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ESP课程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11 06:50:22

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ESP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对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ESP课程建设展开的问卷调查发现,此类院校的ESP课程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落后、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教材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改革目前不合理的ESP课程设置、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ESP课堂教学、加强ESP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是必由之路。

[关键词]ESP教学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师资培养

[作者简介]廖乃帜(1977- ),男,广西贵港人,广西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翻译学。(广西 南宁 530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以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ZY00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34-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从中长期的角度看,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转移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实行有效转移,在有条件的大学有必要压缩大学英语学分, 取消综合英语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学科英语和全英语课程等。①”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它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学科专业英语课程,如物流英语、贸易英语、金融英语、电子商务英语、会计英语、建筑英语、科技英语等,其目的就是培养既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设了ESP课程。然而,由于ESP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良莠不齐、教材不合适和教学方法陈旧等原因,当前的ESP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试图探讨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ESP课程建设研究,以期能有效提高ESP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这对培养适应国际化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研究设计

1.工具和方法。经过文献查阅、专题讨论、问卷预测及修改等,课题组设计出科学的调查问卷。该问卷由四个部分组成,共32个问题,旨在了解ESP课程的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其评估方式等内容。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办法进行调查,从西部地区56所高校里抽出具有代表性的18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并展开相关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收回119份有效问卷。

2.调查对象。从事ESP教学的一线教师是促进ESP教学的关键,最具发言权。因此,本次调查以在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从事ESP教学的教师为对象。为确保本项研究的信度及成功、确保调查数据的代表性,本次调查的受访教师的学历/学位、职称和教龄分布均较合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课题组主要依据以下四个模块对调查问卷的32个问题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及教材内容。

1.ESP课程设置。调查数据显示,西部高校教师对ESP课程设置持有不同的态度和观点。对于问题1(您认为开设ESP课程教学是否有必要?)和问题2(您认为在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ESP课程是否可行?),受访教师的观点大体上是相同的:96.4%教师认为“有必要”开设ESP课程,97.6%教师认为在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ESP课程可行。对于ESP教学设计,大部分教师坚持实用性原则。但是,对于问题3(您认为ESP课程应在何时开设?),受试者意见不一。大多数教师(61.63%)选择“学生通过英语四级”,18.17%的教师认为该在学生通过英语六级之后开设,而20.2%的教师则坚持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对于问题4(您认为ESP课程开设多少课时较为合适?),受访教师的回答情况为:24节(8.7%),32节(27.2%),64节(57.4%),其他(6.7%)。这说明高校教师对ESP课程设置的课时量分歧较大。从问题5(贵校开设了哪些ESP课程?),我们了解到西部高校主要开设了旅游英语、经贸英语、商务英语、医学英语、中医英语、护理英语、服装英语、航海英语和会展英语等ESP课程。然而,当问及是否有对学习者和社会做需求分析时,仅有11.4%的受访教师做过此类分析。我们认为,这是造成该地区ESP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2.ESP教学模式。教学大纲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对于是否有教学大纲,有20.2%的教师明确表示本校的ESP课程没有教学大纲,26.3%受访教师表示不知道是否有教学大纲。关于教学方法,调查结果如下:语法和翻译法教学(58.2%),任务教学法(26.6%),交际教学法(14.3%),其他(1.1%)。对于ESP教材中的专业知识处理,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自学专业知识或者向专业课教师请教,然后传授给学生。在ESP课堂上,以英语为主要授课语言的教师占52.3%,而用英语和中文各半授课的教师仍达到33.3%。对于目前ESP教学最主要的障碍,大多数教师归结为缺乏合适的教材、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课程设置不合理。此外,受访教师对考试的方式也持不同意见:65.6%的教师认为ESP课程考核的内容应主要突出英语专业技能,20.2%受访教师认为应主要体现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4.3%的教师认为可以采用音视频录像、情景模拟口试等新颖的考核方式。这对ESP课程考核是有益的补充。

3.ESP师资队伍。关于ESP师资队伍,我们主要从师资力量是否充足、教师是否有进修机会、ESP教师最急需哪方面的知识和素质、教师是否愿意承担ESP教学任务等方面展开了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教师(75.6%)认为本校的ESP师资力量不充足;学校很少大批派出教师进修学习相关ESP的知识,甚至有42.3%的教师表明本校从来没有派出教师参加ESP课程培训;受访教师一致认为,较之英语水平和能力,ESP教师更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行业经验。调查同时发现,受访教师更愿意承担通用大学英语教学任务(47.4%)和英语专业教学(18%),因为这些教师认为自己熟悉英语学科,更容易出成绩,不致英语专业缩水。相比之下,31.3%的教师更倾向于承担ESP教学任务,他们认为ESP教学有挑战性,特点突出,既不丢自己的英语专业,又可以拓展自己的其他领域视野,有助于教师多方向发展。

4.ESP教材内容。问卷调查发现,对ESP教材持不满态度的教师高达69.6%。目前高校使用的ESP教材主要是相关专业英语教材(72.7%)以及教师自己编写的教材或者讲义(16.2%),教材难度中等,教材内容主要突出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57.4%)和专业实战经验(23.2%)。总而言之,众多教师认为,缺乏合适的教材是影响目前ESP教学成效最主要的障碍,ESP教材应该注重提供应用语言交际的机会和条件,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职业市场。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课题组成员发现西部高校的ESP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ESP课程设置不合理;(2)ESP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3)ESP师资力量不足,合格师资稀缺;(4)ESP教材不能满足需要,严重制约着ESP教学成效。

1.重新认识ESP课程,改革ESP课程设置。需求分析包括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Needs)和学习分析(Learning Needs)两个部分。其中,目标情景分析又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社会需求(Necessities)分析、自身不足(Lacks)分析及自身意愿(Wants)分析。国外诸多研究者也都认同Hutchinson & Waters 这个观点,强调运用“需求分析”理论来指导ESP教学实践,ESP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求。

课题组认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ESP课程,改革目前不合理的ESP课程设置。ESP教学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的基础上。ESP教学更应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变化,通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自我需求来设置ESP课程。可见,在进行ESP课程设置时,不仅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需求分析,也需要走出校园,走进单位和企业,做社会需求分析。通过客观的需求分析,大胆改革ESP课程设置,积极拓展和加强国内外校间交流与合作,与企业合作办学,开发新的ESP课程,促进ESP课程建设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否则,我们所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2.勇于改革ESP教学模式,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西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ESP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较单一。正如上文所示,58.2%的教师依然采用语法和翻译法教学。这一调查结果同国内一些学者(廖莉芳、韩萍、李新等)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例如,李新等的调查报告显示:“46.0%的学生反映他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是单调的纯翻译或阅读与翻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采用幻灯、投影、录音、影视或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教师竟高达58.4%。②”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ESP教学的特点是强调教学必须符合学习者的需求与语言学习的实用性。教师要敢于改革ESP教学模式,创造性地、灵活地采用交际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ESP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ESP教学。这种语言教学模式是指将语言教学建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的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水平的提高。这是一种把语言与内容有机融合的语言教学模式。它将语言技能和内容结合起来授课,能有效地促进学科内容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获得。

3.加大师资培养投入,加强ESP师资队伍建设。ESP师资是ESP 教学重要的一环,是ESP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调查数据显示,西部高校的ESP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了解决ESP师资短缺问题,不少高校由缺乏ESP专业知识的英语专业教师承担ESP教学任务。但是,“由于ESP教学对教师有专业和语言的双重要求,许多高校的专业教师由于自身语言和语言教学经验的力不从心,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翻译+阅读’,难以开阵各种有效的课堂交际活动,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③”部分高校尝试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合作教学。这种合作教学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它需要合作教师花费不少时间在一起备课和讨论。这对本来有工作和家庭负担的教师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所以,这种合作教学在实践操作上存在严重和明显的缺陷。最终,ESP教学任务还是会落到大学英语教师的肩上。

事实上,“无论是英美等国家还是新加坡、罗马尼亚、香港等英语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把ESP课程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分支,由英语教师来承担教学工作。④”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ESP教师是从语言教师发展而来,属于语言教学的分支,而不是侧重于专业教学。笔者比较认同由大学英语教师承担ESP课程教学任务。但是,大学英语教师毕竟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难以胜任ESP的教学任务。在担任ESP课程时,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教学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所以,解决ESP师资的短缺问题,高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ESP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师资培养投入,派出有相关专业基础的教师参加ESP课程培训,鼓励院校与企业进行双向互动培训项目。为了确保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真正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教师培训的期限应该在一年以上。高校应该给予政策和待遇上的大力扶持,积极组建由骨干教师领头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多个ESP教学团队,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

4.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教学内容。数据显示,大多数教师对目前的ESP教材不满意。事实上,即使是由任课教师精心挑选的教材,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都不高。深究其原因,在于全国高校的类别众多,专业差异太大,即使优秀编写的教材,也无法满足同一类型的高校ESP课程需要。因为教材是相对固定不变和滞后的,而学生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群体。同时,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的师资队伍、学生水平以及多媒体设备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为此,笔者认为,国内知名的出版社应该组织优秀的学者编写各专业的ESP教材,加快ESP教材开发。其次,当地高校的ESP团队必须互相合作,结合各校自己的特色和专业特点,组织编写教材或者编写教材的补充讲义。因为不管多么优秀的专家学者,都不如本校的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基础、专业英语水平等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

五、结束语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和文化等合作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对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趋上升。合理开设ESP课程理应成为培养既精通经贸、金融、会计等学科专业又具备较强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本文对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ESP课程建设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地区ESP课程教学的不断完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注释]

①蔡基刚.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因素分析[J].外语研究,2010(2):40.

②李新,崔学深,盛慧慧.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4):53.

③张济华,王蓓蕾,高钦.基于语料库的大学基础阶段ESP教学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9(7):39.

④罗娜.制约我国ESP教学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06(1):57.

[参考文献]

[1]韩萍,朱万忠,魏红.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2).

[2]廖莉芳,秦傲松.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0(3).

[3]吕良环.语言与内容相融合――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4]Hutchinson T &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上一篇:论多模态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其对高校教师综合素... 下一篇:我国高职高专经费来源的区域不均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