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职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11 05:25:25

如何培养中职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摘要: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效的关键。本文结合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提出了培养他们语文兴趣的有效策略,主要从导课的新颖性、提供合适的教学情境、注重讲课艺术等方面入手,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中职生;语文;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90-0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很看重“乐学”。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教学成效是目前教育界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学校教育,除了必要的文化基础教学任务,还包括专业技能的教学。因此,探讨如何提高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激活语文课堂,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中职语文教学质量能否提高,还关系到中职生能否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一、中职生学习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普高的大量扩招,导致中职生源整体素质迅速下降。他们的语文基础十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常常使教学工作无所适从。他们认为文化课都不重要,尤其是语文课,没什么用,学不学都没关系,只要学好专业课,好就业就行了。教师在台上“孤军奋战”,挥汗如雨,而下面学生心不在焉,有的呼呼大睡,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干脆听音乐,看闲书。因此,笔者认为,必须改变这一尴尬的语文教学现状,使语文教学符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二、导课环节要强调新颖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在每堂课开始就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是十分关键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都清楚,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基本都有着希望上好课的内在动力准备。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向或教学情绪。不过,这种心向虽然强烈,但十分短暂。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力争在教学开端就诱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在他们希望上好课的心灵火苗上增加一点“助燃剂”。其实,“助燃剂”就是有效的课堂导入语。当然,导入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讲故事、放音乐、做游戏、创设情境、演示等。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新颖、有效的导入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思维和语言的活跃。因此,备课时,我们要结合中职生学习情况,设置一些有针对性、层次不同的问题。在教学时,教师要适时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示,给他们更多的思考与发言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产生发言的欲望,进而提高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比如,学习《提醒幸福》时,笔者根据教材对幸福的阐释,让学生们都谈谈自己对幸福的定义。笔者先举例:老师认为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都认真听课的眼神;就是学生们琅琅的读书。这样,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大胆发言。他们都会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凡事来阐述幸福,再将其上升到一定高度。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幸福就是父母的唠叨声,幸福就是困难时朋友的帮助。

四、讲究授课艺术,增加学习乐趣

面对缺乏学习热情的中职生,我们中职语文教师,更要从讲课艺术入手,注重讲课技巧,增加教学吸引力,让学生乐于学习。

1.巧设悬念,激起好奇心。在古典小说中,常常在故事发展的关键处,突然挂起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勾起读者强烈的欲望。这种故意设置悬念的方式也可以借鉴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当中。比如,在学习应用文“新闻”这一章节时,笔者先给出“新闻”的定义:新闻,英文News,可得出,N—North(北方)、E—East(东方)、W—West(西方)、S—South(南方)。那么,“新闻”就是东南西北各地发生的事情。不过,有的人认为“新闻就是出奇制胜,突出‘奇’字,比如,狗咬人不算新闻,而人咬狗才算新闻”。然后,笔者提问,上述新闻定义你们觉得正确吗?通过这一导入,学生们好奇心大增,很快就在课本上找到了正确的定义。然后,笔者趁势进行深入地探讨,学生们的注意力也很集中,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有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样,他们的学习就不会枯燥、被动,还会有更多喜悦的学习体验。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积极为他们营造比较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建立起平等、友好、亲密的师生关系。比如,在教授《项链》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对本课的见解或疑问。有的学生提出:故事最后才发现项链是假的,这个可能性大吗?合乎情理吗?针对这一疑问,笔者让学生们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讨论。最终,大家都明白了,原来主人公并未戴过贵重的项链,不能辨别真假,并且,珠宝店老板也未卖出这串项链,只卖出过盒子。她的朋友在借的时候“慷慨允诺”、“不屑一顾”等描写都为项链是假的埋下了伏笔。通过讨论、探究、思考,让学生逐步地去发现、领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比传统的灌输方式更为有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3.用成功鼓励学生,增强自信。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头脑就如同一个待点燃的火把,点燃“火把”就需要通过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日常教学中,对于答对问题的学生,我们要及时表扬,对于答错的学生也要积极鼓励。问题设置,要包括高、中、低不同层次,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答对问题,从而产生成功的喜悦。

4.结合专业特征,调动学习兴趣。职业学校肩负着双重教学任务。教师在文化课教学的同时,要注重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联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切实体会到语文在其他专业课中的作用。这样,他们才会重视语文,提高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比如,对于导游专业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借助网络、书籍等,并利用语文课上一些写作技巧,组织语言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爱。这样,不仅能巩固专业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重视自信理念教育,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生源都来自于高中招生之后。因此,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都不够理想。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他们初中时期的语文成绩一般,有的被戴上“差生”这顶帽子,情绪低落,丧失自信。上述问题,也直接阻碍着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帮助他们分析自卑的原因,鼓励他们克服自卑感。同时,帮助他们逐渐建立起自信。比如,教师可以让一些文艺细胞活跃的“差生”,负责语文活动,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此外,教师还可以收集名人成功的例子,比如,从未进过学校的高尔基,在自己的刻苦学习下,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文豪;杨广厚初中的时候,数学考试不及格,但还是在自己的努力下成为优秀的数学家。因此,笔者认为,只要把这些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位,不断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逐渐增强自信,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朱辰.浅谈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强化[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6).

[2]何丽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8).

上一篇:图像化教学方法在《材料成形原理》课程中的应... 下一篇: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