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态与女性

时间:2022-10-11 06:50:07

关注生态与女性

摘 要:《追日》被称为第一部由著名作家撰写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小说。英国国民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以太阳能技术发展为线索,讲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别尔德混乱的婚姻与学术生活。在关注生态危机与利益群体较量的同时,麦克尤恩将目光锁定在女性与男性、人文学科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主人公别尔德走下科学圣人讲台,完全暴露其女性伦理意识不全与生态功利化的伦理缺憾。

关键词:功利化 生态伦理 女性伦理 人文学科

基金项目:天津市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TJWW12-023);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英国小说中的都市文化困境研究”,项目批准号:11BWW045

麦克尤恩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追日》被批评家Richard Kerridge 认为是第一部由著名作家撰写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小说,受到广泛关注。[1]《追日》以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开发可持续清洁能源为宏观背景,除探讨迈克尔・别尔德的情感和学术生活之外,还表现了伊恩・麦克尤恩对于生态与女性的关注。《追日》中别尔德不遵守其伦理道德定位,深陷多种伦理道德困境,本文主要对其扭曲的生态伦理与淡薄的女性伦理展开讨论。但本文并不是对其品质进行批评或盖棺定论,而是试图揭示麦克尤恩对当代社会都市精英扭曲伦理观的暴露,对社会道德丧失的讽刺。

一、生态伦理

《追日》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背景,发表环境并不寻常。2007年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又一次确认气候变化是存在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基本上是有害的;亟须紧急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2009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把全球气候变暖的话题推向了高潮。[3]《追日》以气候变化为线索,体现作者高度关注时事,关注生态,关注自然。而小说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又体现出大众对生态与自然的错误理解。书中所截取的别尔德的近十年的人生轨迹恰好平行于人们对待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度变化路线:从怀疑到相信,再到质疑。

(一)北极科考(2000年)

别尔德的两次远距离出差,一次北极,一次新墨西哥州沙漠,都是人迹罕至距离文明道德约束力较远的地方。麦克尤恩说,“这部小说开始于一个冰冻的峡湾”,[4]他自身的北极经历为小说这次北极科考奠定了可信的基础。最初,“对于气候变化,别尔德半信半疑”,[5]18对于灾难说与末日说“他无动于衷”。[5]18当时的他正在考虑自己即将结束的婚姻,为躲避帕特丽斯的冷漠以及汤姆的纠缠而出差北极。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因在能源中心的工作与气候问题有直接利益关系而开始接触自然。

这次荒唐的科考,“别尔德居然是混在这一堆热忱的艺术家里唯一的科学家”,[5]77“别尔德每天都要在船外呆两三个钟头,跟别人一起无所事事地闲逛”,[5]90科考价值极其有限。这群关心气候变化的理想主义艺术家,具有模糊的生态关怀意识, 试图以冰雕舞蹈等艺术形式传播气候变暖问题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却狭隘地只作表面文章,没有承担保护生态自然所想要求的责任与义务,无法催生出有实际价值的保护方案。

“生态伦理所处理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问题”。[6]北极科考中的更衣室就是麦克尤恩塑造的整个生态的一个缩影。在小小的更衣室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文明与自然的关系都呈现失衡恶化状态。更衣室内的装备如同整个地球的有限资源,这群考察人员则代表疯狂掠夺自然资源的人类。更衣室的混乱暗指整个社会的秩序道德的沦丧,而对资源的疯狂抢夺使得众人陷入资源不足、资源遭到破坏的生态困境。令人惊奇的是,别尔德自身虽然也是更衣室混乱的创造者之一,但是他关注到了这场资源的争夺战,“更衣室的丢人行径又怎么解释呢?显然,这是一个关乎人性的问题”。[5]100叙述由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一人称,将读者拉入思考阵营,“我们能从中学到点什么呢”?[5]100

北极熊在小说中可以理解为自然的一个代表,人与北极熊的关系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雕刻家耶稣将雕刻对象从企鹅改为北极熊,但这并不代表他关爱动物或敬畏生命,而只是因为全球气温变高而催生出的艺术对象。“当人们扎堆于用再现生态危机的方式来呼吁环保时,难以避免将自然当做对象,并将自己对自然的阐释强加于自然;唯有拉开距离才能通观全局,用真正符合生态伦理的生态整体观去体会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体系”。[7]小说中主人公遭遇北极熊, 事后将这一经历当做炫耀的资本,将仓皇逃命吹嘘为熊口脱险,充分暴露出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将自然当做陪衬物、被征服者,不能客观地描述人与自然关系。

(二)会议致辞(2005年)

别尔德参加能源会议,不仅是为了推广太阳能技术,更是为了将其变为赚钱新路径。别尔德对待气候变暖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四处说服投资人相信世界能源将要枯竭。“这座星球,他说,嘴里冒出来的话让自己也吃了一惊,病了”。[5]182

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与人格观念。别尔德及一系列投资人所关注的是能源所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能源能为他们带来多久多大的利益。麦克尤恩直接引用长达十几页的会议发言稿,看似非常科学真实性。但麦克尤恩通过发言过程中别尔德不断“想吐”、“恶心”[5]185表现出其对发言内容的不信任与讽刺。太阳能技术具有清洁、环保、可持续等多项优点,却因无法立即产生经济效益而被投资人质疑,而“石油问题分析家”[5]193可供应五十年的石油储备提议却可打动所有的人。无人考虑当这些有限资源用完之后,后代将如何生存,自然与人类的平衡将如何维护。麦克尤恩通过无名投资人之口透露出经济利益才是环保能源业最主要的驱动因素。麦克尤恩从人对自然、人与社会的态度表现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突出这些所谓的环保能源业的人员实则是利欲熏心、鼠目寸光。

日光在文中不仅是主人公所追求的新能源,也是代表生态揭露人性的一个重要意象。作为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无限资源,日光引发别尔德对待生态问题态度的转变,引发技术剽窃抢夺事件,使得人类的贪婪欲望扩张。叙述者以日光所带来的紫外线过度照射而引起的皮肤癌来暗示主人公伦理的进一步缺失。太阳也有黑子,日光的背面即为黑暗,正是文中藏污纳垢、伦理秩序紊乱的隐秘场所。

二、女性伦理

麦克尤恩实则是一个女性主义维护者,他曾说,“我有一个浪漫的见解就是如果女性思想被解放,世界就会恢复”。[8]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将女性被定义在家庭妇女的角色上,职业中的女性尤其是学术界女性一直处于弱势边缘化的地位。女性伦理是指女性之间、女性与男性之间、女性与家庭、女性与社会、女性与自然等之间伦理关系的总称,它既是妇女以女性角色对面临的道德矛盾的反应,也是整个社会对女性提出的道德要求。[9]小说中别尔德不自觉地以男性权威自居,对女性以及人文学科进行了抨击。

(一)抨击女性(2005年)

在物理学会议上,南希・邓波儿作为与会的唯一女性学者,以骄傲的姿态进行演讲,却遭到主人公别尔德“更多的女性从事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更多的男性从事工程学和物理学”[5]164的质疑,别尔德认为“在统计学意义上,男性与女性的大脑确实具有显著区别”,[5]164暗示女性整体不如男性。麦克尤恩以第三人称内视角表现别尔德的狂妄,以及对女性价值的偏见认识。在一个星期后的辩论中,别尔德依然没有认清自己的错误,试图以“女孩的语言技巧的平均水准高于男孩时”[5]170来提高女性的地位,却遭到全场的嘲笑,被扣上“霸权主义”[5]170的罪名。这次男女科学家的较量可以清楚地看出别尔德完全缺乏对女性主义者的尊重与理解,认识不到女性在社会与职业中的平等权利与地位,完全缺乏女性伦理的概念。

别尔德带有强烈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的言论遭到了南希的强烈抵抗。“在我出门呕吐之前――我是说剧烈呕吐,为了刚才我听到的那些话――我想先宣布辞去在别尔德教授的委员会里担任的职务”。[5]165自资产革命胜利后,长期被压抑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10]女性运动唤起了女性对权益的维护意识。南希的抵抗就是争取女性话语权,争取女性地位的表现。别尔德完全没有构建女性主义意识,因自大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在争论中铩羽而归。

(二)女性人文(2009年)

虽然时间进程到2009年,但是叙述者却将故事时间转回到40年前,回忆起别尔德追求第一任妻子梅西的过程。正如《在切瑟尔海滩上》是麦克尤恩对60年代性解放运动的反思,《追日》也透露出作者对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的回忆。以叛逆为主的嬉皮士运动,提倡新生活、新文学,反对传统两性观念。梅西就是一个典型的嬉皮士,外号“贱妞”,[5]247不仅蔑视传统,行为奔放,思想先进,而且试图说服别尔德也加入追求时髦的潮流中,可以说梅西对别尔德有着深刻的影响。为追求梅西,别尔德花费一周突击约翰・弥尔顿的诗歌,“突击弥尔顿的那一周让他怀疑这些玩意就是天大的骗局。读这些东西是挺辛苦,但他并没有碰到什么能稍许在智力上构成挑战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跟他每天在自己的课业中遭遇的困难等量齐观”。[5]247别尔德将追求女性与人文学科画上等号,认为人文学科简单易懂,认为人文学科无法与科学等量齐观。作者麦克尤恩却是一直试图证明文学的力量,他以物理学家别尔德的视角透露出社会上科学人才对人文学科的不屑一顾。麦克尤恩作为一个小说家,能以假乱真地描述科学家的故事,就是对此偏见的最好回击。

梅西作为文中重点描述的女性角色之一,在当时宽松的伦理环境下,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并认清自己的伦理身份,对女性伦理建立有着强烈的诉求。别尔德面对梅西逐渐苏醒的女性意识,感到无所适从。“此时此刻,别尔德只觉得有一种强大而陌生的情感油然而生,让他喉头发紧,胸腔里发出一声呜咽,他根本无力抵挡”。[5]255女性伦理的构建,必然要求男性放弃其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地位身份,而这恰恰是别尔德几十年来一直缺失的。别尔德可以看做是许多怀有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精英的一个代表,他们以其自身智力优越性居高临下俯视女性与人文学科,无法认清男性与女性的平等地位。

三、结论

日光作为小说题目与小说线索,显现出追日者们黑暗的身影。别尔德的内视角虽然可以帮助其为自己的行径做辩解,但是却无法掩盖其功利之上的野心。麦克尤恩以几近写实的方式暴露出科学家功利化处理生态问题、偏执叫嚣男性中心主义的一面,否定了主人公别尔德为代表的社会精英人士的生态伦理与女性伦理观,无情揭示了生态良好、男女公平的社会理想与残酷现实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Richard Kerridge.The Single Source. Ecozon@:European

Journal of Literature,Culture and Environment [J].2010,1(1):

155-161.

[2] Ian McEwan:Contemporary Critical Perspectives,2nd Edition

[M].A&;C Black,2013:123.

[3] 王绍武,葛全胜,王芳,闻新宇,黄建斌.全球气候变暖争议

中的核心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10,25(6):656.

[4] Levy,Paul.From Steamy Italy to Frozen Fjords;A review of

“The Pregnant Widow” byMartin Amis and “Solar” by Ian

McEwan[N].Wall Street Journal (Online),2010-3-25.

[5] 伊恩・麦克尤恩.追日[M].黄昱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2012.

[6] 郑慧子.生态伦理的性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4(5):80.

[7] 周艺.自然和人性的较量――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日

光》[J].当代外国文学,2011(1):100-107.

[8] Ian McEwan.Mother Tongue[EB/OL].The Guardian,2001-

10-13.http:///bib/articles/mother-tongue.

html.

[9] 张水华.女性伦理问题研究[C].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

――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2009.

[10] 陈彩云.从平等、社会性别到公民资格――西方女性主

义的理论转向[J].妇女研究论丛,2002(4):54.

上一篇:浅谈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示范动作的必要性 下一篇:适应时展需要的日语语法教学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