一篇:美术教育教程的建立与学生智力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