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时间:2022-10-11 05:39:17

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长期在教学一线,让我明白了要当好一个老师,特别是要当好一个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得有特色,能让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有一颗赤诚的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必须把握好班主任这门艺术,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才能培养更多的全方面人才。

1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班主任形象

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是学生面前的一面镜子、一本书,要当好班主任,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不仅要把自己当做班级的管理者,更要把自己当做班级的一员,融入到学生中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因此我们的一言一行要做到以身作则,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其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我们要多一点关爱。其实多数学困生长期被歧视,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缺乏自信,有时就干脆破罐子破摔,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内心需求,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柔的话语,都可能使学生从你那获得力量和信心,改变他以后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班主任管理难度主要就在这些学困生方面,因为他们的不被重视,甚至长期被歧视,可能让他们自暴自弃,而且会影响、带坏其他学生。所以多给这部分学生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即使学习成绩差也让他们享受公平的待遇。

2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德、智、体、美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德育教育要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是提高德育认识。要重视德育教育,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应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认识,让学生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可建议学校成立的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其次是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建立高雅的校园文化,利用宣传栏等方式,刊登一些典型的德育事例,从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多举办一些社团活动。经常举行一些别开生面的活动,是学生期盼的事情,社团活动不仅能愉悦学生的身心,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知识,还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增加学生们的互相了解,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特别是一些老师印象中的双差生,虽然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也许还不是很守纪律,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特长,所以我们就要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更要很好的引导他们到社团活动中来。

3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成材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少年儿童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各个领域,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渠道、全方位教育、影响,从而帮助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品质、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把他们培养成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新型人材。要做好养成教育,首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班主任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交际行为规范、社会行为规范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学习纪律和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培养,让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态度,掌握正确的正确、高效的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养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其交往能力;从对人、对事、对国家、对集体、对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向小学生提出了要求,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铸造班级文化品牌。其次是从家庭教育加强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家庭教育在提高孩子素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要从培养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二要要求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养成习惯,是学生成材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你只有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润物细无声,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魅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上一篇:对高职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思考 下一篇: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